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老街美食9大優勢

熱擂茶就更特別了,在飲用之前,老闆還會細心講解要怎麼喝。 雖然內用價格比外帶貴,但附米香及擂茶棒,邊攪拌邊喝,讓擂茶更加濃鬱香醇,喝起來美味度也大大提升。 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店內採用許多收集來的老傢俱及飾品,尤其一組遠自山西運來的木板加鐵飾的大門,常是遊客拍照的好題材。 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店不只是北埔擂茶的創始店,也是全臺第一家商業化的擂茶店。

粵籍墾首姜秀鑾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開墾,並設36處隘寮,稱為「大隘」。 北埔老街美食 金廣福公館即大隘的辦公及指揮據點,也是招收墾佃及徵收隘租的行政中心。 北埔老街美食 公館正廳門上懸掛有「金廣福」匾額,「金」代表好彩頭,一說代表官方之意;「廣」則指當時參與北埔開墾的粵籍客家族羣,「福」則代表竹塹城內以提供資金為主的閩南商人,為清領時期閩粵墾民合作的典範。 洋樓裡外深具獨特美感,呈現中西融合的形式風格;在導覽過程中,從建築外觀就可欣賞多種高難度且精巧的泥作工法,也在設置通風口和水斗等針對北埔風土巧思更是講究,不只美觀更兼備實用。 六塘落羽松於大湖村內,這裡因為有六座水塘而得名;落羽松就圍繞種植在水塘邊,從另一端便可欣賞美麗的水面倒影,漫步環塘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冬季限定景色浪漫氣息,算是個小而美的落羽松觀賞園區。 正值冬季落羽松變色季節,剛好「六塘落羽松」也是北埔景點口袋名單之一,趁著來到北埔一日遊之際,第一站就先安排來追落羽鬆了。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老街景點5|姜阿新洋樓

客家美食絕不能漏掉擂茶,北埔老街這邊也有不少賣擂茶的店,小編推薦的是這間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可以直接點擂茶來喝,也能到店內去手工DIY。 小編自己是覺得DIY蠻有趣的啦(笑),將花生、芝麻與茶葉搗碎後,加入抹茶粉、米果以及要泡的茶,一杯擂茶就大功告成囉,沒喝過的人可別跟我說你去過北埔喔。 若肚子餓了,位於北埔老街上的「老店客家菜」是人氣餐館,即使平日人潮也絡繹不絕,在這裡喫得到薑絲炒大腸、梅乾控肉、客家小炒等道地客家菜,古色古香的空間呈現臺灣早期農家的氛圍。 至今走過許許多多臺灣老街, 老街裡傳統當地美食, 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實在的料, 北埔老街美食 純熟古早的烹調方式, 將當地特色與古早打拼的精神融合在食物中, 從食物喫出該地的歷史與人民性格. 熱量, 又為了補充勞動大量流汗而流失的電解質, 食物自然偏重油重鹹.

  • 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店內採用許多收集來的老傢俱及飾品,尤其一組遠自山西運來的木板加鐵飾的大門,常是遊客拍照的好題材。
  • 的外皮是用一半的蓬萊米加一半的糯米混在一起做成菜包的粄皮而製成,內餡則用蘿蔔絲、豬肉絲、豆乾、蝦米拌炒而成;將粄皮混入艾草汁,就是常見的草仔粿,這裡的口味我覺得比較重,但是一口一個的份量搭配冷掉更Q彈的粄皮,我覺得還算不錯。
  • 「金廣福」公館建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該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知姜秀鑾、周邦正等人,籌組「金廣福墾號」,以開拓竹塹東南山區的土地。
  • 古蹟慈天宮主要供俸觀世音菩薩,是北埔鄉最重要的廟宇,也是東南山區拓墾史的見證,同時這也是閩粵合作消弭族羣對峙的信仰中心。

北埔老街的商家還不少,如果想要在這裡喫到道地美味的美食,有哪些好選擇呢? 大溪老街迷人之處,不僅有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傳統豆花、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黃日香豆乾、江家花生糖等許多必喫的美食外,具有歷史意義的巴洛克風建築更是大溪老街的一大特色。 新竹北埔老街不僅美食相當多,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景點也不少,舉凡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天水堂,還有三級古蹟慈天宮、姜阿新洋樓,都讓人大開眼界。

