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是全臺規模最大的廟宇建築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五府千歲信仰中心。 每年於農曆春節期間,都會舉辦「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祈福活動。 廟內的凌霄寶殿有一面總價約6億多,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玉旨牌。 據瞭解,張凱然於27、28歲時事業遇瓶頸,感恩媽祖賜福,讓他度過難關,且事業順利,之後他與一羣媽祖信徒合力邊籌錢興建虎尾的「持法媽祖宮」,因為不是專門蓋廟,所以持法媽祖宮與其他宮廟建築完全不同,環境清幽,給人心靈沉澱。
此外,媽祖廟雖然是全年開放參拜,但是石雕媽祖園區和梳妝樓園區僅於過年初一至初四迎春祈福文化祭期間開放,園區內有許多特色石雕與造景,若過年計畫來雲林玩,不妨來持法媽祖宮祈福求平安,並感受這座美輪美奐的特色廟宇。 臺灣的媽祖傳說,大概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 驚訝之餘,遂將其遭遇向導遊的鹿港友人述說,於是媽祖化身救苦救難的故事,於焉傳開。
- 臺灣有媽祖廟510座以上,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3座,清代37座。
- 持法媽祖廟 主前殿:湄州天上聖母 後殿:關夫子(五文昌) 持法媽祖廟的建築物古色古香,環境清幽,藉由人文的元素,營造出靈性的空間,拋捨塵囂、浮華、賦予了淨化心靈的功能,無形中透露著一股靈秀之氣,引領人神之間的亙動,透過景觀的語彙與風格,將心靈導入視覺,整體景觀成功的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
- 國內建築最典雅的虎尾持法媽祖宮,宮廷花園的廟景,成為所有香客拍照的最愛,講究環保的持法媽祖不燒金紙,一爐一炷香,敲響平安鐘,過平安橋更是一大特色,讓每個走平安橋的人心安安。
- 虎尾持法媽祖宮發揮媽祖慈悲為懷情神,在今年慶祝媽祖聖誕活動中,特別捐贈20萬元予雲林家扶中心,並安排家扶中心親子前往持法媽祖宮參觀,廟方還準備了『紅圓祝壽』請信徒們喫紅圓沐神恩,還有鈺齊國際、憶霖企業捐贈文具用品、麵線等民生物資,恩澤慈福送予雲林家扶中心扶助的弱勢家庭。
- 廟方人員表示,持法媽祖宮位於虎尾近郊,宮裡充滿靈性空間,拋捨塵囂與浮華,更賦予傳統建築一股靈秀之氣,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來到虎尾持法媽祖宮不僅是宗教心靈的牽引,更是建築藝術的殿堂。
- 張凱然事業順遂,從未忘記困難時,依靠媽祖信仰克服逆境,持法媽祖宮興建暫告一段落後,他把租的辦公室及周邊用地買下來,著手「寧濟御庭」建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 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 JavaScript 或是升級成可執行 JavaScript 的瀏覽器,以便正常使用網頁功能。 在請示神明後,一隻手深處聚寶盆(米甕)抓一把米放進廟方準備的紅色福袋,如果有抓到米甕裡的金元寶,代表今年能有好財運,回家後將這些抓到的米與其他的米倒在一起,能保平安。 在廟宇廣場右側有一座廟方搭建的平安橋,人們捐香油錢,帶著虔誠的心走過平安橋迎來新的一整年的平安,走出橋後,可以再摸個菜頭表示新年好彩頭。
持法媽祖廟: 景點介紹
辛丑年春節(西元2021民國110年)林弟子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深感媽祖庇佑有嘉時機成熟,遂更進一步決定將所珍藏的明代珍稀聖母法像,仁濟天妃娘原始金尊奉獻出來,重光永駐持法媽祖宮,了卻一樁心願,使此因緣能更加圓滿。 持法媽祖宮興建暫告一段落後,他把所租的辦公室及周邊用地買下來,著手建置「寧濟御庭」建置,斥資上億元、花3、4年時間讓園區有目前的規模,從高空鳥瞰園區,就像只金元寶。 (2018年8月17日從YAM搬到痞客邦, 人氣從0開始重新累積)。 第一次在農曆假期期間參訪持法媽祖宮,雖然人潮擁擠,但也只有大年初一到初四才能參觀到持法媽祖宮石雕媽祖園區及梳妝樓園區。 持法媽祖廟2025 持法媽祖宮沒有傳統媽祖廟看得到的乩童,無說經論道,不倡迷信,只許燒香,但不燒金紙,不設金爐,施燒香減量,「香不用多,有誠則靈」,一香爐一支香,環保又省錢,是全臺首間不燒金紙的媽祖廟,有「最環保媽祖廟」美稱。 而這七街境後來又劃分成四角頭,鹽水護庇宮除了四角頭遶境之外,尚有不定期的南巡與北巡。
