1951年東吳大學(蘇州)旅臺同學會推動在臺覆校,但因爲法令限制,先設立東吳補習學校,設法政、商業、會計及英文四科,暫以臺北市漢口街爲校址。 2000年東吳慶祝建校一百年,展望未來臺灣東吳大學仍將秉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精神,以“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的辦學理念,培育“樸實熱誠堅毅,專業通識宏觀”的青年學子。 不僅要維護學校作爲人才培育的勝境,更在新世紀致力發展成爲學術研究的清源。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秉持中、西文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精神,2016年倡議成立“優久大學聯盟”,其成員包括銘傳大學、世新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等12所創校都超過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學。 東吳大學自1999年開辦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其中除2000年因大地震、2006年因校園施工故停辦外,已連續舉辦14屆,年年都吸引各國好手前來競技。
-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別更名為文理學院及法學院,聘吳經熊先生為法學院院長、潘慎明先生為文理學院院長。
- 韓戰爆發後,由中國共產黨接管,改制成蘇州大學。
- 2012年,成立華語教學中心,開設學季班、短期營隊班、客製化短期華語課程,招收母語非華語的學子學習華語與文化,並將住宿的楓雅樓與學習場域結合在一起,亦是臺北唯一結合住宿與學習的華語中心。
- 八十六年夜間部轉型為乙部及進修學士班,八十九年後乙部併入日間成為三班,進修部仍維持一班;同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
- 在臺覆校的過程艱辛坎坷,衛理公會及美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會未予支持,物質條件極其窘困。
- 法學院部分遷往重慶,留滬師生則在費青、鄂森先生主持下,借南陽路愛國女子中學校舍開學,改名為「中國比較法學院」。
東吳大學是自教育部開辦教學卓越計畫以來經常入選的學校之一,現為優久大學聯盟成員之一。 1954年,7月9日,奉中華民國教育部覈准在臺復校,先行恢復「東吳大學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及會計四個學系,並附設外國語文學系,由陳霆銳先生任校長,為在臺復校的第一所私立大學。 因校舍不敷使用,另賃博愛路83及85號二、三樓(時稱二院)。 東吳大學擁有兩校區,外雙溪校區緊鄰臺北故宮博物院、士林夜市,城中校區臨近總統府、西門町;兩校區皆鄰近臺北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周邊教育、研究、學習及社會資源豐富多元,交通便捷。 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藏目前約有90萬冊圖書館藏(含中、西文圖書、期刊合訂本)、電子資源(含資料庫、電子書、期刊)170萬冊、非書資料(含微縮資料、地圖、樂譜)20萬種、現期書報898種,另有校內碩博士論文、參考資料等提供館內閱覽。
東吳大學地址: 學生自治組織與社團
在法律系崇基樓一樓也懸掛著章孝慈前校長的畫像,供師生緬懷。 東吳大學地址2025 學校現有外雙溪及城中兩校區,分別位居臺北市文教、政經精華動線上。 文、理、外語三學院位於外雙溪,此處爲一文化風景區,毗鄰臺北故宮博物院;法、商學院及推广部則位在政治經濟重心之臺北市城中區,兩校區周邊交通便捷。 並設有麥當勞、郵局、小型體育館、健身中心、校車、咖啡廳、書局、圖書館、第一閱覧室、第二閱覧室及電算中心。
1958年,大部分學系(除法律、會計二系)遷移至外雙溪校址。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地址 法律學系改為五年制,修習比較法,以符東吳在大陸時期之體制。 王寵惠董事長及黃安素董事長相繼安息主懷,由黃仁霖先生接任董事長。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校訓
近年來更致力於古籍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語言文字之專題研究、電腦與中文檢索資料庫的建立,成果卓著。 以上課程安排,尤注意到古典與現代兼顧,閱讀與習作並重,理論與實務同步。 至於碩、博士班課程,往年偏重在純文學方面,如詩詞、散文、戲曲專題研究,近年來更加重小學、經學、圖書文獻學諸課程之傳授;此外並增設文獻與資訊結合等課程,提供研究生選修。 東吳大學地址 傳統國學學羣為本系核心課程,大類有三:一為奠定國學基礎,做為往後進一步深入研究之基石,如國學導讀、語音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治學方法及習作等。 另一為加強文學理論的概念及古典文學經典作品的研讀,如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歷代文選及習作、詩選及習作、詞選及習作、曲選及習作、韻文導讀、楚辭、陶謝詩、杜詩、古典小說、古典戲劇、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史記等。 此外尚有屬於經學之周易、尚書、詩經、左傳、禮記、論語、孟子等,屬於子部之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及中國思想史等課程。
- 南京事件後,推選華人楊永清任校長、江長川為董事長,訂「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
- 增設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並於2004、2008年陸續設立全國唯一的大學部跨領域人權學程、人權碩士學位學程。