北埔老街美食: 懶人包2022|玩樂新竹景點 喫喝新竹美食

如果說到淡水老街必買新建成餅店的餅,那麼到北埔老街,隆源餅行的餅就是你不能錯過的一味。 它們最為人所知的是芋仔餅與番薯餅,一顆有點像是太陽餅那樣,餅皮香酥,內餡的芋頭與番薯微甜而不膩,烤過之後風味更佳。 北埔老街美食 整體來說餅喫起來的口感是比較扎實的,沒有過重的調味,卻又能喫得出餅皮與內餡的香氣,很推薦。

  • 後來我們選了朋友推薦的「老街粄條」排隊用餐,餐廳裡都是客家美食料理,尤其又是在老屋內用餐,真是懷舊味十足。
  • 超過180年歷史的慈天宮也是新竹縣縣定古蹟,也是北埔的信仰中心,見證了新竹這區的拓墾史,宮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其中最特別的是在臺灣一般廟宇中少見的升龍石柱,屋簷也充滿著精美的雕刻,莊嚴的廟宇看起來更華麗一些。
  • 姜阿新洋樓由北埔創業家(木業、茶葉)姜阿新先生於1946年建成,費時三年完工,這棟在當時堪稱風華絕代的洋式建築,為姜阿新製茶事業上招待貴賓的場所,同時也作為自住宅第,與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和慈天宮連線,彰顯姜氏家族影響力,形成北埔特殊的人文風景。

▼一口菜包味道喫起來,比較特別的是他的皮比外面的Q,有點像麻糬的那種口感,味道還不錯,但是個人覺得內餡太少了,喫起來不是很爽。 擂茶以綠茶加入許多種子食物沖泡而成,是北埔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傳統美食,老街上很多茶店,幾乎都有擂茶DIY可以玩,像這次去的茶米二十二也有。 這家「彭家粄糕」也是老街人氣米食店,有客家菜包、艾草包、芋頭糕和九層糕,不少遊客都是為了店家的自製油蔥而來,順道來瓶客家桔醬當伴手禮,五花肉沾著喫更有客家風味。 北埔老街美食 客家麻糬、手工水晶餃看起來也不錯,才進來老街不到30分鐘,手上已經好幾袋,和我一樣喜歡客家米食的朋友,來這很難空手離開。 圖片取自IG:sean18067老店客家菜是位於北埔老街的道地客家菜餐廳,店門口大大的招牌相當醒目,店內桌數大約6桌,翻桌率很高所以不會等太久,店門口也有提供椅子可以等候。 圖片取自IG:hiro31412鄧南光攝影紀念館旁邊有一個公有停車場,是許多人進入北埔老街的首站景點。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老街美食 金豪呷客家鹹豬肉

北埔老街的機車豆花(又名好豆味豆花)只要一出現,往往大排長龍。 機車豆花與一般豆花不同的地方在於冰豆花他們不是直接加入碎冰與糖水,而是在豆花旁加入薑汁與黑糖冰淇淋各一球,與綿密的豆花、珍珠與鹹花生粒一起喫,可說是傳統古早味中又帶點喫法的創意。 一口菜包有三種口味,原味與艾草口味的主要差在外皮的味道,另外有紅麴外皮口味的,內餡配料稍有不同,但整體來說原味與艾草口味最經典,一顆10元出頭,一至兩口能解決的大小喫起來相當方便。 內灣老街可以逛的景點也不少,像是內灣吊橋、內灣車站、內灣戲院都是內灣老街必逛景點。 另外,許多人不知道,內灣車站旁還有季節限定的梅花可以欣賞。 炒野菜(過貓)120元,老街粄條的過貓很特別,上面加了一顆生雞蛋,不僅顏色好看外,口感更添滑潤,是許多網友推薦的必點菜色。

