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的《鳳翔軒》:「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 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順應天道的運行與自然的原則,過著古樸天然的生活,這亦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 晴耕雨讀小書院2025 爾後,「晴耕雨讀」也逐漸演變成為客家人的祖訓 與教養子女的傳統美德。 「晴耕雨讀小書院」由洪毓穗夫妻經營,洪毓穗說,這裡原本是夫家用來堆放農具的所在,擅長木工的丈夫,將遺留下來的老門、舊櫃子等木材重新改造,像是蒸籠做成的書架等,一來延續了老物的生命,二來也變成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書院纔有現在的樣貌。
一整排的落地窗,將外面遼闊的田園景觀收納進來,與田野如此地貼近,讓人似乎往前一躍能立刻踏入田埂中,幾乎可以聞到芳香的稻草味充滿著整個屋子,背後貼著牆面的書牆則為二手書區。 晴耕雨讀小書院2025 這裡同時也是洪毓穗自己最喜歡的空間,當稍感疲憊時,就會來這裡坐著待一陣子,看看眼前綠油油的田野。 「晴耕雨讀小書院」是間佇立在龍潭稻田間的獨立書店,結合書香與茶香打造複合式空間,店內販賣新書、二手書、獨立刊物與明信片等,也販售一種生活態度。 因嚮往三國時代諸葛亮躬耕南陽之理想,店主在田野間打造一座世外桃源之地,晴雨皆自適暢快。 晴耕雨讀小書院搬家到桃園龍潭,隱身在田野之中,有著草地的小院子格外吸引人目光。
晴耕雨讀小書院: 臺中咖啡廳HAUSINC CAFE進駐百年建築1035 collab:復古俐落氛圍,延續老屋氣質
一整片開闊的視野映入眼簾,綠油油的稻田以及合院式的木屋出現在眼前。 這樣的環境,實在很難讓人與一般街道上的書店聯想在一起。 當天點了杯杏仁茶與阿薩姆鮮奶茶,晴耕雨讀沒有提供鹹食,只有甜點與飲品。
店名「晴耕雨讀」出自三國時代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生活寫照,客家人祖訓中亦有「晴耕雨讀、敬文惜字」一詞,都寓意著過得簡單、心靈富足,正是洪毓穗想要追求的理念。 晴耕雨讀小書院 既然標榜生活風格書店,選書也偏向飲食、旅行、園藝、手作等類型,二手書則不受此限。 座位區提供咖啡、茶、手工餅乾和貝果,歡迎客人暫時放下3C用品,選購1本好書,來場充滿書香的約會。 Moku旅人書店空間是前羅東成功國小校長的日式宿舍,店主人林世傑很高興這個書店不只是書店,同時也成功轉型成為參與地方事務的文化團隊。
晴耕雨讀小書院: 推薦行程
紙製品,包含明信片、獨立刊物、獨立出版品、筆記本等。 我們偏愛有獨特手感設計的明信片,手繪的、線條溫暖的、生活的、美好的明信片,透過一張薄薄的紙,提供另一種美好生活的想像。 我們對獨立刊物Zine也很有興趣,設計者從企劃編輯、採訪撰稿、設計繪圖、排版印刷樣樣不假他人之手,我們敬佩獨立刊物的發行者,他們僅管沒有連鎖書店的強力宣傳通路,但其刊物的內容深度與製作用心,仍”Zine”人愛不釋手。 書院內主要展售與生活風格相關書籍:飲食、生活、藝文、旅行、設計、自然、農業、心靈、手作類的二手書、新書、明信片及獨立刊物,書款都是書院主人細心挑選過,目前會在FB專頁PO上新進書籍給關注的朋友們。 評審團主席蔣勳特別將「在地連結」納入首屆「獨書獎」評選時重要的一環,因為每個獨立書店都擁有自己的風土條件,帶著夢想的種子克服嚴苛風雨生根發芽,並與在地形成共生共長的獨特生態。
- 整體來說,晴耕雨讀小書院的空間營造的很有文青感,咖啡與茶飲品表現也不錯,喜歡閱讀的人很適合來這看書享受書香與茶香的時光。
- 慶齡姐的第二本作品《島讀臺灣:旅行時,邂逅一本書》,也很有可能讓許多心靈變得強大無畏,催生出無數個「黃曉南」,從一介旅人,變成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文化引路人。
- 桃園龍潭|晴耕雨讀小書院這裡應該是民家改建而成,只有單層樓紅磚建築,庭院種植不少花花草草,一副綠意盎然的模樣。
