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谷位於濁口溪之下游,風景區內最長的吊橋─興農吊橋橫跨其上 … 多納石板屋位於茂林區多納裏內,早期部落先民在溫泉溪就地取材,以黑灰板岩作為建築材料,而黑灰板岩有分公母石板,母的石板久了會風化,而公的石板較黑較重,也較厚實,幾乎都用作石板的屋頂或牀鋪,多納部落的居民皆以互助合作精神,一同幫忙協助堆砌石板架 … 茂林國家風景區包括茂林鄉的茂林、萬山多納3個村落,居民大多為魯凱族人。
- 2022雙年賞蝶 活動距離多納部落約5.83公里。
- 蛇頭山與龍頭山的形成不同,其因滑走地的土石堆積與蛇頭後方的山丘連結,而形成今日的酷似百步蛇頭之地貌,與龍頭山分至兩旁相互 …
- 四週羣山環抱,自然景觀優美,所以常受外族爭奪。
- 雖然大部分的人統稱茂林區的原住民族為魯凱族,不過萬山村民的祖先曾經和布農族、南鄒族通婚,因此語言與同鄉的茂林、多納兩村多有不同,當地有部分原住民希望能正名為「歐布諾夥族」。
十八羅漢山位於六龜區省道臺27甲約5K處,與苗栗火炎山、南投九九峯並稱為臺灣三大火炎山;十八羅漢山是由礫巖層所構成,因礫石間的膠結不一,易受雨水沖刷裸露,數十座高聳的山峯遠觀彷彿神情動作各異的羅漢立姿,故得其名並有「臺灣小桂林」之稱。 十八羅漢山風景區距離多納部落約8.63公里。 十八羅漢山位於六龜區臺27甲線上,依傍在荖濃溪旁,是由40多座直立圓錐狀的山脈所組成,造型就像十八羅漢佇立路旁,景色壯觀特殊,造就出如桂林山水般的秀麗山水景緻,因此有「臺灣小桂林」之稱,是六龜最美麗的地標。 龍頭山位於萬山及多納村間,為茂林國家風景區最受歡迎的據點。 地屬環流丘地形,三面高山環繞,東南面臨濁口溪溪流,溪流蜿蜒恰成V字形。 地形由於被隔成龍背般之山脊,從遠處漸降盤旋到本區之一小山丘為止,彷佛龍在吐珠,故又名為龍吐珠。
多納石板屋: 文化英雄-鬱理事長
期盼政府能繼續引領指導,在規劃茂林風景區時,茂林風景區管理所及茂林鄉公所能考量文化街道之重要,使居民之希望工程,很快在大家面前呈現。 整個文化街道之營造,將以魯凱族之圖騰及庭院設計為主,並配合多納石板屋、民宿、多納溫泉現有的觀光據點,再造有生命力的文化街道。 將來居民之手工藝如傳統皮雕、木雕、石雕、琉璃珠、陶藝、刺繡、編織等藝術品及傳統食物能在文化街道吸引觀光人潮,能帶給多納人一些就業機會,同時傳承魯凱族文化,增加茂林風景區一個文化觀光據點。 在此感謝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及所有參與這一次活動的人,希望工程有待等大家繼續努力,開創多納部落美好的未來。 茂林環境教育中心距離多納部落約5.86公里。 茂林環境教育中心位於茂林裏茂林巷,茂林國家風景區以豐富自然生態、地形地貌及原住民文化為主要特色,其中又以越冬型紫斑蝶最為著名,為維繫茂林區觀光遊憩環境,茂管處籌劃設立環境教育中心,串聯產、官、學、社夥伴資源,進行專責人力的培力,以發展在地環 …
之前在高雄桃源鄉參觀過布農族文化館,高雄桃源區雖與茂林區相鄰,不過卻是不同的原住民族羣。 舊萬山部落曾是茂林區最偏遠的部落,比現在的多納部落都還要遙遠,原聚落位於海拔高度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下,因道路險峻,於民國45年間集體遷村至現今聚落。 喜歡旅遊的人都習慣將「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掛在嘴上,這的確是一個真理,尤其是去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景區很美,但景區之外也不差,景區經典的畫面很多都被遊客拍爛了,毫無新意,而路上卻不一樣,是不是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這一路上怪石、絕壁聳立,形成龍脊般的山脊,使整個地形有如臥龍一樣。 多納石板屋 多納石板屋 常可見成羣老鷹在崖壁上盤旋或沿著溪谷翱翔,所以原名為「老鷹谷」。 石板屋冬暖夏涼,居住在裡面相當舒適,且至目前為止,並未傳出在颱風過後有石板屋倒塌的狀況發生。 有些石板屋的門楣或門柱上也會有一些百步蛇的圖騰,用以象徵頭目或者貴族的身分地位。
多納石板屋: 高雄跨年場首推雙面舞臺 A-Lin返鄉演出喊超棒