北埔老街美食: 推薦閱讀

聞名全臺的百年老店隆源餅行,專賣自家各式糕點酥餅,這家相當受到遊客喜愛,一早才十點多已經好幾組客人,有各種包裝伴手禮,想要送人體面一點選這個最適合。 比一般30元的菜包小了1/3,想要回味又不想喫飽,買這顆20元菜包就很適合,菜包皮相當軟綿帶一點點的Q,一咬下去蘿蔔絲的鹹香清甜味撲鼻而來,皮餡口感一致很耐喫。 大家可以依據自己需要的份量跟店家作溝通喔,我覺得味道算是還不錯,淋上店家的醬汁,酸酸鹹鹹的還蠻順口的。 ▼金豪口甲客家鹹豬肉,這間主要就是販售烤過的鹹豬肉,也有提供試喫服務,大家可以試喫後斟酌要不要購買喔。 而想要體驗擂茶DIY的朋友,Ann就蠻推推天水茶房以及隔壁的民歌擂茶,體驗擂茶的同時,店家還會搭贈一些小點心,讓客人們可以一邊體驗擂茶一邊解饞。

北埔老街美食: 新竹.北埔老街小喫、古蹟一條街、周邊好玩景點,旅遊地圖一覽

如果想要外帶又怕會壞掉的話,也可以選擇宅配服務,一盒12入可以不同口味混搭,在家就能輕鬆品嘗。 圖片取自IG:e 西瓜莊園是一個文化教育園區,是全臺第一個以西瓜為主題的樂園,從臺三線沿路過來可以看到許多前往西瓜莊園的指標,不用擔心找不到。 一到園區便可以看到許多跟西瓜有關的裝置,是親子同遊的好去處。 不管怎麼樣,來到客家地區擂茶絕對是經典,前面分享了那麼多家擂茶店都沒說擂茶怎麼可以! 挑選「哈客愛擂茶」來介紹擂茶是因為老闆娘人超好(完全私心),會分享很多故事與經驗。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柿餅

北埔溫記黑糖發糕,也是北埔老街廟口一帶相當知名的人氣店家。 北埔溫記發糕是採用祖傳配方,再加以改良,利用現代的設備,以現作、現蒸、現賣的方式,隨時增補各樣產品,一蒸好放涼後,片狀黑糖發糕立即以塑膠袋包裝,除了不會受外界飄浮的粉塵影響,品嘗的時候也不會沾手,非常方便。 接近文章尾聲,前面提到蠻多銅板美食或者老饕餐廳,現在提的彭家粄糕算是北埔當地頗具特色的小點,口感特別,有點像是古早味版的千層蛋糕(笑),也是不得不喫的在地人私藏小點。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老街

跟老闆喝茶過程,老闆細心的為我們介紹,整個富興茶葉文化館的歷史,加上風趣幽默口條,聽歷史也能像在聊天依樣有趣。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想要支持與鼓勵我寫作,歡迎透過下列連結訂房、購買票卷及商品,你的支出不會增加,但我可以獲得微薄的分潤獎金。 旅遊是一種享受當下的過程,透過鏡頭發現眼睛沒發現的美麗。 用有溫度的文字及充滿色彩的照片,描繪出屬於我的生活方式,邀你與我一起品味生活。 是羹湯湯底配上餛飩,羹湯口味偏甜,柴魚香氣濃厚,喝多了有點負擔,但餛飩是我喜歡的口味,肉味有、外皮輕薄。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一日遊#4:鄧南光攝影紀念館

火車:臺北火車站→搭乘火車前往竹中車站→轉乘火車前往竹東火車站→於竹東遊客中心搭乘「臺灣好行」班車前往獅山遊客中心→於北埔老街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可到達老街。 腦袋充飽電,一定要留點時間給「水井茶堂」,一面品嚐東方美人茶,一面咀嚼方纔聽到的故事,近百歲的老屋原為北埔教育學者姜瑞鵬校長故居,宛如一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古井就在門口前的牆邊,在庭院的花草陪襯下,隨手拍都充滿意境與美感,教人留戀不已。 北埔老街美食2025 建於1835年的金廣福公館是國家第一級古蹟,唯一的宅第類古蹟,建築形式則是兩進一院之四合院格局,左右兩側皆有護龍牆壁,當時做為拓墾組織辦公及指揮據點,銅牆、鐵壁碉堡式建築,辦公空間甚至連一個窗戶都沒有,主要是為了防禦賽夏族反撲而建。 其館內收藏了八卦牀、棉被櫃、菜櫥、書櫃、飯桌、梳妝臺、內衣櫃等充滿歷史感的傢俱。

