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自從開山以來,已有一千多年,從沒有聽說過什麼人因朝普陀山進香,遭巨浪落海而死,更沒有聽說有來山進香的香船,在海裡翻沉,或溺死了多少香客,這就是感應的威靈。 甚至有存心捨身投海,以報佛恩的人都不得死;相反的不是朝山進香的船,往往在海中遇險,好多大輪船的沉翻,時有所聞。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現在說幾個來山進香感應獲救的事實,以證我言不謬。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 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 他的道場,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志圓和尚替他找好關房,去信請他來閉關,大師到山上先去錫麟堂去見他受戒時的引禮師,那知這位引禮師的老和尚對他特別客氣,問他來山做什麼的?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名山古寺】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書“梵音洞”額賜掛於此處。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舍離,皆作金色。 毗舍離人,即具楊枝凈水,授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大悲薰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
- 一段好事竟成悲劇,這位姓馬的青年自是悲痛萬分。
- 這座南海觀音聖像坐落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東端的雙峯山上。
- 4、如果您住在普陀山,要去朱家尖遊玩一天,在買了去朱家尖的船票後,要到碼頭的出口處去簽個證,這樣在當天回普陀山時就不用再買進山門票了。
- 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無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脫。
- 只因觀音菩薩具有大悲願力,為讓眾生獲得安樂,故又重新現作菩薩,成為阿彌陀佛的左肋侍,被尊為“西方三聖”,教化眾生。
-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 Chenrezi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
- 清康熙三十八年御書”潮音洞”刻於洞壁。
- 現世能夠淨除無量罪障、身體疾病、鬼魔、邪祟障難、過去業障、種種障難、斷絕自殺、止息憂鬱、精神病等,心靈上痛苦,增進福德、福報、延長壽命、事業順利、身相莊嚴並能快速圓滿福德、智慧資糧。
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裡,最高峯佛頂山海拔292米。 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最高峯佛頂山海拔292米。 位於寧波古城南門外,曾經是舊寧波商貿文化聚集地的“南門三市”,位列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 老街完整保留500多米的江南傳統街巷,並在設計建設中成功將老街的歷史神韻、建築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區佈局,再現百年來寧波人經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濃厚風氣。 老街入口是“南塘老街”的牌坊,街兩邊是青牆烏瓦、雕花閣樓,不過因為都是重修過的,所以顯得比較新。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光明泉水
南宋嘉定七年(西元1214年),宋寧宗禦賜普陀山寶陀觀音寺「圓通寶殿」匾額,並指定普陀山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 明、清兩代,普陀山觀音道場名聲日盛,朝拜者絡繹不絕。 此山有八十八所庵院和一百二十八處茅蓬,極盛時期常住僧尼三四千人,其中以普濟、法雨、慧濟三寺最為有名,號稱「普陀三大寺」,是清初建築羣的典型代表。 日本、朝鮮與東南亞的佛教徒,往往不畏驚濤險浪,遠涉重洋,千里跋涉,來此朝拜觀音菩薩。 現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 相傳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 有一天,總統偕其長公子經國先生,同往紫竹林參拜觀音聖像,其時政府遷都,國事蜩螗,總統為國辛勞,憂煩萬分。
- 殿內容千人而不覺擁擠,爲全國圓通殿之冠。
- 莊嚴的蓮花生大士心咒,是蓮花生大士智慧心的顯現;慈悲的誦唱聲,是金菩提宗師對萬物最真切的理解、對生命最有力的呵護。
- 今普濟寺慈雲石東側,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滲水涓涓,晝夜不息,相傳為葛洪當年煉丹所鑿。
-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寧錦之戰,袁崇煥伏雄兵“普陀山”的故事。
此外,在龍華教、齊教、越南高臺教中也都有信奉。 在民間,對觀世音菩薩還有許多更親切的稱呼,例如觀音娘娘、觀音佛祖、觀音媽、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等。 普濟寺,又稱前寺,前身為唐末的「不肯去觀音院」,宋代更名為「寶陀觀音寺」,明萬曆年間更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清康熙皇帝賜額「普濟羣靈」後才改名為「普濟禪寺」並沿用至今。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位於普陀山南部,為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菩薩親率往不肯去觀音院
又因為發生在人間的觀音靈感事跡與時日俱增,所以就有人發心將這些事跡編集起來。 初有會稽地方的謝敦和吳郡的陸澄,合撰了《觀音驗記》,陸臯撰《續觀音應驗傳》,王琰的《冥祥記》,宋朝臨川劉義慶的《宣驗義記》,清朝周克復的《觀音經持驗記》,弘贊的《觀音慈林集》等。 近人的著作之中,則有慈航法師的《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蒐於《慈航法師全集》第玖冊),東初老法師的《救世大悲者》以及煮雲法師的《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等等。 後來才知道被觀世音菩薩騙了,心裡很不甘願,意念頓然湧起報復心念,大家開了會議,趁觀音菩薩聖誕法會,禮佛參拜的香客很多,要去南海普陀山,混在人羣裡看時機行事,於觀音菩薩莊嚴、清淨的道場,倒他的架子。 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七世紀中葉傳入朝鮮和日本。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觀音道場釋疑
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為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在青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巖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一門,習稱梵音洞。 在普陀山眾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他洞所莫及。 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 兩陡壁間架有石臺,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 凡欲觀覽梵音洞者,先要從崖頂迂迴沿石階而下,然後來到觀佛閣。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供奉神聖
而在其他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經是他的弟子。 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 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不空三藏所譯《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他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佛教文獻學者辛嶋靜志逝世。他佛緣深厚,與佛教文獻學結不解之緣;筆耕不輟,重新勾勒出佛典原貌⋯⋯
觀音五經:前三經再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同本異譯: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 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 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從由來告訴你,2者差異在哪裡!
