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春三山國王廟9大好處2025!內含四春三山國王廟絕密資料

三山國王兄弟三人,生於宋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原籍廣東省潮州府。 三人雖異姓,但情如手足,胸懷忠慣,值國家多事均能勤王戡亂,屢次建奇勳,功成之日,堅辭朝廷顯爵,僅願受封為「三山國王」而退隱於「三山」,他們視富貴若浮雲、功名如塵,不記名份,而繼續感化地方善行。 三昆仲辭世歸神時朝廷聞訊,天子感其救民大德,親率文武百宮赴三山致祭,三位王爺歿後英靈永在,常守三山,神靈顯赫佑民護境,使地方年年平安,農作豐收,致使黎民鹹仰神庥。 上天為喜其忠貞不移,一貫佑民之旨,即下詔敕封三山國王為「南天使者」同班輔弼、替天行道護國佑民者也。 後來廣東省潮州府百姓追懷三山國王遺澤,遵照朝廷之封號在三山之間興建三山國王廟(廟名為霖田廟)奉祀三山遺像,俾萬世同瞻、千秋景仰矣。

民國77年,由臺灣三山國王宮廟組成「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現有百餘三山國王宮廟為此協會會員。 四春三山國王廟2025 傳說臺灣清治時期的嘉慶年間,麟洛莊的客家女徐秀桃(另一說名為徐玉妹),在北柵老水埤圳時在溪邊洗服,遇到此廟三山國王出巡繞境。 她望見有一名騎白馬、相貌美挺的男子經過,內心愛慕,但別人看不到該男。 人們認為是三山國王中的大王爺娶她為妻,遂將她稱為「王爺奶奶」來祭拜。

四春三山國王廟: 臺灣公論報

陳春聲:《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5年春季)。 陳春聲:《地方神明正統性的創造與認知–三山國王來歷故事分析》,《潮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 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屏東縣潮州鎮四春三山國王廟,早年因有四戶先民至此擴墾,因而稱為「四塊厝」,四春裏也相同的因廣東客家先民隨鄭成功來臺並遷居至此擴墾,亦奉祀原鄉神祇祈求平安順利,安定後遂集資建廟成為該莊之信仰中心。 有關三山王爺顯靈軼事,廣為善男信女所樂道,三山國王之生平事蹟,其人格功業,足以垂範千秋,為萬民所膜拜。 此傳說名為「九如大王爺娶麟洛徐氏女」,在1905年9月3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就有刊登,題名為〈偶像娶婦之誌奇〉。

四春三山國王廟: 臺灣

其迎回孃家的習俗稱為「王爺奶奶回孃家」、「九如王爺奶轉後頭」、「麟洛老姑婆轉妹家」。 過去麟洛與九如間有河川橫隔,麟洛人搭竹筏時如遇到九如人經營之渡口,只要表明是麟洛人即可免費搭乘。 還有一句用來表示兩地感情的諺語:「麟洛母舅,九如親家。」閩南人移入九如後仍祭拜三山國王,並將相關習俗延續。 屏東縣政府於2003年2月,接獲地方提出指定古蹟的申請。 地方的九如文化促進會主張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依古法修復保存,不過廟方主張拆除重建,而此為該廟主任委員蔡順和選主委時的政見,對此文化局以「暫不拆建新廟,也不指定為歷史建築」調停,改由該擇日擲筊決定。 臺灣廟宇神壇下方慣於擺設虎爺,但四春三山國王廟內殿則供奉臺灣罕見的雞爺將軍。

