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大慈大悲菩薩8大分析

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自梵語「Avalokiteśvara」為「觀自在菩薩」。 「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當然請示菩薩的方式是不得已的方式,正確究竟的方式,就是要慢慢提升自己的智慧,就可以自在面對並處理自己的人生各種問題,得到圓滿吉祥的結果。 請示結果原來其母親太執著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是當醫生的,執著心之強,以致做任何功課功德皆無效果,所以人往生時若太執著親情、錢財,皆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 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 復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臺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
  • 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
  •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又《地藏十輪經》說,地藏菩薩如觀世音菩薩一樣,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 願我念佛,唸佛之功德迴向給佛道法界眾生,及我九祖父母,宗親眷屬,師長同學,兄弟姐妹,以及所傷所殺所害所食一切眾生,所有的一切自性有緣眾生,願他們聽聞佛法,業障消除,離苦得樂,早日往生西方淨土。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臺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 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 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

其中以名號度眾生最方便,因佛名即是佛之本體,只要稱唸佛菩薩的名號便得其光明攝護。 由於在漢傳佛教界(尤其是漢傳密宗持咒)強調師承,所以在唸佛發音(尤指現代標準華語之發音)的問題上,很多人都會強調以師承的「祖師」發音為準,而否定字典中的標準發音,所以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發音中有不少爭執。 但是普傳法並不要求念誦發音一定要按照祖師的「傳承發音」,亦可以按照字典發音去唸讀。 華語裡「南無」來自梵語的「Namo」。 而「阿彌陀佛」則主要來自於《佛說阿彌陀佛經》中「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 ,於是從原來純粹依靠觀音的被動型修行實踐發展成依賴觀音的同時效法觀音的精神與行為、人人爭作觀音的主 動型修行實踐,觀音宗教文化和觀音世俗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
  • 「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 念大悲咒的時候,觀想自身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咒從清淨心中流出,化為千手千眼救度一切眾生。
  • 這點應該很好理解,你幫一個人,自然是得到幫一個人的功德,你直接幫法界一切眾生,數量是無量無邊,功德自然也無量無邊。

●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一〉脫離病苦。 〈二〉消滅罪障(身心至誠虔受一次戒即可滅今生五逆十惡等一切大小罪障)。 〈五〉福報優厚(將來財寶豐足)。 〈八〉得生天上,而能常受此戒勤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命終除必生極樂淨土外亦可得中品中生以上果位乃至上品上生。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 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後,所度化的眾生,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入涅盤後,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唸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

天人問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薩至;三世如來同讚歎,十方菩薩共歸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 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三遍佛號) 念《開經偈》一次。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信徒稱其「地藏菩薩」,其示現菩薩之身協助釋迦牟尼佛說法,故佛教造像中將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合稱「娑婆三聖」。 ),常稱幽冥教主地藏菩薩,音譯為「乞叉底蘗婆」。 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故名地藏。 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即在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 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達賴喇嘛宮殿。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名號應用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2025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 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 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民間信仰造像

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佈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觀世音菩薩

另外六字大明咒也是家喻戶曉的心咒,由於持誦六字真言的功德殊勝,可以大得不可限量,故在民間廣為傳誦。 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於因地初心所發起的本願功德,及攝取淨土莊嚴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心,了無差別。 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淨莊嚴,是如此的殊勝。 又根據《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淨莊嚴,是言說讚歎所不能窮盡。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願以此所誦《地藏經》一部之功德,迴向給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祁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做主,超拔他們,令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弟子XXX真心求懺悔。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誦經

觀音三尊:中國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善才、龍女脅侍在菩薩左右兩旁。 善才是佛弟子,經過五十三參之後,悟道得證果位。 龍女則是娑竭羅龍王之女,因緣俱足,已於法華會上成佛,多示現為童女身,與善才一同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深入人心,在民間廣為熟知和信仰,幾乎所有佛教國家的佛寺廟宇裡都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在亞洲尤為普遍。 其中,在中國的江、浙、閩、廣等沿海地區,以及南洋華僑間,對觀音的信仰更為普及,可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加特林菩薩什麼梗

佛門中人本應修持平等無差之心地,若連咒語亦分別它,豈不是「差別心」太大了。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佈施結緣。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地藏經「這樣讀誦纔有功德」!以前都搞錯了!難怪業障都消不了!

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到了宋代密宗經典,如施護所翻譯的《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與《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則譯名為白衣菩薩,菩薩就是大士這也是民間稱她為白衣大士之名的由來。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加特林菩薩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 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持誦的過程可能會有一些現象,例如頭暈目眩、流眼淚、字體模糊、身體酸軟不適、心生疑惑等,尤以剛開始持誦的第一個月內最為嚴重。 由於筆者外語能力的限制,這裡只能以英語國家學術界的觀音信仰研究現狀為主來進行評論,其他語言特別是日文的研究成果則參考現在所掌握的第二手資料略做介紹。 總之,觀音信仰作為一種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宗教文化現象,臺灣學術界現有的研究還沒有完全到位。 音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觀音信仰的初期傳播和靈驗故事與造像研究等方面;唐代以後的觀音信仰則集中在觀音的女性化以及觀音信仰與文學之關係等方面。

像華嚴經,很多廟一年都念不了一次。 所以想要堅持,尤其是在家人,要護持家庭,時間不能全部拿來修行,那比較簡單的方法。 菩薩普門品有幾個好處,第一,簡短容易受持。 像地藏經,我本人感覺想要每天堅持一部,確實是太不容易了。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讓衆生求觀世音菩薩。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願仁者暫聽是言。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

女兒知道父親來意後,二話不說,當即割斷手臂挖掉雙眼奉給妙莊王。 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法華經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觀音菩薩與《普門品》的功德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2025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 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益,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 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一、觀音圓通法門──《楞嚴經》上記載觀世音菩薩所講述他用耳根修習禪定的過程。 最 高的孝道是引導父母正信,不但給予父母精神上的濟度,增長菩提智慧,而且使他們永斷惡道,甚至了生脫死,其福德廣大難量,是屬於出世間的孝道。 所以,《毘 尼母經》卷二說:如果父母貧苦,應先授三皈、五戒、十善等法,然後供養財物。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六記載,長蘆賾禪師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後二十篇是以勸父 母修持淨土法門為主旨。 凡此出世間的孝道,才能徹底讓父母離苦得樂,因此稱為「上上大孝」。

如果不墮虛妄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但因為眾生妄心分別而有一切差別相。 生佛無別,同一真如:眾生心體本是不生不滅而清淨無礙,沒有分別而平等無二。 一切的眾生心聖賢心和諸佛菩薩心,都是這樣的真如。 墮落無間地獄的極重惡業,《地藏十輪經》中說到二類:十一重罪及十惡輪。 佛教認為,其他惡業在下生不一定會墮地獄,若犯十一重罪或十惡輪中任何一條,則一定要墮落無間地獄。

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 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 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南無大慈大悲菩薩: 印度的補怛洛伽山

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 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癡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唸佛,迷途知悟。 更有甚者將「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建廟奉祀,如嘉義大林的阿彌陀公廟。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