十八羅漢山服務區距離多納部落約8.63公里。 多納石板屋2025 十八羅漢山服務區位於六龜區省道臺27甲線約5K處,六龜區荖濃溪旁,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林務局合作,整建十八羅漢山遊客服務區,不僅建設賣店、公廁也新設地景橋梁聯結南側高臺地,以連結河川兩岸,提供遊客以不同視野欣賞荖濃溪河谷、風化巖及山景等生 … 新威景觀大橋位在臺28線45Km處,它橫跨荖濃溪兩岸,位於六龜大橋與大津橋間,連結了臺28線及臺27線。 本橋主要在連結高雄市美濃、六龜、茂林,以及屏東縣高樹、大津的交通,能縮短高雄市各地的交通時間。 本橋梁採外傾式鋼拱設計結構,並特別設計為紫 … 情人谷位於茂林區情人谷聯絡道路上,魯凱族語為「吐拔魯」,溪流清澈平緩,河牀乾涸平坦,沙子細柔,一抵達入口可見情人谷吊橋,吊橋橫跨濁口溪,經吊橋沿著步道上行約10分鐘路程可到達情人谷瀑布,由下往上共有五層瀑布,但僅能由一旁階梯步道到第二層,林 …
- 雖然曾經遭到既得利益者、政府官員、當地居民的不認同,不過「少說話、多做事」卻是鬱理事長與發展協會進行社區營造時所秉持一貫態度。
- ◆黑鍋 主推鍋物 御用甄嬛湯鍋(素食鍋) 鍋物介紹 以一十六種珍貴中藥材,採慢火熬煮方式煉製中藥上湯,輔以臺灣老薑及最適宜藥膳溫補的燉煮成品。
- 因應蝶客到來,茂管處推出「高雄茂林雙年賞蝶季」,規劃包括茂林尋寶刮刮樂、魯凱護蝶市集,以及茂林體驗套票遊程等一系列活動,活動期間也提供定點解說服務;另外,為讓遊客身歷其境感受紫斑蝶生態的震撼,茂林遊客中心內更設有紫蝶3D視聽館(需預約),有興趣的民眾千萬別錯過。
若是牆上掛上很多束小米,這家女兒應該很受歡迎。 多納大橋周邊無光害,吸引許多攝影師支腳架長曝拍攝星空。 小萍姐說居民騎車往來也很怕撞到黑暗中的攝影師。 多納高吊橋可同時容納百人,非常堅固,小萍姐教我們跳迎賓舞,想讓我們感受一下吊橋的晃動,但一曲高山青唱完,搖晃程度仍有限。 在多納的祭典中,黑米也被視為定情米,男孩子會把黑米送給心儀的女子。 在安排給觀光客體驗的黑米祭中,也有這樣的儀式存在。
多納石板屋: 石板的公母與建築穩定性
【大紀元2021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臺灣高雄報導)春暖花開的3月走訪紫班蝶飛舞的高雄茂林,沿途「注意飛蝶」的警示牌旁,蝶影翩翩。 多納石板屋2025 經過得樂日嘎大橋,路過茂林、萬山部落,再穿越鋼鐵老鷹守護的多納大橋,行行復行行,不知繞了幾個彎,最後抵達茂林最深處的多納部落,聞到部落裡飄來的咖啡香,我們與多納咖啡相遇。 多納國小學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所用的石材,是以當地出產黑灰板岩、頁巖,經加工後成規則片狀,後推砌成具有民族特色住屋,以傳統建築工法加以改良後,將內部打造成具有文化氣息,並適合學生閱讀空間,並命名為tasolatane,強調營造豐富文化情境,積極形塑書香校園。 高雄市教育局表示,多納國小石板閱讀主題屋由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專案經費補助350萬元。
多納石板屋: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茂林國家風景區主要的風景點有情人谷、茂林谷的藍水湖、幽情谷、美雅谷、龍頭山、老鷹峽谷、多納民俗村、多納溫泉、溫泉峽谷、紅塵峽谷、多納隱瀑、多納杜鵑谷以及鬼斧神宮等。 1999年5月間高雄縣文化局選定茂林鄉多納社區推動文化產業,並藉此活動振興已快消失的地方文化產業,特地舉辦傳統石板屋營造、傳統圖騰皮雕訓練、觀摩美濃民俗村三項文化活動,居民踴躍參與配合,為部落低迷無朝氣之時打了強心劑。 茂林地區有眾多的原始森林,源自於中央山脈的濁口溪貫穿其間,周邊主要的景點,還有多納高吊橋、龍頭山、龍頭山小長城步道、蛇頭山等。 目前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僅有公車可抵,團體旅客多以大巴接駁,遊客可從多納高吊橋穿行到龍頭山小長城步道,同時鳥瞰濁口溪與龍頭、蛇頭兩山。 多納居民稱自己的聚落為「古納達旺〈Kunadavan〉」,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多納石板屋 聚落後方的羣山中包圍著一塊寬廣平坦的臺地,在此栽種特有的黑米,並於每年舉辦黑米祭「搭巴嘎饒望〈Tapakarhavae〉」來紀念上天的恩賜並祈求來年豐收。
多納石板屋: 高雄/茂林多納部落祕境,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傳統石板屋,令人流連忘返