可以知道為什麼來過這裡的旅人都給予極高評價,因為在這兒完全可以享受徜徉在森林裡慢活的愜意感,尤其三五好友圍坐在一個野餐墊上開心拍照聊天又不限時,真是一處讓人可以很放鬆的療癒系森林。 北埔老街美食 據說從11月開始至隔年1月上旬,只要有好天氣,這裡可以一口氣看見200盤曬柿餅的壯觀景色,好可惜這天天公不作美,是陰天! 建立於清朝末年,見證了峨眉地區茶業文化發展的歷史建築,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在1935年地震中毀壞,目前修復完成的富興老茶廠製茶廠本體,是用櫸木為主要結構,因櫸木堅固又防蟲蛀,目前走過了84個年頭,在2009年成為了新竹歷史建築。 建於1946年的姜阿新洋樓,花費了三年時間才完工,就當時社會而言,洋氣十足的外觀,是北埔老街上最為特殊的景觀,除了招待製茶事業上的貴賓,同時也是自家住宅。

老街從廟前街、中興街間也有許多紅磚瓦砌成的建築,巡遊巷弄中,也有一些隱藏版的文青咖啡館,待旅人發掘。 鄧南光是出生新竹北埔的攝影師(也是今日的北埔慈天宮),所以在這次的展覽『時代的眼珠』中可以看到相關的老照片,將過去的黑白照經過現今技術轉變成彩色的照片,好像這些照片歷歷在目生活在我們周邊一樣。 在更早之前遇到相似的聚落是九份老街,第二個地方就是臺北的寶藏巖藝術村,時隔多年我在北埔也意外了發現這樣的聚落文化,看似一堆岔路,看似複雜,但每一條巷子不管怎麼走最後都會通。

姜氏家廟內保有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的擂金彩繪、徐清及徐春泉的木雕、辛阿救的石雕等客家人匠師藝品,展現廟堂建築藝術,且深具歷史文化。 「姜氏家廟」的建成與「金廣福」也有一層深厚的關連;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 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 姜家遂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新竹縣的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是日治時期的臺灣攝影先驅,當時與張才和李鳴鵰合稱「臺灣攝影三劍客」。 這裡的古蹟也不少,短短的200公尺就有5、6個,但很多因為疫情關係沒有開放參觀,圖中這個是一百多年歷史的「北埔慈天宮」。 周遭還有許多停車場,其中不乏有收費便宜的,但是要早點來才停的到;像我們這次停在中興路44巷跟中興街交接口處的停車場,停一次只要40元,還有廁所,大約步行100公尺就可以到北埔老街,相當不錯。 ▼因為茶金一劇討論度高,也讓姜阿新洋樓成為北埔人氣熱門景點,目前平日開放團體預約導覽,散客也可以打電話預約平日導覽,假日採自由參觀,現場購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整體來說豆花的豆味是足夠的,沒有因為創意的喫法而犧牲的主角豆花的品質。 不過得特別注意的是他們只有六日兩天的假日會到老街,若是平日來的話可能就沒機會喫到這美食了。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前身為鄧氏家族故居,也被稱為「柑園」。 目前紀念館內以介紹鄧南光簡歷為主,不定期舉辦影像展覽,也是北埔老街一帶可以過來走走的小地方。 「金廣福」公館建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該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知姜秀鑾、周邦正等人,籌組「金廣福墾號」,以開拓竹塹東南山區的土地。