- 揭櫫「品德優良、讀書優先、情意優雅」之目標,重視人文培養,更重視人格的陶冶,期能教育出樂觀奮進、愛己愛人,並具有專精知識的社會中堅人才。
- 1992年任東吳大學校長並兼任國民大會代表的校長章孝慈,於1994年11月14日於中國北京進行學術訪問時中風並陷入昏迷,於北京治療數日後,以飛機經英屬香港轉送回臺灣治療。
- 此外尚有屬於經學之周易、尚書、詩經、左傳、禮記、論語、孟子等,屬於子部之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及中國思想史等課程。
- 1901年6月2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稱註冊。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本校校訓;本系自成立以來,即秉持校訓之崇高理念為宗旨,辦學態度嚴謹務實,不隨俗虛誇,以教育而得天下英才為己任。 揭櫫「品德優良、讀書優先、情意優雅」之目標,重視人文培養,更重視人格的陶冶,期能教育出樂觀奮進、愛己愛人,並具有專精知識的社會中堅人才。 東吳大學地址2025 因此,在教學策略上,除培育具獨立思考、提升學生讀書與研究風氣外,更希望能落實學生生活教育,達成設系宗旨。 東吳大學自1999年開辦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來,除2000年、2006年因故停辦2次外,年年都吸引各國好手前來競技。 東吳大學舉辦的超級馬拉松賽事,除受到全球熱愛馬拉松好手的重視,東吳大學配合舉辦的睡衣派對、志工服務,也讓參與的同學、參賽者與社會大衆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文校訓Unto a Full-Grown Man出自新約聖經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十三節,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會議通過楊永清校長提議,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爲中文校訓。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政治系事件
1901年3月,宮巷中西書院遷入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成爲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之一。 該校西學課程大體仿效美國大學,國學則自作安排,分設有文理,醫和神學三科和附中數所(分別位於蘇州、上海和湖州)。 1900年12月該校董事會在上海組成,孫樂文被選舉爲新大學的首任校長。 新大學取名爲東吳大學堂,當時成立文理,醫和神學三科,辛亥革命後改稱東吳大學。 1901年6月2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稱註冊。 東吳大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監理會在蘇州和上海開辦的幾所學校。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文化傳統
紅黑二色原是法學院的院徽顏色,反映了當時強調鐵血精神的時代背景,其後成為東吳的校色。 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 增設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並於2004、2008年陸續設立全國唯一的大學部跨領域人權學程、人權碩士學位學程。 歷史學系與商用數學系設立碩士班;法律學系碩士班乙組更名為法律專業碩士班。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辦學歷史
2012年東吳超馬賽事中,已有6名選手達到國際賽事的門檻,將東吳超馬賽提升至全世界第二個、臺灣唯一的「金牌賽事」,而2014年再獲金牌肯定,也期許來年再創佳績,未來更以籌辦全球最佳賽事為唯一目標。 1981年第二大樓(鑄秋大樓)竣工,第六、七兩層設為城區分館,以典藏法、商兩學院之資料為主,設有借還書服務區、參考服務區、期刊資料區、非書資料區、博碩士論文區、資訊檢索區、書庫區;另於第一大樓B1及第五大樓B2設有普通閱覽室 。 第二大樓(鑄秋大樓)(紀念端木愷校長(字鑄秋)) 商學院、學生社團辦公室及活動空間、電子計算機中心等。 2015年,成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並設有學院學士學位學程、學院碩士學位學程。
東吳大學地址: 學生住宿中心
遷入外雙溪校區後的二十年,是東吳大學在臺覆校後的關鍵成長期。 歷經石超庸(任期1957~1968)、桂崇基(任期1968~1969)及端木愷(任期1969~1983)三任校長。 石校長任內全心致力教學水準的提升,學生成績採嚴格的淘汰率,爲學校奠立穩定的根基。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簡介影片
韓戰爆發後,由中國共產黨接管,改制成蘇州大學。 本系重視學生古典文學素養,除設有理論性必修課程,尚包含詩、詞、曲、古文習作。 東吳大學地址2025 自大一新生入學,即施以文言寫作指導,並於每年春季配合校慶活動,舉辦全校大一國文作文展,將教師認真批改之一學期創作成果,呈現於會場中。 東吳大學地址2025 不僅增加校慶熱鬧氣氛,學生更可藉此機會相互切磋琢磨。 本系除重視學生個人品德與學術外,亦兼顧互愛互助的團隊精神;年度戲劇大展的演出,即為培養學生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俾能羣策羣力,為班級、學系貢獻智慧與才華。 此戲劇大展每年皆舉辦一次,上學期公開徵求各班級創作劇本,經專家評鑑後,遴選較優劇本交由各班排演,於下學期五月間在本校傳賢堂演出。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始終以法學聞名全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享有「南東吳,北朝陽(朝陽大學)」的美譽。 1949年,中國共產黨政權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遷往臺灣。 1951年,東吳旅臺同學會辦設「東吳補習學校」,於1954年藉校友捐款及學費支持財政,以「東吳大學法學院」名義艱苦在臺復校,成為首個在臺復校的私立大專校院,於1969年復名為「私立東吳大學」。 臺灣東吳大學經過過去二十年的耕耘,已成爲一結構完整的綜合性大學。 外雙溪校區位於文化風景區,安置文、外語及理三學院;城中校區位於政經文化中心,安置法、商兩學院及推广部。 東吳大學已演變成一有特色、有內涵、有制度的精緻大學。