- 我是個知難行也難的人,動作之前往往思慮多時,做起事來也不太俐落,所幸身旁有羣積極進取的夥伴,持續為我添柴加溫,四處蒐集材料明查暗訪,想來,我們應是集體患上了「書房」職業病,走到哪都要進書店瞧瞧,本書正是一羣人花了兩三年時間「瞧」出來的產物。
- 她認為一間書店的經營不等於純粹銷售書籍,如果從很實際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帶來的銷售額絕對是遠高於店面販售的。
- 也是這樣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讓我看見一家書店很真實、實現夢想努力的樣貌。
- 當初心中構想得以落實成書,讀書共和國李雪麗總經理、孟庭居功厥偉,發揮強大企劃力提案「島讀臺灣:全臺獨立書店閱讀推廣計劃」,謝謝文化部體察企劃精神給予本案協助。
喫個東西、喝個咖啡,配上這樣遼闊的田園景緻,可說是來到鄉村的一大享受啊! 看著看著真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但是來到這邊時間彷彿變得好慢好慢,或許也是因為步調變慢的關係,人也變的溫順而舒坦。 當天就挑了四人窗邊座位,旁邊就是整片綠油油美景,自然光線印入眼簾非常舒服。
晴耕雨讀小書院: 推薦閱讀
創立於2014年,位在桃園市龍潭區的「晴耕雨讀小書院」是以新書、二手書、獨立刊物與明信片為主的生活風格書店,本次奪下首屆評審團獎,特殊貢獻獎則由唐山書店陳隆昊先生獲得。 這裡提供新書、二手書、獨立刊物與咖啡茶點販售,書籍類型豐富,佔大多數則是飲食藝文、創意設計、生活風格一類的刊物。 會知道晴耕雨讀小書院主要是因為好友野良犬常常在這打卡,有一次跟布老大回桃園平鎮,想找個地方喝著咖啡寫文章,問了野良犬,他就丟了這間書店的網誌,看了他的網誌後,結果還是一直沒有成行,心中總是希望想找時間來訪,這次與友人出遊,布雷克就臨時起意,帶著友人一同前往好友野良犬口中北臺灣最美的書店。 首先進入門口的地方可以稱之為「客廳」,在這裡有吧檯桌以及沿著窗戶設立的邊桌座椅,這裡的書籍主要販售生活主題為主要類型,另外還包含洪毓穗精心挑選的獨立刊物、獨立音樂與一些文創商品。
晴耕雨讀小書院: 晴耕雨讀小書院資訊
從桃園的中壢火車站招了一輛計程車出發,沿路上經過擁擠熱鬧的中壢市區,道路一旁站立著各式各樣的樓房,隨著路程的行進漸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手拿著手機搜尋 Google 定位,一邊看著周圍的道路狀況比對,那是一個連在地人都不太容易找到的地方。 隨著我們越接近地位點,馬路也越來越狹窄,到最後只剩下一條單行道。 司機疑惑地看著眼前:「這裡真的會有店家嗎?」口頭上雖然繼續鼓勵他往前走,但是內心裡確實也懷抱著相同的不安。 喜歡看書的人會愛上這樣的環境氛圍,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喝杯咖啡,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窗外還有一片自然的田野景觀。 1.從臺北車站的轉運站搭1820「國光客運」往竹東 (約20分鐘一班,車資僅 85元),在龍潭站(中正路)下車。 接著轉搭計程車約 5~ 8分鐘就到書店,計程車車資約150元。
晴耕雨讀小書院: 晴耕雨讀小書院 Readlander Lifestyle Bookstore
位於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或者 Or Book Store 」,一樓的部分是書店和閱讀區,在這裡有超過8000本的書,大致上分為六大類,閱讀區可以輕鬆自在地或臥或坐,和一本好書一起享受美好的時光,二樓則是蔬食咖啡廳,可以享用到蛋奶素的餐點、手沖咖啡和甜點蛋糕。 例如,店內有一列書櫃叫「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包含文學、旅行、哲學等不同類型,都與如何讓生命更美好相關。 他的出版集團書系齊全,成長穩定,然而郭社長認為「書店纔是真正跟讀者接觸的地方,要推廣閱讀,這是最積極的一步。」終生與出版為伍,但他更陶醉於書店的芬芳,書店能進入社區遍地開花「讓內容的香氣跑出來。」之於他,纔是完整的文化藍圖。 出版人理想本於胸懷社會,想不到,竟微妙地牽引出個人的家族記憶,當年臺北迪化街祖父的起家厝「郭怡美商行」復歸招租,情節宛如實境節目「我們回家吧」買回老家的感人橋段,儘管業主只租不售,緣份悄然而至仍教人心緒澎湃,郭社長毅然承租下來,帶著終生的出版志業,回到迪化街,在百年前祖父叱吒商場的根據地,以文化重啟「郭怡美」商號。 最初源頭是「名人書房」節目的「走書房」單元,尋外景地踏查書店,本意在名人體驗分享之外附加閱讀空間介紹,藉特色書店吸引觀眾擴大對閱讀的想像。
