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豆腐11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即可。 而釀豆腐呢,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常用麪粉做餃子。 後來因爲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麪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爲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麪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 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把豆腐斜切成約一寸見方的三角塊,投入油鍋中炸一會,再橫切開,在裏面塞入豬肉、糯米、大蒜、五香、辣椒粉等拌成的半熟佐料,喫時再撒上些胡椒麪、蔥花,其味鮮美無比。

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相傳客家人好喫餃子,但因爲南遷,缺乏麪食的客家人就開動腦筋,將豆腐作爲餃子皮,把類似餃子的肉餡填充在其中,才創造出了這樣的美味,所以也是對餃子的情結才造就了這道客家名菜。 紅燒汁:生抽1湯匙、蠔油1茶匙、糖1茶匙、胡椒粉1茶匙、酒1茶匙、水少許做法1.板豆腐切塊、鮮冬菇切絲、蒜切片及蔥切段。 3.鑊燒熱下油,中火煎香板豆腐至一面轉色後,輕力翻向另一面再煎至金黃色,盛起並印走油份備用。 5.鮮冬菇轉軟身便可加入豆腐、紅燒汁和熱水,熱水分量大約去到豆腐1/3就夠。

客家豆腐: 客家煎釀豆腐

調料:味精5克、大蔥20克、鹽10克、豬油(煉製)40克、胡椒粉3克、醬油10克、澱粉(蠶豆)20克、香油15克。 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 在節日客家人通常都會自己製作一定量的豆腐,“釀”好煎熟,置入砂鍋中,每餐取出若干作菜餚,剩餘的每隔一段時間在砂鍋中加熱煮沸以防變質,直至全部喫完。 絞肉加入香油、鹽、白胡椒粉、醬油、抓醃,接著加入挖出的豆腐渣(分兩次)拌勻,續加入辣椒、蒜頭、薑、蔥及剩餘豆腐摔打出筋,再加入些許太白粉拌勻。 豆腐400克,豬肉200克,香菇6朵,油菜1棵,食鹽1小勺,姜1塊,生抽15毫升,蠔油10克,植物油1湯勺。 2015年,客家釀豆腐烹飪技藝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豆腐400克,豬肉200克,香菇6朵,油菜1棵,食鹽1小勺,姜1塊,生抽15毫升,蠔油10克,植物油1湯勺。
  • 這兩種白色的沉澱物不能被人體吸收,不僅影響人體吸收鈣質,而且還容易患結石症。
  • 最後把餡包入芋子皮,置蒸籠中猛火蒸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取食。
  • 後來因爲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麪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爲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 調料:味精5克、大蔥20克、鹽10克、豬油(煉製)40克、胡椒粉3克、醬油10克、澱粉(蠶豆)20克、香油15克。

製作方法簡單:選好芋子,刨去皮毛,煮熟,搗爛,晾冷,再拌入細潔的薯粉,用手揉搓,做成一個個如小兒拳頭大小的糰子,捏作包餡的外衣。 再就是做餡,用精肉、鮮嫩筍佐以魷魚、香茹等切碎後入鍋猛火油炒,加入適量食鹽、胡椒、味精等,拌以稀薯粉漿煮微熟。 最後把餡包入芋子皮,置蒸籠中猛火蒸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取食。

客家豆腐: 「客家釀豆腐」宴客大氣又好喫!豆腐不易碎有訣竅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一:“烹飪之技,家庖最勝。 ”釀豆腐的廚房技藝應是聰明的客家女子在家庭廚房中的發明,但是它的現世卻是男子。 釀豆腐是女子廚藝的精華,它被大男子主義的客家男子所掌握,需要以釀豆腐技術在整個客家社會中的普及爲基礎。 釀豆腐的普及,在技術上需要從發明、發展到成熟的過程,時間上需要若干世紀。 因此,結合到“釀”的古老含義,釀豆腐起源的時間當是客家在梅州立足以後的明代。

2015年11月10日,客家釀豆腐烹飪技藝入選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84。 珍珠豆腐,閩菜的傳統佳餚,以湯色清澈而鮮淳,豆腐珠潤甘爽聞名於世。 民國十三年,大詩人泰戈爾訪華,當時林長民就以此菜爲頭盤菜招待他,祝福泰戈爾健康多福,平安喜樂。

