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畢竟是山路,你總不能期望沿途會有欄杆扶手,亦沒有理由跟在先進國家喫喝玩樂相提並論,但整體上沒有甚麼命懸一線的路段。 在山路上一日三餐不愁喫不飽,但不要期望甚麼馳名美食。 在香港可選幾段港島徑,累積了經驗後再走難些、長些的山徑,如馬鞍山、八仙嶺、大東山或鳳凰山等。 基地營2025 十二月至三月初是喜瑪拉雅山的冬季,除了山上氣溫可低至零下十幾度外,山路也可能因大雪而封閉或變得危險,但天氣仍是晴多雨少。 ※如有單人報名情況,在最後前仍無法安排同性室友時,4000m以下將安排單人房住宿,貴賓需負擔差價,敬請見諒。
冰河下緣形成一處寬廣谷地,在冰磧石堆的頂端,數十座大小石堆靜靜矗立,纏繞其上的五色經旗,終年在冷風中狂暴地鞭笞天空。 前往聖母峯基地營健行的路途中,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有二件事,其一是圍繞在身邊看起來幾乎是近在咫尺(其實是很遠)的六、七千公尺以上巨大雪峯,那種景觀絕對不是身處平地所能想像的,唯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得到那種心靈上的衝擊! 一般都是請揹夫幫忙背,自己身上只背一些像雨衣、食物,這些少少的東西,像我們就是。 本文路線是以從盧卡拉出發,抵達南奇巴札後以逆時針方向走EBC – Cho La – Gokyo 環線。 選擇逆時針是因為高度適應天數較多,遇到許多走順時針的也說覺得我走的方向比較好。 當然決定走順、逆時針方向的因素不只一個,端看個人狀況。
基地營: 尼泊爾︱EBC 珠峯基地營行前準備篇:體能訓練、行李打包、預算、攝影器材、海關文件準備
除了回味昨天的積雪外,還看到了這裡特有的不知名小鳥,不怕人,還是成雙入對的(團友有如出嫁的新娘,坐在椅子上讓嚮導服務—打綁腿。)。 )一個景點就可同是看到兩座世界十大名峯,運氣很好。 可惜日出並沒有臺灣山系日出的美,若是於昨天下午上來看夕陽,也許會比日出景色更美。 到達尼泊爾後,下飛機前,楊大哥就交待,我們一定要儘快走到海關 Visa 申請處,後續排隊纔不會排得太久。 所以,一下飛機,我們就小跑步快速的魚貫進入海關大廳(這是大門)。 基地營 護脣膏:也是必備,在山上除了防止嘴脣破裂之外,最後到高山時,沒有凡士林抹鼻孔,也可以用手指沾護脣膏塗抹鼻孔內壁,不然高山上因為乾燥而寒冷,鼻腔內壁容易破裂,會很疼的。
- 僅僅幾秒鐘,50層樓高的雪牆鋪天蓋地而來,鏟起前方岩石砸向基地營,有些帳棚瞬間被淹沒,有些的則被推擠了上百公尺,基地營被夷為平地,20多條生命因此葬送,60多人受傷。
- 因為整個尼泊爾山區高山溪谷遍佈,如果不想一直反覆上下只為了走到另一座山的話,行走連繫兩山之間的吊橋可以省下不少力氣。
- 縣府原住民處表示,近幾年很多平地朋友喜歡探訪排灣族聖山的大武山,透過建置舊泰武登山前進基地營,不但可以讓大眾懂得尊重山林,親近山林不誤入族人的私有土地,更可將原住民的生態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甚至吸引年輕一輩的族人返鄉就業。
- 出發前請看一看拙文《有關高山反應和高山症的個人心得分享》或其他有關高山症的資料。
- 關於「移動」,我們一直有自己的堅持與想像,即使更崎嶇的山徑,我們都懷抱著美好光景與呵護。
- 為想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朋友,提供從基礎到深入的訓練課程及活動;依據季節舉辦安全且深入的登山活動,辦理給予提升山野活動能力的技術和知識的課程。
- 離開Tengboche後會先經過一段下坡,直到通過一座吊橋之後才又開始上坡。
這裡,有的只是隨時調整心跳的步履,以及隨時保留下撤的彈性。 一羣體格健壯的山友,爬過臺灣無數高山,甚至是三鐵賽的熟面孔,然而,攀爬喜馬拉雅山不是講求速度的競賽,有點像是考驗耐力的馬拉松,卻沒有一定非得抵達終點的急迫性。 我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飯店,一一檢查隊員的裝備,儘管已是深夜,為了每個人的生命安全,仍然執行著最重要的例行作業。 年過半百的戴勝益,是在1998年立下挑戰臺灣百嶽的目標,隨即在1998年11月29日首次登上第一座百嶽—塔關山主峯(標高3,220公尺),那一年,他已45歲。