津山觀光休閒農園位在大津瀑布的山腳下,是一個風景優雅靈氣充滿的地點,陣陣玉蘭花香不時從農場內傳出。 早期由農林廳輔導設置觀光果園,加上位置就在大津瀑布風景點旁,早期荔枝的產期有提供遊客採收,但近來農園轉為經營休閒農園經營提供露營及住宿。 茂林區位處高雄山區,鬼斧神工的壯濶山河與原民文化都深繫於這片美麗的土地,2009年由於莫拉克風災之故,連外道路嚴重損毀,為了當地住民及遊客的行路安全,耗資七億的得樂日嘎橋於2013年完工。
多納石板屋: 景點資訊
這趟茂林輕旅行,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陽光下閃爍的汗水,還有上車後秒睡的疲累,老實說,想要享受一家子的快樂,不用花很多錢也能辦到。 多納石板屋 茂林,夏日可以享受溪水的暢涼樂趣,冬日可以賞紫斑蝶,茂管處也會舉辦豐富的套裝行程,邀民眾一起前往欣賞珍貴的紫斑蝶。 小時候常來的地方, 卻因為長大後幾次嚴重風災而好幾年不曾造訪。 但,現在真的很漂亮 在忙碌的都市叢林中跳脫出來享受森林的薰陶。
多納石板屋: 多納石板屋
一山沐對兒子這麼年輕就拿到世界冠軍當然高興,但他也提醒孩子,咖啡領域很廣,拿到一個冠軍不代表都是冠軍,傲氣越多越容易失敗,更要默默學習,去認識真正的咖啡。 多納石板屋 多納石板屋2025 一山沐的兒子卓瑞賢曾拿到2019年ICTMC國際咖啡杯測大賽冠軍,一山沐多納咖啡因此一夕爆紅,石板屋前至今仍貼著祝賀的紅榜。 部落後下方在羣山間有一塊平坦的耕地,是村民種稻的田地,傳說中多納是臺灣黑糯米的故鄉,可能就是從這塊土地開始萌芽成長的。 多納村羣山環抱,藏幽納勝,溫泉、山谷,更是美不勝收。
多納石板屋: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多納高吊橋」從日據時代就是茂林鄉人的必經路徑,長長又鮮艷的紅色吊橋,位在萬山與多納間的龍頭山,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橫跨濁口溪,號稱東南亞最高的吊橋,走上吊橋可欣賞龍頭與龍脊之間的全景。 部落DIY的體驗已經相當成熟,遊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品項製作。 串珠雖從早年的燒製品變成現在的工業製品,但故事卻在一代代手藝傳承中流傳,鄰裏舉辦的串珠活動,也在聚會交流中搭起彼此間的向心力。 多納吊橋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橫跨濁口溪,號稱東南亞最高吊橋,也是多納村的重要出入口之一。 多納石板屋 小萍姐說,這裡最早是「三線橋」,在日治時代,日本人曾因強勢的理番政策和藏在深山的多納部落激烈衝突,後來就以「和戰」之名,提出建吊橋來運送糧食的計畫,實則想藉此打通道路貫徹理番政策。
【大紀元2020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臺灣高雄報導)高雄茂林區多納裏以石板屋著稱,冬暖夏涼蔚為特色,在地多納國小延續部落文化精神,以傳統多納魯凱石板屋用黑灰板岩與頁巖為石材,打造一間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成為部落文化特色及族語交流學習空間,傳承延續部落文化精神。 現今萬山部落位於茂林區高132線道上,經過茂林區公所約7公里後即抵達萬山部落入口,茂林知名景點多納大橋、龍頭山小長城步道及多納高吊橋都位於現今萬山裏內。 多納居民稱自己的聚落為「古納達旺」,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可別小看這些餐點,原住民朋友在料理的份量上可是沒在跟你客氣,完全沒預料到炒飯會喫不完需要打包帶走。 古時板屋的建築結構及設計都非常簡單,以石片一層層地堆成牆壁,以木材成橫樑,屋頂以樹皮及蘆葦蓋成,地上舖石板。 勇士步道位置只比多納部落高一點而已,從勇士步道往下可以看到美麗的多納部落,五顏六色的屋頂也挺可愛的。 河道被炸開之後,人們從早先的「遊龍戲水」後來將之改稱為「龍吐珠」,並且在龍頭的位置建蓋了一座涼亭,前往涼亭的步道十分蜿蜒,也就如同百步蛇行進時的身形步伐。 有鑒於此,日人便將狀似遊龍河道的頸部位置以火藥炸開,轉換原本湍急流水的河道,並以泥土跟石塊建造新的道路,從此以後村民不用再溯溪來回部落,直接通過新道路以及吊橋便能平安回家。 每一根線條都彰顯著原住民的粗獷,原住民的原始社會作品都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但從美術的觀點,魯凱的木雕雖非藝術精品但這也顯示這屋主在部落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