崙背鄉地圖 虎尾景點交通地圖 褒忠地圖 西螺景點地圖 … 持法媽祖廟彷彿就像一股清流,持法媽祖宮秉持聖訓『以文化遺留子孫、正風民心、渡化眾心』為職志,由傳統民俗宗教再出發,深耕民俗宗教文化,不說經論道,不倡迷信,不化紙帛。 終年香火鼎盛的旗山天后宮,是旗山地區僅存的清領時期廟宇,更是旗山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廟內石雕樸實簡雅,木雕、銅塑則裝飾得華美多采,是遊客來旗山必去的景點之一。 疫情升溫,雲林各大廟擋不住朝拜的人潮,雲林縣每年觀光人數最多的北港朝天宮,廟前大街,萬頭鑽動,特產老街的北港大餅、麻油特產買不完,廟裡廟外全是人,但幾乎每個人都嚴守防疫,人人戴口罩,龍門進虎門出,只為求得媽祖保佑虎年平安順利。 持法媽祖源溯福建湄洲 天上聖母(俗稱湄洲老媽),素以靈感有應著稱,無論是祈求事業、家運、身體、姻緣、學業、求子等等皆能應驗,短短幾年間肇造今之勝境即可明證。
持法媽祖廟: 虎尾鐵橋 雲林最美鐵道橋
國內建築最典雅的虎尾持法媽祖宮,宮廷花園的廟景,成為所有香客拍照的最愛,講究環保的持法媽祖不燒金紙,一爐一炷香,敲響平安鐘,過平安橋更是一大特色,讓每個走平安橋的人心安安。 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說,兩天來超過20萬人湧進北港拜拜,人擠人但防疫不可少,廟方不時廣播宣導,就為信徒求得平安健康過好年。 因為很多人有疑問廟宇一年只開放四天這問題,可人補充說明一下,廟宇要拜拜是全年無休,開門時間為早上7點到下午8點,只有「石雕媽姐園區和梳妝樓園區」是有時間限制的,而開放時間為每年春節初一~初四,因此纔有一年只會放四天之說。 內部員工表示,園區是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凱然一手創設,一開始只供員工休閒娛樂及作為信仰中心,後來員工建議可嚐試對外開放,供民眾參拜媽祖,所以一年前春節第一次讓外人進入參觀,但採預約制,今年首度無限制公開,春節期間吸引大批民眾入園。
-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 每年於農曆春節期間,都會舉辦「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祈福活動。
- 喜歡在旅行中留下深度美照的水水們,有機會造訪虎尾時千萬不可錯過!
- 藉由人文的元素,營造出靈性的空間,拋捨塵囂、浮華、賦予了淨化心靈的功能,無形中透露著一股靈秀之氣,引領人神之間的亙動,透過景觀的語彙與風格,將心靈導入視覺,整體景觀成功的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
- 持法媽祖宮沒有傳統媽祖廟看得到的乩童,無說經論道,不倡迷信,只許燒香,但不燒金紙,不設金爐,施燒香減量,「香不用多,有誠則靈」,一香爐一支香,環保又省錢,是全臺首間不燒金紙的媽祖廟,有「最環保媽祖廟」美稱。
詢問其經過,孩童說是有一位阿姨帶他回家,乃知是媽祖顯靈讓小孩死而復活。 眾所皆知,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此一神蹟乃表示媽祖之神通廣大,能使死者復活。 該廟傳說由開臺先賢顏思齊自湄洲至此,並於笨港溪邊興建天妃宮 明末天啟元年(1621年),於清康熙55年(1716年)諸羅縣笨港公館於笨港街建立,清雍正12年(1734年)因位於北港溪邊的公館,地勢危險,於是遷移至板頭厝,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 1990年代,在兩岸交流開放以後,臺灣許多媽祖廟蜂擁前往福建湄洲島進香,並捐款興建殿宇。 這使得媽祖廟和「媽祖遺跡」已經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殆盡的湄洲島,重新迅速興建了大量豪華現代的宮殿、參道和牌樓。
持法媽祖廟: 廟宇介紹
建廟其間外界有眾多傳言與誤解,善者贊賞推崇,反者蓄意中傷挑撥,俗雲:路遙知馬力、日久見 人心,隨著本宮的實際作為與用心經營,謠言自不攻而破,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甚或起而效尤。 文化仍能潛移默化恆古流傳的百年大業,持法媽祖宮秉持聖訓『以文化遺留子孫、正風民心、渡化眾心』為職志,由傳統民俗宗教再出發,深耕民俗宗教文化,不說經論道,不倡迷信,不化紙帛。 透過文化與廟宇營造真實力行,經由內心的體會感受,傳達出民俗宗教文化內涵。 持法媽祖宮結合宗教、文化、藝術、營造出不同的文化昇華力道,保存傳統文化之美,提昇精神信仰行為,堅持作對的事,未曾因環境困頓而停滯,這就是持法媽祖宮。
持法媽祖廟: 臺灣媽祖信仰