基地營: 尼泊爾︱EBC 珠峯基地營 D08:美夢成真!平安抵達目的地珠峯基地營,夜宿高樂雪
■ 全程2人一室 (海拔接近5000公尺以上因資源有限,有可能安排3~4人一室)。 ■丘山行以登山安全為重,若隊員人數超過12人,則加派一名臺灣領隊,再搭配當地嚮導在隊伍前後照應,讓大家安心健行。 礦泉水價格簡直用等比級數彈升,在Namche前大概1美金以下,到Gorakshep一瓶要3.5塊,所以在Namche後我們就喝自來水/溪水,可在加德滿都買淨水Tablet飲用。 基本上,到了高山上是沒有什麼污染,所以水直接喝是沒什麼問題的,水也比礦泉水還要甜,只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喝到一些土和草,和一早起來水管可能會結凍無法裝水罷了。 因緣際會找到這家agency裡的嚮導,這是一家由獨立嚮導組成的小agency,非常的free-style,我們結束後還到他們家作客,其中還有一個嚮導中文滿好的,只不過我們沒註明我們哪來的,就沒讓他帶了。 我們的嚮導一天25美金,聽說算是滿便宜的,網路上說的15-20美金好像已經找不太到,在加德滿都的agency聽說都30-40起跳。
- 我們剛開始健行的前幾天,路上都會看到直昇機飛過頭頂數次,一開始覺得看到直升機很新鮮,但是慢慢地心理壓力開始有點大,祈禱著自己不要成為其中一員乘客。
- 六月開始,雨季漸漸來臨,到月尾已是大雨頻繁,大雨會一直維持到九月中。
- 我們最終來到了View point,也造訪了山坡上的佛寺,冬季時節這裡是關閉的,沒有喇嘛在此留守,一眼望去,整個Dingboche河谷盡收眼底,也不難想像當時翻山越嶺的喇嘛給了這片土地無數祝福。
- 這一段有陽光照耀,路面結冰的狀況較少,且上坡路段,因此冰爪可以收起來等等再使用。
- 事實證明,這樣的搭配還真不賴,尤其那顆有著「神之光」稱號的 Olympus 75mm F1.8 換算等效焦長為 150mm,加上 F1.8 的大光圈,雖然不常拿起來拍照,但許多我很喜歡的照片,都是這顆鏡頭拍的。
- 若是你要安排時間前往 EBC,可以考慮安排在這兩個時間區間內。
許多牧人趕著各色犛牛行走其間,又為這幅畫面增添了許多生動的元素。 原來他走錯了路,兩人看起來都累壞了,我們趕緊拿些餅乾甚麼的給他們先充充飢。 要是沒有Rakesh,我們自己大概沒有力氣去把他找回來的。 我們愈來愈靠近魯卡拉機場,因為腹地不夠,機場跑道很短並且向上大角度傾斜,降落時靠坡度減速,起飛時靠坡度加速,懸崖山壁都近在眼前,真夠刺激的。 回來後腦海中常常浮現喜馬拉雅羣山的巨大身影,那只有冰雪巖的純粹無機性的風景,卻不可思議地安撫我的心靈。
基地營: 尼泊爾,前往聖母峯基地營 (EBC) 13天健行
※ 飛往登山口的班機,約在清晨6、7點起飛(所以,約清晨4-5點就得從旅館出發);但在氣候不穩定的季節,班機易延誤或取消,或許得從清晨一直等到中午12點,然後返回旅館,明天再繼續到機場等。 從Phakding(法克定)一路順著Dudh Kosi(大德河)山谷往北走,大致蜿蜒在高於河的西岸約100公尺 左右的杉林中。 在Zamfute村落你會經過獨具風格的Sherpa Garden Lodge旅店和更大間的Kongde 基地營2025 Peak Guesthouse旅店,皆建在能俯瞰河流的絕壁上。
基地營: 聖母峯基地營 EBC 健行自助須知
結果到了旗子之後,楊大哥發現大家的狀況都還不錯,便建議我們再往上爬一點,到了某些比較壯麗的景點時,大家開始進入瘋狂拍照模式。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雪巴人(又稱「夏爾巴人」)的村落,利用石材建屋是特色之一,不過這裡目前看不太到房屋,只有一些牲畜於其中,所以可能是用來蓄牧的地方。 這次我隨身揹著兩臺相機,兩臺系統相同,鏡頭互通,且互為備援(高山上萬一相機出狀況,至少還有另一臺相機可以使用)。 平常一臺主要的機身接的就是等效約為 24mm-80mm 的變焦鏡,平常的大小事幾乎就靠這臺,然後身上再掛著另一臺相機,直接裝上長焦大光圈定焦鏡,常常許多自己很喜歡的照片,都是用這顆鏡頭拍出來的。