  • 臺灣廟宇神壇下方慣於擺設虎爺,但四春三山國王廟內殿則供奉臺灣罕見的雞爺將軍。
  • 另有一說指出,清雍正四年(公元一七二六年),大陸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長彬村先民渡海來臺,攜帶故鄉長彬古廟、鴻程大廟三山國王信物,以祈求一路平安順遂,後落腳潮州四春入墾並立廟,作為保護神來供奉。
  • 民國六十二年四春三山國王廟成立管理委員會,三山國王顯化於主任委員劉新元夢中,指示金身有所損因而整修;隔年舉行王爺聖誕千秋平安繞境,至代天府慈意堂陳主委家中,託請池府千歲與梁將軍將慈意堂借為代訓三山國王乩子,同年農曆三月十二日成立「三山國王慈善堂」,自始行醫救世、渡化眾生。
  • 地方的九如文化促進會主張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依古法修復保存,不過廟方主張拆除重建,而此為該廟主任委員蔡順和選主委時的政見,對此文化局以「暫不拆建新廟,也不指定為歷史建築」調停,改由該擇日擲筊決定。
  • 碑記本廟之緣起,乃於明末廣東省潮州府弟子,自故鄉佩帶霖田廟香火來臺,在枋橋頭奉祀,由於三山國王奉旨在臺開基、佈施善德,故救民出於水火之中者,彰彰神蹟不勝枚舉,因此眾弟子鹹感神功而為三山國王塑像,建廟奉祀。

上樑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二、 本廟創建本廟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四春三山國王廟經考證得知臺灣文獻:鳳山縣採訪冊記載「四塊厝(港東),縣東35裏,屋五間,乾隆59年陳春來募建,光緒14年陳阿喜董修,廟租19石」,此為本廟最早的歷史記載文獻。 乾隆59年(西元1794年)至今年西元2021年已滿227年悠久歷史。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並有當地仕紳所贈的「山靈永賴」、「維嶽降神」匾額。 正殿奉祀主神三山大國王、二國王、三國王,陪祀天上聖母、玉面菩薩、千里眼、順風耳、中壇元帥、五營兵馬,正龕下祭祀雞爺,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四春三山國王廟: 屏東三山國王廟

民國六十二年四春三山國王廟成立管理委員會,三山國王顯化於主任委員劉新元夢中,指示金身有所損因而整修;隔年舉行王爺聖誕千秋平安繞境,至代天府慈意堂陳主委家中,託請池府千歲與梁將軍將慈意堂借為代訓三山國王乩子,同年農曆三月十二日成立「三山國王慈善堂」,自始行醫救世、渡化眾生。 而臺灣民間信仰中的「虎爺」,多為土地公等諸神的坐騎,擺設於神壇下方奉祀,但四春三山國王廟奉祀雞爺則是全臺少見,同樣在主龕下祭祀公雞的,在臺灣也只有嘉邑大天宮。 相傳三山國王廟原址在四塊厝的「下頭」,有隻金雞每天早晨沿路啼叫到東門頭,告知莊民天亮了,否則會耽擱農事糧食不足,但莊民從未見過金雞。

四春三山國王廟: 潮州 三山 國王廟 歷史

四春三山國王廟的右邊供奉土地公與媽祖,這是在臺灣極為少見的供奉方式,另外在正殿案下的鳥佔,則是較屬於平埔占卜的習俗。 從四春三山國王廟的供奉形式,隱約可發現族羣融和的歷史足跡。 每年的正月初二,麟洛人都會到九如將大王爺和王爺奶奶迎回孃家麟洛,用折成長條狀鈔票再繫上繩子綁成花朵形狀的「結衫帶」贈與王爺奶奶,代表著客家人的祝福。 因還傳說當時由長治鄉的三座屋國王宮二王爺所作媒,因此王爺奶奶回孃家當日,也會遶境長治的國王宮。 到了正月十五,九如人則會至麟洛迎回,先到鄭成功廟上香,再回王爺奶奶的孃家東海堂祭拜祖先。 2011年3月,屏東又發生4.8級地震,此廟左側三川殿及屋脊受損嚴重。