持法媽祖廟彷彿就像一股清流,持法媽祖宮秉持聖訓『以文化遺留子孫、正風民心、渡化眾心』為職志,由傳統民俗宗教再出發,深耕民俗宗教文化,不說經論道,不倡迷信,不化紙帛,虎尾持法媽祖廟提倡不燒金紙、不設金爐,要做雲林最環保的媽祖廟。 藉由人文的元素,營造出靈性的空間,拋捨塵囂、浮華、賦予了淨化心靈的功能,無形中透露著一股靈秀之氣,引領人神之間的亙動,透過景觀的語彙與風格,將心靈導入視覺,整體景觀成功的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 虎尾持法媽祖宮發揮媽祖慈悲為懷情神,在今年慶祝媽祖聖誕活動中,特別捐贈20萬元予雲林家扶中心,並安排家扶中心親子前往持法媽祖宮參觀,廟方還準備了『紅圓祝壽』請信徒們喫紅圓沐神恩,還有鈺齊國際、憶霖企業捐贈文具用品、麵線等民生物資,恩澤慈福送予雲林家扶中心扶助的弱勢家庭。 目前臺灣島內分靈最久遠,應為西螺社口福天宮從嘉義朴子配天宮所分靈之老二媽;而西螺社口福天宮廟內目前存有一塊「大正十五年」的路關圖,證明當時有大規模往配天宮謁祖進香;民國72年(1983年)連續謁祖進香三年,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 民國85年(1996年)媽祖領旨重啟遶境周圍地區一天(社口、新社、魚寮、七座等地);民國88年(1999年)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民國89年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目前模式是起駕後搭車前往北港大橋下車,於六腳、朴子地區徒步遶巡沿路村莊。
持法媽祖廟: 虎尾驛
持法媽祖廟的建築物古色古香,環境清幽,藉由人文的元素,營造出靈性的空間,拋捨塵囂、浮華、賦予了淨化心靈的功能,無形中透露著一股靈秀之氣,引領人神之間的亙動,透過景觀的語彙與風格,將心靈導入視覺,整體景觀成功的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 雲林家扶二十位親子由廟方人員帶領遊園,持法媽祖宮特色的建築方式,處處讓雲林家扶親子嘆為觀止。 廟方人員表示,持法媽祖宮位於虎尾近郊,宮裡充滿靈性空間,拋捨塵囂與浮華,更賦予傳統建築一股靈秀之氣,將傳統宗教信仰與藝術結合,來到虎尾持法媽祖宮不僅是宗教心靈的牽引,更是建築藝術的殿堂。
持法媽祖廟: 媽祖傳說
園區佔地約一公頃,走進石雕細緻氣派大門,「金雞報喜」,沿著石砌步道,兩旁有盛開杜鵑、各種松、柏及庭園造景,仔細看還有多尊不同神尊雕像。 順著流水蜿蜒而上,登上一座拱橋可到供奉白玉媽祖神尊的亭閣。 店內擺設了許多老闆收藏的歐式古董傢俱,聽店員說還有更多在老闆的家裡,不定時會跟店裡的交換。 持法媽祖廟 所以店的陳設也會隨著老闆的心情做更改,讓你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
持法媽祖廟: 旅遊指南
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的爭論歷史更早,據說清朝時北港溪改道,沖毀古笨港街,也沖毀了當時的廟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宮,堅持自己為笨港媽正統。 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們,後遷至現新港之處建立的新港奉天宮,則宣稱洪水將原廟宇的4尊媽祖(開臺媽、大媽、二媽、三媽)神像沖至南岸,並被其保有。 除此之外,尚有爭論兩廟持有之媽祖分別是原天后宮媽祖中的哪一尊,此一順位之爭。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縣斗六市郊有一處「媽祖山水園區—寧濟御庭」,佔地約一公頃,是由一位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凱然斥資逾億元精心打造。
持法媽祖廟: 【雲林景點】持法媽祖宮 臺灣最美媽祖廟之一 傳統文化的美麗展演 超美白玉媽祖 雲林旅遊推薦 @瑄G玩宇宙
這次特地選擇在農曆假期期間前往,持法媽祖宮每年限定4天開放的石雕媽祖園區及梳妝樓園區,只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開放參觀,在這幾天前往可參加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四持法媽祖宮迎春祈福文化祭。 三郊鎮港海安宮廟方沿革以清乾隆元年(1736年)三郊迎請湄洲媽祖建廟奉祀為創建年份。 從三郊最早所建廟宇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之臺南水仙宮來看,廟方沿革確實不無可能。 但考諸乾隆中葉繪製之《臺灣輿圖》,西定坊南勢街尾未有海安宮之標示。 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之《續修臺灣縣志》記載海安宮為「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海安宮創建年份之意見存在。
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並伴隨盛大的祭典,非常熱鬧。 而其中又以白沙屯媽祖、大甲媽祖、北港媽祖以及鹿港媽祖最具代表性。 持法媽祖廟 然而,對於信徒來說,宮廟之間的爭執並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別。 隨著媽祖信仰的影響力提升,各重要媽祖廟舉辦的宗教活動,往往成為強力的社會動員,乃至於沾染上政治色彩。