客家豆腐: 日本廚師簡單1招煎出「鎖住肉汁」的香嫩牛排!雞胸肉、豬排也適用

鍋裏留少量餘油,下入薑末爆香,加入少量的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入醬油燜煮3分鐘,最後撒入香蔥末,用水澱粉勾芡即可。 “客家釀豆腐”之所以獨具特色,與它嚴格的製作工藝分不開。 客家豆腐 “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

客家豆腐: etnet Member Zone 會員專區

但它到19世紀中葉經過張其A在花縣和洪秀全在天京的傳揚,才走出客家婦女的深閨,成爲社會的財富。 如今,農村很少有人會在家裏磨豆腐,多數是到市場上買豆腐,回到家裏再來釀豆腐。 “外面賣的一般是石膏豆腐,很少用鹽水或滷水做豆腐,豆子也是北方運來的,且是用電動石磨製作,遠不如用本地黃豆通過人工磨出來的豆腐好喫。 ”葉永標說,他想喫釀豆腐時就會自己製作,除了豬肉、馬鮫魚,其他食材自給自足。 在以前,一到過年、端午節等重大節日,家家戶戶都將黃豆拿出來磨豆腐,做客家釀豆腐。 一般是三五戶人家湊在一起製作豆腐,做好之後再來分豆腐。

客家豆腐: 客家釀豆腐菜品歷史

烹飪這道客家名菜,有着嚴格獨特的製作工藝,製作豆腐最好選用當地的水、黃豆,餡料則選用豬肉、魚肉、蝦米等,全部工序純手工製作。 如今,客家釀豆腐列入了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客家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粵菜系。 粄皮以薯粉爲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肉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茅竹筍、冬筍爲好)爲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

客家豆腐: 客家釀豆腐注意事項

魚頭和豆腐均爲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食物,常喫魚頭豆腐,不說變聰明吧,也是可以健腦的好菜。 「花生豆腐」是客家莊才喫得到的美食,更是屏東內埔、六堆客家,最具地區性的客家美食。 燜和煎的其實跟煮豆腐差不多,由於駝子都是用遊漿定型,跟豆腐石膏定型不同,所有出來的口感也是完全不同的。 燜和煎的這種常常只有在家中日常菜中才會進行烹飪,後續在進行實地視頻更新是會給大家一一帶來。 使釀豆腐的現身於歷史的人是張其A和洪秀全,時間幾乎同時,地點都與嘉應和花縣有關。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中,人類的分工是遵循性別爲基礎的自然法則,即男主外,女主內。

看過不少人煮紅燒豆腐都會用布包豆腐,家母習慣在豆腐舖買現成的炸豆腐(即豆腐火腩飯會見到的那種),貪它夠方便又不怕散,而今次就(1)使用板豆腐,效果比想像中還要理想! 雖然不能胡亂打廣告,但這個板豆腐在超級市場買,是最常見的那個豆腐牌子,它非常實淨,即使較大力去碰它都絲毫無損,煎豆腐時也是「任翻唔散」,對新手來說也很易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豆腐不要切得太薄,1.5釐米至2釐米左右就最好,過薄的話較難翻轉,厚薄適中喫起來也有嚼勁。 客家豆腐2025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客家豆腐: 折續翻市術款疊 做法一

可見,天王洪秀全的豆腐就是客家釀豆腐:其奧祕在豆腐釀珍珠(或肉)和久燉。 不過,他把百姓家常的豆腐釀豬肉變成了豆腐釀珍珠,成爲奢侈華貴的宮廷釀豆腐。 餡料已做好,葉永標用筷子輕輕地在切好的豆腐中間,挖了一個小洞,再夾起餡料塞入豆腐裏面,這樣一塊釀豆腐就做成了。

客家豆腐: 料理NatFix

寧遠釀豆腐的製作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首先油炸豆腐要用茶油將水豆腐炸成像桃子一樣大小勻稱、色黃、有韌性、中間空心的油炸豆腐。 油鍋要熱、油要多,直接把整碟豆腐順着倒入鍋中。 因為它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好,價錢又平,配搭菜色又可以多樣化……用來蒸、煮、煎、釀佳宜。 相傳,一個五華人和一個興寧人原本是結拜的好兄弟,誰知在點菜的時候差點反目成仇,一個要喫豬肉,另一個要喫豆腐。 1.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碎,鹹魚切碎,蔥切粒。 將各材料放入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