四春三山國王廟: 臺灣地方選舉的省思及政治衝擊效應

在海豐三山國王廟則傳說九如三山國王廟與海豐三山國王廟同為分靈,但前者設有乩童,後者沒有,而每次當九如三山國王廟的三王乩童起乩時,都會出現跛腳現象。 是因為九如三山國王娶妻,引起海豐三王靈體不滿遂用劍砍傷九如王爺的靈體。 2012年4月,文化處與管理委員會多次溝通無效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緊急加固工程。 開工當日,屏東縣長曹啟鴻、民政處長鄭文華及文化處長徐芬春到場,管理委員會多數人到齊,但無人參加與相關祭祀及執槌過程,並有人抗議遞交陳情書。

四春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潮州鎮四春裏四春路1-12號

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中汕頭65座、揭陽60座、潮州25座、汕尾109座。 由此,前述不完全統計,粵東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是十分保守的。 也有講古、傳奇稱連傑、趙軒,喬俊結拜三兄弟,曾幫助隋朝建國,功成身退,後因保駕皇泰君,皆受封為大總管,又因保護代王侑,封護國公,唐朝興起後隱居於三山,死後在三山各自顯聖,被視為山神。 到了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位山神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贈敕額,以太牢祭祀,封王爵,即巾山王、明山王、獨山王,宋太宗就分別賜封三位山神封號,巾山王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大國王)、明山王為助政明肅寧國王(二國王)、獨山國王為惠威弘應豐國王(三國王)。 四春三山國王廟2025 四春三山國王廟 不久之後,陳姓村民仙逝,居然降駕到村中乩童身上,說自己已經羽化登仙,而三兄弟是連傑、趙軒,喬俊,就是巾山、明山、獨山三山之神。

四春三山國王廟: 九如三山國王廟

四春三山國王廟創建迄今已二百餘年,自古即為此地居民信仰中心,不乏有關三山王爺顯靈軼事,廣為善男信女所樂道,三山國王之生平事蹟,視之無論其人格功業,足以垂範千秋,為萬民所膜拜。 本廟創建經歷滿清王朝、日據時代、於日人據臺期間,所幸本莊信徒冒死藏匿神像,得以延續香火,並經由歷次修建,得有今日廟貌。 由於廟體年久失修,斑白破損,主任委員提議組成重建委員會,以籌重建事宜,民國六十六年農曆三月十二日破土動工,重建期間所有經費皆由四春裏莊民全數捐獻,不到一年新廟體完成,並擇於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二十日(西元一九七八年、歲次戊午年、二月十二日)吉時舉行入火安座大典;至民國九十二年再募資重修殿內彩繪。 民國六十二年四春三仙國王廟成立管理委員會,三山國王顯化於主任委員劉新元先生夢中,指示金身有所損因而整修;六十三年舉行王爺聖誕千秋平安繞境,至陳主委家中(代天府慈意堂),託請池府千歲與梁將軍將慈意堂借為代訓三山國王乩子,同年農曆三月十二日成立「三山國王慈善堂」,自始行醫救世、渡化眾生。

四春三山國王廟: 四春三山國王廟

文化處直到2013年終與地方取得共識,由縣府向文化部爭取約三千多萬經費進行修復工程,得以修復古蹟,原供奉廟內的三山國王神像移置組合屋。 四春三山國王廟2025 本預計於2014年8月完工,但中間包商倒閉,重新招標,工期延宕7月。 同治五年(1866年)在現址完建,1920年代末期此廟再度重修。

四春三山國王廟: 四春三山國王廟 ⭐⭐⭐⭐

四春三山國王廟為潮州府饒平縣長彬村墾民攜帶故鄉長彬古廟、鴻程大廟信物前來,於雍正四年(1726年)在四塊厝的下頭建立。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並有當地仕紳所贈的「山靈永賴」、「維嶽降神」匾額。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陳春聲教授根據各種資料以及田野調查,認為臺灣的三山國王廟在170座左右。 但實際的數字應該遠大於陳教授的估計,單是宜蘭縣就有四十幾間三山國王廟。