今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日非常特別,因為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要為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在大甲鎮瀾宮舉辦授證儀式,由文建會主任委員盛治仁頒發指定證書,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代表保存團體接受。 梧棲區大莊浩天宮大肚中堡五十三莊境主顯聖庇祐神蹟廣傳,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莊媽祖之盛名遠播,香客從各地絡繹不絕而來,於是信仰的區域從原本大莊轄區擴大及大肚中堡五十三莊。 大甲地區大甲鎮瀾宮則是每年農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動頗具盛名,參加活動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達500萬人次之譜參與遶境盛會。
而靈穴就在香案前方,為保護靈穴,廟方也裝上了強化玻璃。 「媽祖投海救父身亡」的流傳,極可能是馬祖當地將蔡姑婆(蔡紅亨)的傳說與媽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後出現。 持法媽祖廟2025 所以分靈的神像,並不是該神祇本人,而是該神的部屬,或者該神挑選之當地有功德的先人。 如臺中萬和宮媽祖廟奉祀的「老二媽」神像,就是當地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來附靈的媽祖。 「憨吉濃濃乳酪」使用臺農57號地瓜、乳酪與龍眼蜜製成,入口後先感受到地瓜的香氣與甜味,當然還有淡淡的乳酪香,龍眼蜜的清甜最後承接而上,是比較內斂的多層次搭配。
另外大甲媽亦有「見轎不跪,討皮痛」之語,因為清代時鎮瀾宮神轎出宮,除了老病殘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則會遭到隊伍帶頭者以「鶴旗」猛打。 持法媽祖廟 臺灣則有3000多座以上媽祖廟,因地而異,且名稱說法不一。 由於媽祖神像來自於福建省等不同地方,由於不同人們去奉請,所以名稱說法也盡不相同;來自湄洲島分香者稱湄洲媽,來自泉州三邑分香者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縣分香者稱銀同媽,來自安溪縣分香者稱清溪媽,來自漳浦縣分香者稱烏石媽;也有把來自莆田的叫大媽,來自仙遊的叫二媽,來自惠安的叫三媽。
分靈也稱為分香,係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 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 媽祖信仰因為分靈與進香等宗教活動,形成特殊的層級譜系。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羣移民的崇拜。 由於媽祖姓氏為林姓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等,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莊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持法媽祖廟: 雲林縣虎尾鎮
因為這樣的層級觀念,臺灣許多媽祖廟對於自身在層級中的地位錙銖必較,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各大媽祖廟之間開始有誰纔是「開臺媽」的爭論。 只要是規模較大的媽祖廟,無不在山門上大書「開基媽祖」或「開臺媽祖」,標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從福建湄洲祖廟而來。 這座拱橋是張凱然得意作品之一,從高處俯瞰,像是飄揚的水袖,橋上每個石墩的石雕更令人讚嘆,此外園區內的建築美學也值得細細欣賞。
虎尾持法媽祖宮今天舉行拱壽祈福大典,獻上福圓向媽祖祝壽,祈求平安圓滿,儀式簡單隆重,團拜後並把紅圓送給民眾呷平安。 廟方祭祀文化組長廖育輝表示,農業時代祝壽,家家戶戶都會全家一起製作又紅又圓的紅圓,象徵圓滿與幸福,持法媽祖宮廣場今天也重現親子做紅圓天倫樂的溫馨畫面,懷舊又感動,大家以虔誠的心,完成千顆紅圓向媽祖祝壽,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喜樂,疫情早日遠離。 持法媽祖宮是國內第一間不燒金紙的廟宇,被譽為最環保的媽祖廟,廟宇不僅建築唯美,宮院花園造景極具傳統,宗教結合藝術,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廟宇,洋溢濃濃人文藝術氣息。