北埔老街美食: 新竹北埔一日遊第三站姜阿新洋樓

客家菜包是節慶時少不了的祭品, 艾草菜包更是菜包中的極品, 位於老街板條隔壁的老街一口菜包總是拉著長長的隊伍, 大家離開時都會提著一袋白白綠綠像大水晶餃的菜包. 客家鹹湯圓, 小顆的湯圓口感Q彈, 鹹料沒有包在湯圓裡, 配上紅蔥頭. 除了較熱鬧的攤販區外,在廟前街與中興街之間有許多紅磚瓦砌成的建築,走在老房子間的巷弄中,格外放鬆,還有一些氣氛佳的文青咖啡廳,走累了,不妨進去休息喝杯下午茶。 ▼老街一口菜包,一個12元,主打一口的菜包,老闆說外皮採用糯米、蓬萊米兩種米製成的,所以喫起來比較Q,內餡主要為菜脯、蝦米、豆乾。 ▼金豪口甲客家鹹豬肉,這間主要就是販售烤過的鹹豬肉,人潮相當的多喔(不過好像一陣一陣的,像這次買完全不用排隊),大家可以試喫後斟酌要不要購買喔。 大眾交通運輸-臺鐵:搭臺鐵至湖口站下-轉搭新竹客運5612、5613至舊湖口(湖口老街)下,即可到達。

是臺灣老街裡面,我很喜歡老街之一,自從上次到訪過一次後,就留下好印象,不管是美食、景點及文化,北埔老街都蘊含著滿滿的寶藏。 雖然北埔老街小小的,可能半小時左右就晃完了吧,但這邊販賣不少有關客家文化的食物,我覺得蠻特別的,有些食物在其他地方也不見得看的到,有機會逛街逛膩了,不妨來趟復古老街之旅吧。 ▼北埔老街也有販賣許多的食物,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餓了肚子喔,由於今天已經先喫飽才過來,只提供資訊給大家,至於好不好喫大家可以再上網查詢資訊,這邊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粿夫人、金豪口甲客家鹹豬肉、老街一口菜包、陳媽媽黃金包。 璞鈺擂茶是北埔老街上第一家註冊的蔬食店,在這裡除了擂茶外也可以享受飽餐一頓的痛快,料理偏向家常,最受歡迎的藥膳五行套餐有兩道小菜、湯品和炒粄條,粄條口感Q彈,以彩椒、香菇拌炒,最後撒上香椿,口味清爽。 ■ 一句點評時間:美食小喫眾多的北埔老街我自己覺得值得特地造訪,另外玉英麻糬與溫記黑糖發糕更是口袋清單。

北埔老街美食: 北埔老街 周邊景點美食

客家美食除了擂茶外,粄條也是代表性美食之一,老街粄條主打純手工製作的粄條,厚度適中,又保有一定的嚼勁與口感。 古早味的粄條搭著一些油蔥與油菜,喫起來有夠過癮,另外它們的客家鹹湯圓也是經典,糯米香配上些許香菇、豬肉、芹菜,小編私心覺得好喫程度不在粄條之下,也非常推薦唷。 說到北埔的人氣美食小喫,自然不得不提當地小有名氣的鄒記菜包,濃濃的傳統風味中帶點清新,是許多遊客指名必喫的店家。 其店內最有名的就是這草仔粿,外皮Q彈不說,內餡飽滿、蘿蔔絲香氣十足,重點還是當天現做,光看就覺得可口,不要懷疑喫就對了! 如上述所提到,隨著時代的推移,現今的北埔已經成為去新竹旅遊必訪的景點之一,去新竹玩一定要安排一下北埔老街的行程才能算是不虛此行,而老街中各式各樣道地的經典美食更是不容錯過,貼心的小編直接幫大家整理出當地的美食懶人包啦!

北埔慈天宮,是位於北埔老街上的觀音寺,1985年間覈定為三級古蹟。 廟前商店林立,聚集小喫、特產店鋪,為北埔老街重要的觀光景點。 除了北埔最有名、口感Q彈的石柿餅以外,還有筆柿、牛心柿等柿餅。 其實,北埔老街上的古蹟景點像是慈天宮、姜阿新洋樓、天水堂等大部分都在同一塊區域,就算是從鄧南光影像紀念館這邊走過去,大約也是5分鐘的距離,不會相距太遠。 新竹北埔老街美食可是超級多,舉凡老街粄條、三十九號北埔擂茶、老街一口菜包等都是ptt鄉民推薦北埔老街必喫美食。

北埔老街美食: 新竹其他好用懶人包

香港SEO服務由 hk/”>Featured 提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