基地營: 旅遊醫學門診
在出發到機場之前,領隊楊大哥就發給每人一個攜行袋,因為盧卡拉以上就都是山路,只能靠人力進行運送,是不能拉行李箱的。 一路上的攜行袋我們會請 porter(挑夫)為我們揹負,從每天的出發點先揹到住宿點,我們只需要揹著自己的隨身揹包即可(光是揹隨身揹包翰斯就快走到往生了,很難想像揹著二、三十公斤在山上行走的樣子…)。 尼泊爾的入境需要非常多的耐心與包容,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全員平安入境。 出機場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一到機場外就看到當地的嚮導,有著「尼泊爾謝霆峯」之稱的小帥哥 Lal 基地營2025 在外等侯,並上前送給每人一個花圈,一句 Namaste(尼泊爾語合十、祈福之意,未來幾天會一直聽到)稍微安撫了整天交通旅途的疲憊,在機場來張大合照吧。 我們搭乘下午一點多的飛機,經過香港轉機再到尼泊爾機場,已經是晚上九點半點了。 我認真思考一位專業嚮導所必須的能力,畢竟獨自爬山與帶隊是不一樣的!
基地營: ※ 提供活動雨棚租借,每頂200元/晚,請於訂單後洽客服或營主登記並確認租借完成。
中午喫飽飽,休息一下,從法克定出發,朝著目的地盧卡拉前進。 到達盧卡拉前是一連串的長緩上坡,最後走到盧卡拉的拱門口,通過之後就是市區了,也代表此次登山行程的完結。 感謝同行的好心隊友,資深登山咖大雄哥,早早發現我的體力跟不上,有時刻意走慢陪著我慢慢走,並教我呼吸的方法以及慢慢走不用急,沒趕上大部隊也沒關係。 手上握有我的影片的棋哥(可惡,要想辦法把影片刪了!😂)也常常慢下來問我的狀況如何,還有當地總嚮導 Lal 也在隊伍的最後陪著我慢慢走,感謝大家的鼓勵與打氣,雖然我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但最後終於還是讓我走到了南崎巴札。 在天壤之路上方的,是碑林,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因為攀登喜馬拉雅山系諸峯而發生意外的登山名將記念碑,在休息的同時,楊大哥也如數家珍的仔細幫我們介紹這些名人的登山小故事。
基地營: 登山行程難度分級
我們因為不想負重,加上沒時間研究行程,就找了個嚮導兼挑夫,幫我們扛大約12公斤行李,我們自己各揹5公斤左右。 過了大眾路線的起點Lukala/Phading以後,完全不用擔心迷路的問題,除了Chola pass,沿路都很明顯,也不時會遇到其他山友,所以其實如果時間和體力允許,不需要嚮導也是可以完成的。 像在Jiri,我們就在路上受邀參加了一場婚禮,在Shurke,還被孩子帶去學校玩,沿路上人們會互相打招呼,孩子不只不會和你要糖果,還會和你分享她的餅乾,這些濃濃的人情味,是在盧卡拉機場以後比較難感受到的。
基地營: 行程內容介紹
「爬喜馬拉雅山不就是像臺灣爬山一樣嗎?」許多山友常常這麼問我。 以經濟能力較差的年輕人來說,每個月只要存個5,000元,13個月正好可存夠6.5萬元,把體力、耐力和預算準備好,就可準備飛到尼泊爾,一睹喜瑪拉雅山的壯麗,這實在是所有平凡人都可以做的大夢。 他只好自創保暖法,在兩隻手、兩隻腳和脖子各夾一個暖暖包取暖,才能勉強入睡。 基地營 基地營 好不容易稍微入睡,半夜突然想上廁所可是件苦差事,得先一件件的把衣服、褲子、襪子逐層穿上,再戴上帽子、頭燈,走到零下20至30度的屋外小解;解放完畢,回屋內還得反向再把身上的裝備一一脫掉,上一次廁所就要耗上20分鐘。
最後更感謝親愛家人的體諒與支持,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完成此次的 EBC 圓夢之旅。 基地營 運氣很好的,天氣非常好,讓我們可以和珠峯最後一次的道別。 雖然現在還不算是雪季,但因為海拔已經非常高了,所以遠方的山頭其實都是白的,也常常可以拍到這樣的照片。