東吳大學地址: 宿舍介紹
歷任校長致力於提升學術研究能力、拓展與國際及大陸的學術交流、推行校務運作制度化,並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臺灣地區各地校友會、系友會及校友總會亦相繼成立。 1992年任東吳大學校長並兼任國民大會代表的校長章孝慈,於1994年11月14日於中國北京進行學術訪問時中風並陷入昏迷,於北京治療數日後,以飛機經英屬香港轉送回臺灣治療。 雖然他此後從未清醒,但仍獲東吳大學校方保留其校長職務,直至臥病一年多後過世。 至今昔日校友仍會回憶章孝慈於任內倡導學術自由禮聘李敖任教,以及固定清晨於操場跑步的畫面。
東吳大學地址: 校區導覽
提高學術水準及加強師生研究風氣,為本系一貫致力的目標。 故每學期定時舉辦各項學術演講,聘請校外學者蒞校主講。 並舉辦學術研討會,每月一次,由專任教師及博士班高年級研究生輪流發表,全系師生自由參加,切磋交換研究心得。
東吳大學地址: 學校活動
六十三年成立研究所碩士班,六十六年成立博士班。 八十六年夜間部轉型為乙部及進修學士班,八十九年後乙部併入日間成為三班,進修部仍維持一班;同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 目前在校生:日間部學士班十二班,進修學士班五班,學生近千人;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研究生百餘人。 本校設有人文社會、外國語文、理學、法學、商學、巨量資料管理等6大學院;共23學士學位學程、23碩士學位學程、5博士班。
東吳大學地址: 學術單位
紅黑二色原是法學院的校徽顏色,反映了當時強調鐵血精神的時代背景,其後紅與黑則成爲東吳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 東吳大學地址 1911年3月,孫樂文去世,校董會選舉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書院的校長葛賚恩(J.W.Cline)爲東吳大學的新校長。 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書院與東吳大學合併組成了東吳大學的文理科。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活動
為鼓勵創作、培養人才,特設「雙溪現代文學獎」,每年舉辦一次,向全校學生公開徵求優秀作品,分小說、散文、現代詩三組,敦聘學者專家擔任評審。 得獎人除可獲頒優厚獎金及獎牌外,其作品復結集成冊留存。 十幾年來持續努力,已造就不少傑出的年輕作家,獲致藝文界的肯定與讚賞。 東吳大學地址2025 應用中文學羣共設:應用文及習作、新聞編採及習作、編輯學、廣告企劃與文學、文案寫作、書法研究、文法學、修辭學、多媒體製作、網站規劃及管理、中文實務實習、故事書寫、文化創意與經營管理、文化創意與行銷等課程。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圖書館系統
致力於培養具多元領域能力之人才,鼓勵學生輔系、雙主修、跨領域學分學程、第二專長、跨校共學等跨域學習。 端木校長接任後則積極開創發展,任內增設十二個學系、七個研究所、三個博士班,圖書館、哲生樓、音樂館及教師研究大樓等校舍相繼建成,又在臺北市貴陽街設城區部,並興建兩棟教學大樓。 愛校的熱情凝聚了董事會、全體師生及校友,東吳人憑藉着堅強的毅力走過慘淡歲月,培育英才無數,締造了辦學佳績,也贏得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東吳大學1954年在臺復校即成立圖書室,陸續安置於寵惠堂、學生活動中心、安素堂,終於1978年總館落成啟用。 總館樓高九層,設有流通服務區、參考服務區、資訊檢索區、非書資料區、期刊資料區、書庫區(含密集書庫)、閱覽區等,並設有張佛泉人權學程專區、陶晉生院士贈書專區與漫讀區等特色專區提供閱覽。
東吳大學地址: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有外雙溪及城中兩校區,分別位居臺北市文教、政經精華動線上。 文、理、外語三學院位於外雙溪,此處爲一文化風景區,毗鄰臺北故宮博物院;法、商學院及推广部則位在政治經濟重心之臺北市城中區,兩校區周邊交通便捷。 東吳大學地址 兩年內完成第一棟教學大樓(寵惠堂)及學生活動中心。 在臺覆校的過程艱辛坎坷,衛理公會及美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會未予支持,物質條件極其窘困。
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所轄英國語文學(今英文學系)、東方語文學(今日本語文學系)與德國語文學(今德國文化學系)三組,改獨立設系。 法律學系區分比較法學組及司法實務組,分別招生。 1943年,在江一平、查良鑑先生策劃下,東吳法學院與滬江大學商學院於重慶成立「聯合法商學院」,盛振為先生為校長,而後加入之江大學,為「聯合法商工學院」。 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日軍進據上海租界,文、理學院續遷閩,南至廣州韶關。 法學院部分遷往重慶,留滬師生則在費青、鄂森先生主持下,借南陽路愛國女子中學校舍開學,改名為「中國比較法學院」。 本系為培育優秀人才,設有碩、博士班,施以嚴謹紮實的學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