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身體雖然不容易覺察,卻一直影響著我們。 美國《時代週刊》以“正念革命”爲題,作過專門的封面報道。 “正念”已然成爲一個受明星與科技精英們歡迎的“健康生活方式”代名詞。 世界二千多家醫院、診所設立正念課程,幫助各式各樣的病患,透過正念練習減輕壓力、改善睡眠與生活質量、適應疼痛、減緩疾病引起的焦慮、憂鬱,甚至促進免疫力。 這種注意力比較特殊,它是指向內部的,關注的是身體和心理內在的感受變化。 比如,你感覺到後背下方有輕微疼痛,但此時的你,將全部注意力關注在疼痛的位置,只是去感受疼痛本身,並沒有因爲疼痛而出現情緒,或者因爲疼痛而出現想法。
他跟多數人一樣:沉浸在並屈從與自己的幻想,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拿這些思維和情感來自娛自樂。 當他坐在看那些野性的傢伙舞蹈耍樂,但他試圖不讓自己涉足,這時,他運用的是正念。 當他命令他們安靜並將它們打發上牀,他已經達到了心智寧靜的冥想狀態,並因此可以在他的意識中創造一個空間讓更高尚的情緒更自由的湧現,如對家庭的愛。 怪獸瘋狂的跳舞和歡騰,周圍的狂暴之火不斷升騰。 空氣中彌散着一種模糊的暴力威脅 – 甚至自相殘殺 – 怪物們在狂野的舞蹈中下探其本性之深處。
正念: 心理位移書寫:收斂過度膨脹的自我
因此,陳志成推論出,第一次肌肉組織酸化不僅是誘發短暫的疼痛過敏化現象,也讓肌肉痛覺神經產生了可塑性變化,所以五天以內再次肌肉酸化刺激,就足以發展成慢性疼痛。 1980 年德國人曾做過人體實驗,直接把酸性物質注射入人體,結果發現真的會引起痛感,而且流速越快、越痛,初步證明酸與痠痛的因果關係。 但酸是透過什麼樣的分子機制來刺激痛覺神經,卻一直沒有定論。
- 當我們有目的地將意識脫離這些心念而帶往某個“停泊點”時,我們將削弱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併爲培育平靜和愉悅的心境創造了條件。
- 在心理療法的體系中,正念的態度,是一種靜觀的態度。
- 隨了正念練習,你會自然而然地付出行動,以達成其他的人生目標。
我們這顆心或心念就這樣在未來和過去之間來來回回,於是,我們就錯過了當下這個時刻。 正念2025 正念 但在正念時,我們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非評判在這裏面意味着「對我們的評判有所覺察」,不被我們的評判牽着鼻子走,全然地去接納當前發生的一切。 正念2025 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是飄忽不定的,做着一件事情,思緒不知不覺就跑到別的地方了。
正念: 正念適合誰
著有多部關於正念減壓及正念認知療法之著作。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裡,我們會遇到不同的挑戰,也許你可以試著想想看,哪一個態度也許 是你目前的功課? 也許你會發現,這些態度並非互不相關,因 此選擇一個態度,將這個態度帶到日常生活中,也許不知不覺裡,你也會逐漸培養出其他的 正念 度,並且看到正念帶給你的改變。 多年來,正念減壓課程和正念認知療法彼此支持,帶動了正念在許多領域的運用和研究,從醫學,心理學,擴展到教育,運動,司法,企業等領域。 1979年,麻省大學醫學院的卡巴金教授開創了正念減壓課程(MBSR,Kabat-Zinn,1982)。 它幫助了許多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緩解壓力,減輕痛苦。
此外,一個任務越困難,所需耗費的腦力就越多,此時比起一般時刻,更需要將可能讓人從這項任務分心的幹擾因素降到最低。 正念2025 回想一下你剛開始學開車時,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相當具挑戰性的任務。 許多人回報,在他們對開車駕輕就熟之前,他們必須將車內音樂關到非常小聲,甚至關掉音樂,同時也不能與他人說話,這是因為他們需要集中精神在路況上,才能安全駕駛。
正念: 正念
正念的英文是Mindfulness,意思就是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發生的事,包括自己身體的感覺,到整個環境的變化。 而在中文裡,「正」代表正在進行式,也有專注的意思,例如:我現在正在看Hello醫師的文章;而「念」則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 講得更明白些,正念就是在當下保持對內在的觀照,包括自己的身體動作、感覺心情、念頭想法等,並以開放、接納、不評判的態度,客觀如實地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態,然後更進一步覺察外在的世界。
正念: 什麼是淨土宗的真行
當身陷水深火熱時,還能有如此深層的體悟,這,就是幸福力,不假外求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但這不是刻意強制轉念,不是為了要安慰別人或故做堅強而努力往好處想,不是那種閉上眼睛就看不到的假裝沒事,更不是事不關己的冷漠或冷靜。 正念2025 雖然書中到第七週才提到「照顧自己」,但其實早已落實在第一堂課且全然貫穿其中,也落實在時時刻刻的正念實踐中。 心理學家,德國之正念減壓(MBSR)與正念認知療法(MBCT)權威。
正念: 五種「練習正念」的常見障礙,實踐這四個步驟擺脫困擾
這些都是你產生的評判,你要留意到自己正在產生了評判即可,不需要進一步的糾結,繼續回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就可以了。 許多人聲稱,存在一些讓他們感到分心的事物,實際上能讓他們更加專心而非分心。 舉例來說,人們邊工作邊聽音樂的情況相當普遍。
正念: 健康小工具
甚至你在等待文檔加載的五秒鐘,也可以進行簡短的正念練習,不僅不再爲等待而煩躁,反而有效利用了時間。 以往,我們可能會直接想到困難的事——感到痛苦——不做,練習正念後可以在痛苦中觀察、體會下,反而不會那麼容易讓痛苦控制了我們的行動。 比如從感覺不舒服——忍耐——大發雷霆——關係破裂的模式,轉變爲感覺不舒服——覺察和體會——被覺察後情緒自然平復一部分——嘗試用緩和的語氣和對方溝通。
正念: 正念辯證行爲療法
用得越多,就能開發更多——當緊張時,能覺察到自己的緊張,並且能照顧和擁抱自己的緊張,用的就是這股力量——它無形無相,但永遠在這裏,數量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爲一切感受、狀態,都是因爲不同的因緣派生的。 你當下有條件對自己溫和寬厚,當下自然就能安心。 正念2025 可是下一刻,當你面臨生命的威脅,內在仍會自動進入恐慌模式,怎麼可能一直保持溫和平靜的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