基地營: EBC 健行要走過的路
這一認証不僅提升所有嚮導成員的素質,對於參加活動的隊員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多方的難題;想支撐一個職業且專業嚮導,是沒那麼容易。 退費規則:●自行取消:報名者於活動前7天確定無法如期參加,可選延期、或退費(僅扣50元行政手續費) ; 於活動前4~6天自行取消,不可延期、可退活動費50%,活動前3天自行取消,不可延期、亦無法退費。 ●主辦方取消:由本公司專業教練,依據活動前1~3天之天候浪況等預測判斷,以安全為第一考量,通知活動當天不適合出團,則團員可選擇延期、或全額退費(僅扣50元行政手續費)。
回到Gorakshep便是回程的開始,少了高度適應問題,我們計畫在3天半內下山,在2月9日搭盧卡拉一早的班機回去加德滿都。 但回程的路途也不是超級輕鬆,我們仍得面對無數結冰的路段和持續低溫。 此時,我的褲子也勒不緊,每天的高耗能讓腰圍消了一大圈,嚮導Jyamjo用攀登繩索借我當皮帶先擋一擋。 我們選擇在基地營約200公尺處的Everest Viewpoint留影,這裡看去的聖母峯最近、最清晰,比起基地營被羣山擋住,置高才能瞥見世界第一高峯的美麗。 (圖說:翻過了一座山頭,看到遠處的Gorakshep,是EBC路線上最後一個村落,也是重要的補給點。)多數人都在中午抵達Gorakshep,簡單午餐後便前往基地營,一路也都是上下上下難走的冰川路,耐心是必備的,不然很容易在這片眾神的山嶺前放棄投降。 我也在這裡摔了一跤,狠狠地跌在長年冰上懊惱,還是忍著脾氣爬起來往前走。
未依據活動簡章指示準備個人必要裝備,且嚮導判斷該員繼續活動行程將對隊伍以及其個人安全有所顧慮者。 在這趟造訪聖母峯基地營健行的旅程中,夥伴們除了探訪世界第一高峯的基地營之外,更可以感受不同的尼泊爾文化。 ▲聖母峯海拔高8844 公尺,世界最高峯,尼泊爾人稱「薩加瑪塔 Sagarmatha」是天空的女神的意思。 按著高度適應的計畫上升、踏著不貪快的步調前進,看著沿途美不勝收的風景,淳樸友善的人們,這一段路如同遺世的仙境。 我們是在第八天,在不大的風雪中慢悠悠地抵達了 EBC ,好久沒有感到這麼開心滿足,臉上盡是止不住的傻笑。 總而言之,要記住的是,來這裡就不要趕,比慢不比快,只要能穩住,一定會走到目的地;但若是身體狀況越來越嚴重,也不要硬撐,往回撤退後,高山反應會隨著海拔高度的下降而減輕,畢竟命只有一條,而山一直都在。
其實這段路已經算大眾路線了,除了從Jiri到Sete這段路,因為沿路居民比較少,滿有可能小迷路,其餘的路因為會不斷經過民房,問路非常容易,沿路都有山友用紅漆畫的小圈圈,隨時可檢視自己是不是在正確路上,不過要仔細找就是了。 但是Jiri到Lukala這段路,雖然高度都在3500公尺以下,但爬起來一點也不輕鬆! 離開在Dragnag的山屋後,轉向北走,此時的路徑平行於冰河的東側,沿著路競走直到看到旗幟後,就到了要下切冰河的地方。 由於冰河是動態的,所以其實每年的路徑都有可能不同。 因此除了使用GPX外,也須時時注意沿路的疊石,纔不會偏移路徑。 成功橫跨冰河後,就可以看到美麗的Gokyo湖與湖畔的村莊。
畢竟來這裡走一趟不是很容易,希望完成健行的同時也能有餘力享受自然。 雖然基地營海拔還是很高,也離聖母峯直線距離已經非常近了,但是要爬聖母峯所需要的準備(包含人力、訓練和金錢)都遠遠不是隻去基地營能比的,而既然是攻頂前哨站,表示對專家來說開始有難度的地方是從基地營才開始,前面的路程都只是熱身而已。 因此如果把去爬 EBC 說成去爬聖母峯,意思其實差蠻多。 後來回臺灣後比較常被朋友們問到,也最常被誤會的,就是聖母峯基地營這個詞了。 所謂的基地營(有人會用大本營這個詞),簡單來說就是為登山家們攻頂而設立提供休息補給的基地,算是攻頂的前哨站;同一座山,不同的攻頂路線上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基地營。 基地營 而攀登聖母峯的基地營有兩個,分別位在尼泊爾和西藏境內,我們這次去的是位於南方,屬於尼泊爾的基地營,來此健行朝聖者每年都絡繹不絕。
