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即請良達長老為開山祖師,妙禪法師為第一代住持。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省光復後,由已故之宗心大法師繼任第四代住持罡宗長老法脈為第五代住持。 宗心大法師俗姓林字錦東,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人。 時值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宗務總長高林玄寶禪師巡教四方,法師得緣而皈依其門下。
福慧寺固定每月的第四週日恭請如一法師傳授八關齋戒一永日,時間從當天上午八點半至隔天上午六點半,是屬在家居士齋戒。 除了佛菩薩的聖誕日有例行的法會外,給夏安居及彌陀佛七(農曆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算是最重要的法事。 照空法師現年(八十一)六十六歲,彰化鹿港人氏,早年就讀於彰化家政學校,由於其母在寶覺寺出家,故照空法師當年就寄住於寶覺寺中,為照顧母親,照空法師長年通學。 恭奉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陡,樓下講堂、寮房、辦公廳,宗旨為弘揚佛法,傳教唸佛,興辦公益慈善事業等。
南普陀: 南普陀寺歷史沿革
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臺基上,八角三層飛檐。 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 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別緻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 靈山寺創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0年),由地方望族林允卿居士建寺於臺中縣霧峯鄉青桐巖上,當時稱為觀音廟。
- 原本還想返回大陸,不久發生二二八事件,榮宗老和尚始終無法成行。
- 五四年六月四日理監事會議決議依法組成財團法人。
- 早年壹善堂在臺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無疑是相當重要的。
- 常瑛法師眼看山崩不止,恐會造成寺基下陷,發了大宏願,希望大雨止歇,她願以此功德建地藏殿,廣化眾生同入佛智,結果竟然一連數月不再有雨,地藏殿也因此得以完成。
牆上並高高掛著「琇嬰」提字的匾額,字跡非常好,寫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聯想在大殿看見的字句「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也許,普聞師父拒絕的是不需要的萬緣吧,眾師父剃度淨心要過的是身命慧業不斷增長的生活,才推拒我們的心意。 到了民國三年,由第一任住持德新師,與監院德欽師整頓原廟,改稱「靈山寺」。 這時靈山寺對地方頗有貢獻,設了私墊教居民漢文。
南普陀: 廈門南普陀寺:千年觀音道場,閩南建築明珠
2022年福建南普陀寺的導遊詞(精選12篇)今天咱們要旅行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長久,始於唐朝,但因爲屢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全部寺廟的修建仍是比擬新。 1924年,喝雲法裔住持轉逢和尚,立意將南普陀寺獻爲十方叢林,經商請喝雲派系諸山長老和兩序僧衆的同意,按“選賢任能”的叢林規制,推舉黃檗宗系的會泉和尚爲首任方丈。 第二年,會泉在轉逢的支持協助下在寺中創辦閩南佛學院。 1934年又接受弘一法師的倡議創辦佛教養正院。
- 鐘鼓山和鐘鼓樓,兩兩相對,奇趣天成,成爲南普陀寺的天然標誌。
- 德真尼師俗名許悅,乃霧峯頂厝林家望族,民國四十四年於臺北十普寺受戒,民前二十年生。
- 殿內祀奉四尊觀音菩薩,正面爲雙手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神態文靜自若、和善可親。
- 民國卅八年設唸佛會並請李炳南居士講淨土法門,每年舉行佛七,德欽法師時年五十三歲。
- 至民國五十年十二月變更組織,正式成立財團法人,以鞏固精舍基礎,健全組織,俾作永久弘法利生道場,公推慧真尼師為董事長、綜理事務,聘請篤信佛教熱心公益人士餘四海、林淵泉、朱炎煌、許炎墩等居士為董事,成立第一屆董事會。
- 藏金閣內文物衆多,反正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寶物就是了,可以說南普陀寺藏經閣內的無價之寶是不勝枚舉。