四春三山國王廟: 潮州四春

廟方表示於廟後方的納骨塔,比此廟高,所以非改建不可,以及改建是三爺公用擲筊的指示。 四、 本廟供奉神祇三山國王、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玉面菩薩、觀音佛祖、雞爺將軍,主神為三山國王。 四春三山國王廟2025 一、本廟肇基本廟於清朝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由大陸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長彬村先民渡海來臺,攜帶故鄉長彬古廟、鴻程大廟三山國王信物、以祈求一路平安順遂遷移至潮州四春入墾,作為保護神來供奉。 四春三山國王廟 於108年3月18日由主任委員會同委員、乩身,前往大陸祖廟認祖,已得到驗證,潮州四春三山國王於四春肇基至今已屆295年。

四春三山國王廟: 潮州鎮 三山 國王廟

四春三仙國王廟位於潮州鎮四春裏,主祀三山國王,四春裏在清康熙六十一年是力力社立石劃界地點之一,早年因有四戶先民至此擴墾,因而稱為「四塊厝」,四春裏也相同的因廣東客家先民遷居至此擴墾,亦奉祀原鄉神祇祈求平安順利,安定後遂集資建廟成為該莊之信仰中心。 2016年,以主祭身分參加的屏東縣長潘孟安讚賞此民俗活動跨越了閩南、客家兩大族羣,也跨越了九如、長治與麟洛三地,深具族羣和解與共存共榮的時代意義。 在清末地方誌中,屏東平原總計有十座三山國王廟,而其中乾隆年間建立最早的兩座,均留下了神明娶附近客家女為妻的傳說,其中之一便為此廟,另一座乃位於潮州鎮的四春三山國王廟。 廟方在2004年4月27日的擲筊結果為改建,舉行儀式時有文史團體前往抗議。 屏東縣政府則依古蹟審查程序於同年5月27日公告此廟公告為三級古蹟,廟方得知後在同年6月由時任主委的蔡順和帶隊至縣府抗議。 四春三山國王廟 蔡順和後來表示九如三山國王信徒有一千五百多人,有九百多人同意重建,只有七十多人支持保存。

從同治五年到1984年之間歷過三次修建,廟內已換成鋼梁、磁磚、水泥柱。 四春三山國王廟2025 建築為三殿二廂房,屋頂為三川脊,曾獲選文建會歷史建築百景徵選第三十一名。 風格融合潮州、泉州,其斗拱裝飾精美,牌樓面上橫眉木雕以《三國演義》及《隋唐演義》為題材,拜亭屋架有獅鬥座、二儀四象與河圖洛書彩繪,推測應為廣東潮州師傅來臺所建。 斗拱、木雕、石刻及剪黏都是名匠佳作,其中前殿青鬥石豆型香爐,為嘉慶丁卯年之物。 由於廟體年久失修,斑白破損,主任委員提議組成重建委員會統籌重建事宜,民國六十六年農曆三月十二日破土動工,重建期間所有經費皆由四春裏莊民全數捐獻,不到一年新廟體完成,並擇於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吉時舉行入火安座大典;至民國九十二年再募資重修殿內彩繪。

四春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

另有一說指出,清雍正四年(公元一七二六年),大陸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長彬村先民渡海來臺,攜帶故鄉長彬古廟、鴻程大廟三山國王信物,以祈求一路平安順遂,後落腳潮州四春入墾並立廟,作為保護神來供奉。 二○一九年三月十八日由主任委員會同委員、乩身,前往大陸祖廟認祖並得到驗證,潮州四春三山國王於四春肇基至今已屆兩百九十六年。 四春裏在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是力力社立石劃界地點之一,根據清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鳳山縣府所撰的「鳳山縣採訪冊」記載,『四塊厝(港東),縣東三十五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陳春來募建,光緒二十年陳阿喜重修。廟租十九石。』依此推算,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至今已有二百二十八年。