晴耕雨讀小書院: 偏鄉的「獨立書店」,不只是書店
沿著蜿蜒的田園小路前行,一間紅磚老屋矗立於草地上,推開木門,猶如進到一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可以透過窗櫺,望見前方的綠意、遠方的農舍,繼續往內探祕,會發現最裡面的座位區,幾乎整排都靠窗,選個喜歡的位子、挑本中意的書籍,一待就是一個美好下午,遺世獨立的存在,令人深深著迷。 晴耕雨讀小書院 我曾去到一家知名的咖啡館,點了咖啡並選了窗邊的位置坐下,結果我坐下之後,一轉頭看到身邊的窗櫺,非常地髒,使得我從頭到尾坐立難安。 多年之後,我早已忘了那一杯咖啡的滋味如何,但始終忘不了那個好髒的窗戶,這也促使我更加不敢大意,環境清潔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境與記憶。 日日維護書店的環境,是身為書店主人的重要工作,除了選書排書讀書之外,對於從裡到外的環境打理乾淨,是我格外重視的事。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19年11月08日至2020年11月06日,共一年。
晴耕雨讀小書院: 生活風格書店 / 飲食、生活、藝文、旅行、設計、自然、農業、心靈、手作類的二手書、新書、明信片及獨立刊物
如果只是從連鎖書店來觀察整體書市的狀況,必然不會是完整的樣貌。 晴耕雨讀小書院 雖然許多出版業裡面的人常常感嘆自己是處在夕陽產業的末班車,但是卻仍然有不少人前僕後繼地繼續耕耘這一畝田。 事實上,每年仍然都會有一兩間新的實體書店開設,而這些人過去的背景也不全然與出版社有直接的關係,他們皆因著對閱讀的喜愛,而在經歷了一個過程的生命歷練後,一一選擇將自己的喜愛付諸實行,在各個縣市的角落點亮了新的書店招牌。 藉由閱讀,夫妻倆人不斷汲取所需的勇氣與能耐,在連鎖書店一家家倒下、書市慘澹情況下,他們抱著一股熱忱,熱切期待大眾能夠透過書店重新接觸書籍。
晴耕雨讀小書院: 新竹新埔景點TOP8推薦!秋冬限定金黃柿餅海、積木金字塔,好喫好拍週末就醬玩
手感 MENU 晴耕雨讀小書院2025 相信應該也是自己製作的,裡頭介紹書院提供的飲品與輕食說明,主要有手沖咖啡、紅茶、果汁、現烤貝果與手工餅乾。 靠窗座位區明亮舒適,感覺坐在這裡可以好愜意地嗅著書香,點杯咖啡、喫點輕食,一邊欣賞他人逛書店的風景,又可一邊享受戶外的陽光草皮。 整頓荒廢許多的場地,為了省下開支預算皆是自己動手整理,以及心愛的另一半與公婆、親友之力。 首屆評審團組成多元,評審團主席由人文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率領成員包含旅英設計師詹樸、草字頭創辦人黃偉倫、水牛建築事務所負責人陳永興、時報文化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政岷、名模林志玲、時尚媒體人呂靜雯,各自以專業領域對入圍書店進行決選討論。
當時我的作品《人生路引》已出版近一年,約訪不斷,但《名人書房》這個對談聊書的殿堂級節目願意邀我為座上賓,仍讓人雀躍不已。 晴耕雨讀小書院 從過去到現在,慶齡是我少數見到訪問者如此用心的人,除了事前做了很深的功課,現場問的問題也恰到好處,同時我意外地發覺,她本人就是一個文字非常精練的作者,有一種非常屬於自己的文字風格,讀起來賞心悅目,而且經常讓人有種會心的莞爾。 臺上看社會、看新聞,臺下看好書、看人情,跨出傳統媒體的詹慶齡致力推廣閱讀,轉換視角觀看世界,以其豐富媒體經驗製播閱讀節目《名人書房》與Podcast《翻閱BAR》。 著有《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深受讀者喜愛。 中間木桌展示很多不錯的明信片/卡片類的紙製出版品,很多都是一般外頭沒看過的,不乏相當有特色的插畫作品,讓人愛不釋手。 一層樓式的建築、圍籬、圍繞房子的植物們、矮窗、紅磚牆,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就是那麼的質樸、充滿土地味。