此外,金山慈護宮、士林慈諴宮有供奉全臺少數官祀的金面媽祖。 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在馬祖–昇天祭」,以「媽祖在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之口號與行動,也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慈愛的精神。 2009年,高達28.8公尺的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以花崗巖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戰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的高度對照馬祖的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將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強化「媽祖在馬祖」的意涵。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持法媽祖廟: 最美媽祖廟之一 傳統文化藝術展現
虎尾持法媽祖聖誕捐贈儀式,適逢殿前的伏羲天皇亭、女媧地後廳的落成,象徵天地之間文化傳承與起源。 也讓雲林家扶親子們知道遠古三皇五帝,伏羲盤古開天,女媧創地造人,在媽祖聖誕之際,開文化傳承之先河,也讓現場祝壽的信眾大開眼界,同時表現出持法媽祖宮對文化的維護與延續。 並將『媽祖婆』傳遞四方沾福氣與保佑,讓弱勢家庭充滿祝福喫紅圓同慶聖誕。
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民國卅六年(1947年)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其奉祀之天上聖母被稱為「鹿耳門媽」,舉辦全國首次之羅天大醮,醮典儀式為時49 天、參拜人潮超過50 持法媽祖廟2025 萬人次,經三年方辦理圓醮大典。 民國73年,歲次甲子年十月初十日起,舉辦「七七四十九天羅天大醮」,祈求國泰民安,濟助孤苦貧窮,賑助白米30臺車,辦理民俗活動,文物書畫展覽等,參加大醮信徒超越50萬人;經3年,至76年辦理圓醮大典,功成圓滿,為民間舉辦羅天大醮之創始。 南竿鄉金板境天后宮肇建於清同治年間供奉國內罕見之「少女媽祖」(少女面容)神像。 北竿鄉芹壁天后宮創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配祀鐵甲元帥為蛙神信仰。 莒光鄉福正境天上聖母廟始建於清代民國72年軍方協助重建,設柱聯「國恨家仇誰不知消滅共匪定千秋,親恩兄義一身殉感動人心傳百世」,充滿戰地情感。 東引鄉中柳天后宮建於清末嘉慶年間相傳為大海盜蔡牽所建,供奉蔡牽封神之「犁麥大王」。
持法媽祖廟: 雲林高鐵特定區髒亂 縣門失色 虎尾公所發動大掃除
如今已公告為歷史建築的虎尾驛,則作為虎尾遊客中心使用中,提供旅遊諮詢、行程規劃、手機充電與腳踏車免費出借等友善服務。 充滿日式風情的木造建築,以及陳列的舊蒸汽火車頭,真的是怎麼拍都好看。 喜歡在旅行中留下深度美照的水水們,有機會造訪虎尾時千萬不可錯過! 而且虎尾驛就在虎尾鐵橋周遭不遠處,建議兩處景點可以排在一起遊覽,美照一次拍到飽。
虎珍堂主要販售地瓜糕點,是在雲林虎尾相當著名的人氣伴手禮店,而在中山路上的菓寮門市更是獨具特色,距離虎尾驛、虎尾鐵橋等景點也都不遠,可以順道一訪。 菓寮門市是由70年老宅改建,但整座建築仍保留著濃濃的日式風格,無論是店鋪本身,或是鄰近的鳥居都相當適合拍照,也是虎尾熱門的IG打卡景點! 來這裡一定要品嘗現做的散步甜點「虎月燒」,有原味,日式抹茶,紫薯卡士達口味,恰到好處的甜度,搭配真材實料的內餡,口感層次相當豐富。 持法媽祖廟2025 二樓的內用空間需要消費套餐才能上樓,處處可見過去的傢俱,和正義百貨行遺留的物件,充滿復古氛圍的空間,也很適合拍美照喔。 持法媽祖廟靜謐莊嚴,宗教與藝術相互融合、並存,來廟宇走春的同時也感受新春期間所綻放的,藝術與宗教並存的美。
持法媽祖廟: 虎尾持法媽祖關懷弱勢 20萬賀儀捐贈家扶中心
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直到近年因電視連續劇「黑麪媽祖」播映造成風行方較有名氣。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之後楊家媽祖先改奉於新港水仙宮,直到2002年起於水仙宮旁新建一天後宮,承襲古名命名為笨港天后宮,並將古笨港天后宮之廟史納入其自身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