全寺有六進殿堂,自南向北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全世界最大的男身觀音像就供奉於此,千百年來,無數的善男信女在大殿內的觀音金身前許願,就連佛前的那一個個蒲團都承載了太多歷史的記憶。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姻緣,紅線,前世種下的糾結……,聽說在普濟寺求姻緣特別靈,在大殿內的觀音像前告訴自己的名字、出生地和生日,再把自己的願望許給觀音菩薩,不久後你的願望就實現了。 觀音梵文為Avalokiteśvara,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玄奘法師譯為「觀自在」(Avalokita-為「觀」,-īśvara為「自在」)。 觀音菩薩聞世間苦難音聲,哪裏有眾生需要他,菩薩就隨處示現。 南海觀音像立像臺座三層,總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蓮臺2米,臺基13米,臺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普陀 洛迦山
島上交通主要由普陀山客車公司經營,每個景點門口都有候車站點,但是需要請調度調車輛前來。 小貼士:在普陀山喫海鮮,建議選擇星級賓館,這裏的價格並不比小飯店貴,而且保證質量。 如果下榻在家庭式旅館,讓老闆幫助做一頓海鮮也是很實惠的。 最好不要去一些小飯館喫海鮮,避免上當受騙。
雖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遊,但是,選擇何時上島,還須留心斟酌。 1、在旺季如春節、五一、國慶、農歷二月十九(觀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香客紛紛趕往普陀山進香,朝普陀山要提前訂票、訂房。 普陀山由兩條旅遊專線車將大多數景點連線起來。 這兩條專線車每隔10~15分鍾一班,運營至17:00止,17:00以後各類車輛陸續收工,遊客應在此前返回住地。 從碼頭到前寺4元,從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勸世文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 為諸眾生,得安樂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除滅一切惡業重罪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根據《度母本源記》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綠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白度母。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感應分享
如果是先一日的烈陽,那許多人擠在一起,定喫不消。 潮音洞位於島東南紫竹林庵前,龍灣之麓,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 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
本宮81年朝謁普陀山時,菩薩先聯絡在大陸講學之夏威夷大學教授柯文雄博士去普陀山相會,並演化不思議安排,使普陀山相關人員對本宮朝謁人不敬,再經柯博士跟大陸高層協商補救,始允本宮請回不肯去觀音院中尊之觀世音菩薩。 日本高僧慧鍔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 )在朝拜五臺山時,偷請到一尊觀音聖像,由明州 (即今寧波) 航海準備回國,到日本教化百姓。 船隻途經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海面上突然出現數百朵鐵蓮花。
話音剛落,天空中彷彿出現了一雙巨手,撥開烏雲,一束陽光正好投射在了觀音聖像上。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見此,在場千人,紛紛跪地頂禮,一部家庭攝影機,拍下了在雲中顯露出來的觀音聖像。 有一次,孫中山先生因工作原因,視察軍港,順道遊覽普陀山,同行還有7、8人,到了普陀山時,太陽已經快下山了。
於是他登上岸,在潮音洞附近留下了觀音聖像,世人稱此觀音為“不肯去觀音”。 而這種座島就是南海普陀山,五代梁朝的時候人們在此建了不肯去觀音院,久而久之,普陀山成為弘揚觀音大士聖德的聖地。 普陀山有關觀音菩薩的靈異事件很多,這不過是其中一件。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相傳在漢代的時候就有人駕船行駛到普陀山蓮花洋的海面上看到潮音洞裡觀音菩薩的化身的事件。
中國民間一般把慈航真人和觀世音菩薩等同。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2025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但依照種種經典來判斷,慈航真人可能不是觀世音菩薩,他們之間有十分明顯的差別。 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觀音也與佛經中描述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大差別。 在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分別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 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受到國家的保護,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 依照《悲華經》記述:寶藏如來時,有一轉輪聖王,名無諍念,聞佛說法,發大誓願,於西方「安樂世界」成佛,號「無量壽如來」(即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是轉輪聖王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他將在無量壽如來入涅槃後成佛,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安樂世界將轉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學術界原先誤認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略稱。
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御碑亭。 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 夏日荷花盛開,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賞,憑欄臨風,清香撲鼻,頓覺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 橋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