隱藏在田野之間的書店、書香、茶香與咖啡香
書集喜室的經營者黃志宏中年返鄉,因緣際會買下杉行街一棟建於1931年的老宅。 黃志宏特別邀得老師傅,以手作慢工的方法盡量恢復當年原貌。 走進前廳是書籍陳列的主要空間,再往裡走,舉頭瞥見一幅美麗的圖畫:藍天白雲下的一棵小樹,原來是一扇天窗! 玻璃擦拭得清澈近乎透明,天井把光線引進,讓空間裡有著舒服的採光。 這裡有綠意草皮、清新空氣、滿屋書香,身心可以釋放在這書院之中,幻想有天買了一本書坐在樹下看著,又想像某日在草皮上枕著書的畫面,桃桃一見鍾情地愛上這兒。 供應的餐點偏向自然健康,所以沒有太過複雜的食物,桃桃也覺得簡單就好了,如果提供太豐盛的食物可能書香變食物香(笑)。
晴耕雨讀小書院: 去7個兔年燈會推薦!南投「卡娜赫拉」主燈超好拍,「臺灣燈會」回歸臺北
曾建富解釋,雖然只要打開搜尋引擎,想要的資訊都能立刻獲取,但資訊並無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加上書籍是經由千錘百鍊、系統化而來,知識輸入大腦的路徑與3C截然不同,書籍仍然是最好的人生導師。 在桃園龍潭個田中央,有一間當有特色個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 晴耕雨讀,係講晴天個時節做事,雨天就讀書個意思,這係順等自然個生活節奏,也係書店個經營理念,在這價值混亂個時代,希望大家做得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用自家個步調,實踐心中個美好生活。 許多人開獨立書店的初衷,都不只是純粹為了販賣書籍,更遑論是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 很寬敞,有戶外區與室內區,主要營運空間為這間大木屋,藉由閱讀打造這樣的舒適環境,週邊小木屋則還沒開放使用。
閱讀,讓人生更有意義,也讓原本不相識的書友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激盪思考,用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重新面對每一天。 洪毓穗也出版一本《晴耕雨讀――閱讀處方箋》的小冊子,「適應症」用於想到上班就頭痛、壓力大到想尖叫、悶悶不樂心事重重、很想過過簡單日子、想改 變卻缺乏勇氣的患者,治療「成分」包括拈花惹草、心靈捕手、好看文學、開一家店、慢慢喫飯及隨意雜讀。 她以極具幽默的方式,將23本好書介紹給來到書店不 知如何選書的讀者,也讓客人對於書店的選書主張與理念,有進一步的瞭解。 車子奔馳於桃園平鎮寬闊的柏油路面,微風拂過兩旁的田疇盈野,循著稻株生長的朝氣,減緩行速彎進福龍路一段的小巷中,一幢木造的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被鮮翠曠闊的庭院給包圍,給人一份脫離現實囂攘的舒徐自在。 臺灣繪本作家林柏庭出版這本《阿祖,再見》,以孩子的視角描繪臺灣傳統喪禮的儀式,以及對死亡的內心疑惑,我認為這是臺灣繪本的一大突破,社會已不再忌諱談論死亡,但孩子對於生死仍然一知半解,而這本《阿祖,再見》繪本,正好提供孩子一個認識生死、練習告別的文本。
清新庭院意外好拍
拍攝告一段落,播出也引起了些迴響,但心裡有那麼點意猶未盡,總覺得短片沒能把故事說全,何況,尚有許多名單在口袋裡,等著攤開述說。 美食美酒背後都有其獨特的風土條件,孕育出難以取代的絕妙滋味。 臺灣擁有逾200間獨立書店,每間書店也依當地的環境生長出極具特色的樣貌。 2022年樹梅獨書奬,採用米其林匿名踩點、問卷統計、多重評選的方式,從全臺灣精選出40家最美獨立書店,VOGUE特別從中選出五間適合納入週末小旅行的名單。 荒廢10多年的龍潭舊第一市場美食街,2016年幾位7、8年級的在地年輕人,以推動龍潭在地文化為目標,結合文創攤位與藝文表演催生了「菱潭街興創基地」的成立。 「菱潭」是龍潭舊名,整排高掛的手繪燈籠,是最鮮明繽紛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