2.把豆腐沖洗乾淨,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 客家豆腐2025 客家豆腐 用左手的四隻小指,輕輕夾緊豆腐,右手拿筷子,在豆腐上劃一個口,然後把剁好的肉餡放進去。 豆腐切成厚約2釐米、長約4釐米、寬約3釐米的塊,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這是蘇菜裏的一道創新菜,靈感來源於淮揚菜裏的文思豆腐。

原來,他們以做豆腐爲生,而在客家方言中挑夫與豆腐爲諧音。 “駝子”名稱的由來,其實還是有典故的,其中在客家傳得比較厲害的兩個,具體哪個真僞作爲客家人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兩個好兄弟,因在一次點菜時發生矛盾,一個要喫豬肉,一個要喫豆腐,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製作出釀豆腐。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秋長大多數村子裏都有三五座公共的石磨,供村民製作豆腐。 茶園村也不例外,葉永標所在的順居村民小組原先也有兩三座公共石磨。 “家家戶戶都會磨豆腐,90年代後就很少人磨了,連石磨也不知去向。

客家豆腐: 客家釀豆腐食用須知

6.大火煮至收汁,加入蔥段及生粉水勾芡,有需要可用麻油提味。 表現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飲食文化。 6.加入少量的清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入醬油、白糖、鹽用中火煮開,轉小火燜煮3分鐘,讓豆腐充分吸收醬汁,最後用水澱粉勾芡,撒入香蔥末即可。 俗稱“牛泳浴”,是永定人過九月重陽節必喫的食品。 客家豆腐 重陽節時,正是芋子收成季節,量多質優,做成芋子肉丸,鬆軟味美,尤其可口。

客家豆腐: 食材

故“駝子”名稱的由來就是這樣來的,說簡單點他就是豆腐進一步加工而成的二次元產品,但是口感跟豆腐切是完全不一樣。 詩中說的就是豆腐(駝子),是農村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的一道菜品。 祖輩們傳下來的把豆腐進一步加工成駝子的技藝,讓這裏的駝子與衆不同。 今天我給大家大家介紹的是客家人人愛的“駝子”,看名字很多人也許都沒聽過不知道它是什麼,那他究竟是什麼東西,今天爲大家一一道來。

客家豆腐: 客家釀豆腐的做法步驟

因此,後世備受達官貴人的推崇,年夜飯裏以此菜爲主菜,是富貴又吉祥。 將攪拌好的米漿、花生汁混合物,放置瓦斯爐,開中小火並持續以畫 客家豆腐2025 8 字的方式攪拌,攪拌至滾沸,並呈至濃稠狀,放入盛裝容器中置涼即可。 由於外省女婿鬧出的笑話,讓屋主夫婦決定將豆腐爲此事改名,又想到因挑夫長期負重,背有點駝,於是他們就把豆腐稱爲“駝子”。 相傳,早年在寧化城關的北山腳下住有一戶駝揹人家,專做豆腐營生。 久而久之,人們一見他挑着豆腐乾來賣,就叫“駝子”。

客家豆腐: 客家人釀豆腐相關傳說

這其實是舊時永定客家人日常生活飲食的寫照。 本網站圖片、視頻、音樂、設計、字體等版權作品,均由本網站或版權所有人授權本網站發佈, 本網站有權提供版權授權使用許可。 如您需將版權作品用於包括但不限於公開媒介發佈、 設計、展示、推廣及其他等用途,請聯繫本網站簽訂協議,支付版權許可使用費。

釀豆腐是客家特色菜,它從產生到技術成熟當有數百年之久。 但是它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在嘉應默默無聞。 它的發現者是花縣人,之所以被發現,是異質的飲食文化的鮮明對比,它才得以芙蓉出水。 雖然嘉應人發明並喜愛它,但只有在比較文化的背景中,它纔此脫穎而出。 雖未出現“釀豆腐”一詞,但實際上它就是釀豆腐。

這款菜是將南豆腐加調料蒸熟,大蝦、雞脯肉、冬菇、冬筍、香菇、口蘑、乾貝、燕菜等製成八寶餡,放在兩片豆腐中間抹平,再擺上圖案,上鍋蒸熟,出鍋用調好味的上湯勾芡,再拼擺成美觀、有寓意的圖案。 豆腐表面的梅蘭竹菊,皆由食材雕刻而成,栩栩如生,猶如畫中再現。 花生豆腐在沖繩當地有多樣的喫法,最常見的是拿來作為下酒菜,原來是因為竟然有傳聞認為花生豆腐可以解酒,也就成為沖繩人特別喜愛的佐酒小喫。 在沖繩的在地居酒屋,必定能點上「鮮炸花生豆腐」這道料理,將Q彈的花生豆腐裹粉油炸出的酥脆外皮口感,搭上微辣的生薑醬油是當地人的最愛。 客家豆腐 此外,在沖繩超市,也很容易可以購買到花生豆腐產品。 作爲寧化人,滷的、燜的、煎的駝子肯定都喫過。