基地營: 聖母峯海拔高 8848公尺是世界各國高海拔攀登者的終身目標之一,在2012年被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評選為世界10大推薦的健行路線之一,前往聖母峯基地營EBC 健行,自然引起戶外愛好者的注意,將其規劃成為夢想的健行路線之一。
我們抵達南崎巴札時,時間也比較晚了一些,整個城市已披上一層濃霧薄紗,更增添神祕感。 也因為南崎巴札是規模較大的城市,所以這裡的夜生活也是非常熱鬧的,在這裡你可以逛街、購物、坐坐 pub 放鬆一下,甚至還可以洗頭(是的,好多隊友跑去理髮店洗頭呀 🙂 ),整個城市依山而建,長長的中央階梯給我非常像臺灣的「九份」的感覺。 總之,這裡是出發前往各條登山路線的補給站,無論是登山裝備或是民生用品、口糧,都可以在這裡一站購足。 因為海拔高度的關係,攀登聖母峯的探險隊不可能一次就直接上到頂峯,必須不斷迂迴上攀然後再下降到一平臺,所以會在基地營附近花費許多時間。
雖然因高山缺氧令走來加倍辛苦,但不長的路程令我可以慢慢走,走來雖也辛苦,但不是想像中那種好像快要沒命的辛苦。 而且背負重擔會增加患高山症的機會,僱用挑夫其實亦可直接幫助到當地貧窮居民的生活。 十月尾至十一月尾時,正常雨季已經結束,空氣清新,而山上氣溫亦不算太低,是尼泊爾珠峯地區最適宜登山的時候。
近年小飛機常因氣候或調度問題有嚴重延誤甚至取消的情況發生,丘山行決定採用直升機來回,避開小飛機的風險。 在Jiri段的Tea house通常沒有被子,而在正規路線幾乎都有附棉被,但通常是不夠暖,所以最好是有帶自己的睡袋。 但我忍不住要講,那種一隊人帶一堆東西,讓挑夫背到30公斤以上,實在太不人道了,看挑夫走路的痛苦表情,走10步要停下休息,還有人邊走邊吐,我真的要說… 在西藏基地營中,為了旅客方便而設立的帳棚村(觀光客營地)。 這位老兄在賣的,就是尼泊爾當地人會塗在額頭上的的紅點(當然也有其他形狀與顏色,代表著不同意義,甚至能看出女生是否結婚了呢!),這些將紅色硃砂粉、小米、水和花瓣混合而成的稠狀物稱之為Tika。 博達哈大佛塔的塔尖是金色的,四面都畫有巨大的佛祖眼睛,和之前在 EBC 山區看到的佛塔一樣,這代表著佛陀「智慧的眼睛」,象徵著佛眼法力無邊,隨時都能照看著大地與眾生。
基地營: 尼泊爾︱EBC 珠峯基地營 D03:抵達山中神祕大城南崎巴札,途經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管理處、雙索吊橋,爬到雙腿快抽筋!
最後我們將於中午左右回到Dzongla,當晚於當地客棧過夜。 第一天的行程從Lukla到Pharkding走來輕鬆且和緩。 登山步道起點位在Lukla北邊,會路經一處Kani(隘門)和一處警哨,在此你必須秀出你的TIMS卡。 抵達後隨即展開此行的主要行程,LUKLA-PHAKDING,這段路約健行四小時,一路有上有下,走來輕鬆愉快。 記得回頭眺望,可以遠眺高山Kusum Kanguru,及一座當地人的聖山Khumbila。 一開始有結冰雪地路段需要冰爪輔助,之後就是一路開闊的高山地景,平緩不難走。
基地營: 登山健行玩日本! 「白馬嶽、手稻山、那須嶽」3座山受登山客歡迎,推薦你來走走
健行路線一般是從盧克拉機場開始,一直到 EBC,然後再返回到盧克拉機場,全程步行。 其實這趟路相當好走,只要平常有維持體能,對體能的要求並不算很高,最難以掌控的部分大概是做好高度適應。 因為若引發嚴重的高山反應(高山症),幾乎就前進不了。 離開盧卡拉機場後,首先要務就是辦理健行許可,沿著主要道路走約十分鐘左右,在一座佛塔旁邊就是辦理的窗口,記得妥善保管並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以備查驗。 除了固定式的檢查哨外,我也碰到國家公園的人員在路上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