四春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2年11月20日詳細登錄資料九如三山國王廟,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位於臺灣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的三山國王廟,以跨越閩客族羣、連結九如鄉與麟洛鄉、長治鄉三地的傳說「九如大王爺娶麟洛徐氏女」與習俗聞名。 臺灣廟宇神壇下方慣於擺設虎爺,但四春三山國王廟內殿則供奉現中國臺灣省罕見的雞爺將軍。 據主委林國順表示,相傳三山國王廟的雞爺,除喚醒村民早起準備農作,每逢有災難要發生時會告示莊民注意,因此信眾在廟裡以雞籠象徵物奉祀,直到1978年廟身重建時,雕塑雞爺金身。 四春三山國王廟 2021年3月27日,由經營蘭花產業的麒悅企業董事長許志賢捐獻、藝術家莊明旗製作的雞爺大型裝置藝術揭幕。 三山國王是廣東省揭陽縣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的總稱,後被宋太宗封為三山國王。

指定為古蹟後,政府未能展開修復工程,2006年恆春地震,此廟燕尾斷落、主殿樑柱坍塌,古蹟毀損更加嚴重。 四春三山國王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十月重修一次,廟中尚保留當年重修後由地方士紳所贈之匾額「山靈永賴」、「維嶽降神」,歷史超過兩百年。 日據時期的一九四○年,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四春三山國王廟較大型金身被拆毀,幸小尊金身由莊民偷偷藏匿,香火得能傳留,直至臺灣光復後再迎回廟中安奉,鎮殿金身再重新雕塑。 四春三仙國王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歲次戊寅年、陽月穀日)十月重修一次,廟中尚保留當年重修後由地方士紳所贈之匾額「山靈永賴」,日據時期(民國二十九年),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四春三仙國王廟宇較大型金身被拆毀,幸小尊金身由莊民偷偷藏匿,香火得能傳留,直至再迎回廟中安奉,鎮殿金身再重新雕塑。 臺灣全島主祀三山國王大廟共有兩百三十一座,其中有潮汕人參與始建的就有一百六十座,佔百分之七十,由此證明三山國王不是客家人的獨特信仰,為潮州府籍的鄉土神信仰,是當地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 三山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地方之巾山、明山、獨山等三個山峯。

四春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潮州鎮四春裏四春路1-12號

五、 本廟歷史文物廟內『山靈永賴、維嶽降神』匾額,其署名為嘉慶戊寅年歲陽月榖旦重修(嘉慶戊寅年 西元1818年),顯然於嘉慶年間本廟曾經修整過,匾額亦具有203年歷史,在此更證明本廟歷史悠久。 九二一大地震時此廟受損嚴重,建築師評估要維護需新臺幣三千多萬元,安全年限只有十三年,不符投資報酬率。 2000年,信徒大會決議拆廟,而第三、四屆管理委員都決定重建。

碑記本廟之緣起,乃於明末廣東省潮州府弟子,自故鄉佩帶霖田廟香火來臺,在枋橋頭奉祀,由於三山國王奉旨在臺開基、佈施善德,故救民出於水火之中者,彰彰神蹟不勝枚舉,因此眾弟子鹹感神功而為三山國王塑像,建廟奉祀。 由於神庥靈驗,信徒益眾,且因當時先民廣事開墾,弟子播遷,所以分靈三山國王的神位奉祀於打簾六莊。 清朝末年我村民顧清池先生感於三山國王神恩廣被、庶民沾德,為敬仰三山國王代天行道宣化遷善,造福社會的偉大博愛精神,所以從打簾迎回三山國王神像,供奉在民宅使眾弟子膜拜,直到民國六十二年三山國王親自指點廟地,廟地由員林江添火先生捐獻,善男信女捐獻財務,同心協力費時二年始告功成,蔚成今日之廟貌。 六、本廟特色臺灣廟宇幾乎是供奉虎爺,四春三山國王廟內殿卻供全臺稀有雞爺將軍,民國106年12月6日重新雕塑雞爺將軍金身,此應為本廟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 本廟重建本廟於光緒14年,即西元1888年,陳阿喜重修過(參考鳳山縣採訪冊記載)。 民國66年3月12日於現址動土重建,民國67年2月12日落成安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