聚餐網最受歡迎的美食做法諮詢網站,專業的養生食譜網教你如何做出簡單好喫的家常菜及地方特色小喫,美食視頻對所有家常菜譜進行DIY視頻講解。 釀豆腐現身於19世紀中葉並不偶然,它還隱約見於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飲食中。 洪秀全雖在天京當天王,但仍不改喜愛豆腐的習慣,他在天京的二郎廟設立了專門的豆腐衙制豆腐。 天王宮中設“典天廚”官兩人,正典廚職同主將,比義爵大將官高一級,“正典天廚”的重要職責,就是做釀豆腐。 《太平天國野史》之“天王御膳”載:洪秀全令把上等珍珠包入豆腐中,蒸燉半天,珍珠膨大三、四倍時就又軟又爛,就與豆腐一樣了。 在這裏:食料上,客家釀豆腐以豆腐包肉,變成以豆腐包珍珠;烹飪方法上,仍然是久燉,直到把珍珠燉軟。

客家釀豆腐味道鮮美,在白嫩的豆腐中釀入肉餡淵魚肉、蝦米等,增加了口感,更有嚼頭。 客家人常年住在山區,對山上的一草一木情有獨鍾,那些草木對人體有藥用療效,也口口相傳。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一鍋藥根煲的靚湯是必不可少的。

客家豆腐: 摺疊 做法三

香菇中含腺瞟吟、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 將油炸豆腐開個小口,將餡掬進豆腐裏,把豆腐擠成圓鼓鼓的一砣。 然後將生豆腐丸子放入鍋內煮,煮時火要大,水要適量,直煮到豆腐表皮起了一層層皺紋,湯剛好乾,再放入小量豆豉水和芡粉,就成了味道鮮美的肉餡豆腐。 客家豆腐 4、用香菜末、剁椒、蠔油、白糖和適量清水混合成調料,並加入一點煮油豆腐的水勾芡,倒入鍋中一起煮即可。 材料:三角油豆腐200克、豬肉末300克、香菜末、蔥花5克、澱粉、白糖、鹽適量、剁椒、上等蠔油、醬油1茶匙、雞蛋1個。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營養特點;香菇中有一種一般蔬菜缺乏的麥淄醇,它可轉化爲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並可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客家豆腐: 健康好人生

新鮮上桌的客家釀豆腐集軟、韌、嫩、滑、鮮、香於一身,呈淺金黃色,豆腐的鮮嫩滑潤,肉餡的美味可口,再加上湯汁的濃郁醇厚,讓人垂涎欲滴。 客家豆腐 發粄做法:在米粉漿中摻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種”(小蘇打粉),充分發酵後倒入小陶鉢中蒸熟 。 蒸熟後的“發粄”從碗麪隆起來,像一座尖頂的小山峯,且出現裂縫,客家人稱之爲“笑”,喻爲喜事降臨的徵兆。 所以,發粄要“越笑越好”,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發大財、行好運,是代表運勢越好的象徵。 發糕諧音發財、高升,因爲發粄寓意着發財、發家等意義,深受客家人喜愛。 客家豆腐 “無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糧”,不知你是否聽說過這句農諺?

在中國的年夜飯,也經常有珍珠豆腐的出現。 將在來米粉、地瓜粉、糖、鹽,加入去渣後的花生汁,使用攪拌器(或打蛋器)拌勻。 (註:若有果汁機也可使用果汁機攪拌均勻)。 使用的花生品種,會讓花生豆腐呈現不同的香氣和型態,常選用的花生品種有 11 號花生、9 號花生與黑金剛花生。 不管你使用哪款花生,切記要挑選顆粒渾圓、油脂飽滿的花生,製作出來的花生豆腐才會有滑嫩度與 Q 度。 花生有豐富的鋅、白藜蘆醇、維生素 C 和 客家豆腐 E,具有健腦、抗衰老、預防腫瘤、降低膽固醇等功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