但不久由於時局緊張,集居僧衆又煙消雲散,南普陀寺又復凋零。 「來到佛館就像回家一樣!」本因法師有感於佛光山開創佛教的偉大事蹟,非常認同星雲大師的弘法理念,歡喜帶領佛學院學生前來學習,並勉勵眾佛弟子發起弘揚佛法的大願心。 「出家人的責任是弘揚佛法」,慈容法師指出,以往出家人被認為是社會寄生蟲,不被世人接受。
南普陀: 南普陀寺導遊詞 篇7
目前生法寺有三個比丘尼,年齡都是三、四十歲的年輕法師,另外寺院裡還收容兩位年齡七、八十歲的老婆婆住在院裡。 假日前來觀音山玉佛寺登山的人潮相當多,這也是常瑛法師最忙碌的時刻,因為她及皈依的弟子們,會在凌晨三、四點為登山客準備早餐飯盒,使幾百位的樂山者可以在此飽餐一頓後從容下山。 三年來常瑛法師默默地做著這項工作,凡到觀音山登山的人,無不知玉佛寺這項善舉。 原本只足打算在十六尺見方的柱子上塑立觀音,在規劃的時候又想到柱下不妨提供躲雨的場所,最後的結果是把整個面積擴大,結果成了佛堂,也是開山堂,玉佛寺就這樣在無意中誕生了。 落成的時候曾禮請慈明寺聖印法師、豐原妙音寺妙廣法師蒞臨開光。 然而在2012年習近平上位之前,郭文貴曾指出江澤民系統對胡錦濤發起了無聲政變,導致競爭對手,中國的團派因令計畫事件一舉被消滅。
南普陀: 南普陀寺歷任方丈
原畢業於「海明佛學院」第一屆,受戒於臺北市臨濟寺。 果法尼師弘揚佛法不遺餘力,目前在寺院成立有「蓮池唸佛會」、「慈悲弘法基金會」及共修會等組織。 目前南普陀寺的住持是廣化法師,廣化法師是第一屆南普陀佛學院的教務主任,當時禪德(字國強)法師是任院長之職,兩人關係極深。 南普陀佛學院是以招受比丘為主的男眾道場,以南傳律儀為主,在臺灣可說是絕無僅有。 大雄寶殿的正後方是一棟高四層的現代水泥鋼筋建築,這裡是南普陀佛學院的所在,目前有二十幾位的學僧在此。
南普陀: 南普陀_遊記作文700字
民國十四年(1925),會泉法師住南普陀方丈時重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飛脊,軒昂宏偉。 為歇山頂重檐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五間,前有紅漆大門,後無牆。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南普陀寺一度被駐軍佔住。 閩南佛學院遭日機轟炸,寺中住僧和學院師生紛紛避入內地或出國。
南普陀: 南普陀寺主要建築
南普陀素菜的很多菜名都是一些大文豪、大詩人、名人、文人給起的。 比如(196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來這裏喫素菜,其中有一道“當歸麪筋湯”,是用香菇、麪筋爲主料,用中藥當歸調味,造型是一半香菇、一半面筋,猶如半輪明月沉在水中。 郭沫若喫了這道菜很高興,就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幾句:我從舟山來,普陀又普陀。 ” 郭沫若把這道菜名隱含入詩,很有詩情、景意。
南普陀: 南普陀寺大悲殿
目前南普陀寺依然持續在擴建中,很可能是作為常住的寮房及教室用。 現任住持志心法師也受教於雪公四年多之佛學。 所學有百法明門、般若心經、妙法蓮華經、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金剛般若經、淨土法門等等。
南普陀: 南普陀寺位置
寬昌法師晉山慈音寺以來,除了延續演仁法師免費教授經懺儀軌之外,時有擴大引眾之舉,像我們這次拜訪慈音寺,正逢中秋節前夕,寺院已準備好一大堆禮品,要送給鄰近的養老院,與孤苦無依的老人共渡中秋佳節。 南普陀2025 這麼小的寺院有這麼大的作為,實在令人感動。 慈音寺一樓是知客室,也是常住的寮房,殿內供奉著阿彌陀佛聖像,演仁法師慈照也安立在此,終年不滅的長明燈,代表對演仁法師的追思之情。 南普陀 只可惜真得法師距今(八十一年)已往生十年了,目前普濟寺的負責人是簡松年居士,而實際住持普濟寺的十數位尼師負責,舉凡法會、共修無一不與。
南普陀: 南普陀寺美食
站在山腳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山上綠樹成蔭,鬱鬱蔥蔥。 我們沿着一條石徑小道一步一步蹬上山頂,我們站立在山頂上,迫不及待地往下俯視,只見整個寺廟被一片煙霧繞繞着,且在綠樹叢中時隱時現。 眺望遠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顯得十分美觀。
南普陀寺位於五老峯下,爲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軸線爲中心,主體建築爲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依次層層托起,相互呼應。 東西兩側建築物鐘樓鼓樓對稱排列,顯得雄偉壯觀。 南普陀 各建築物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帶有明顯的民族建築風格。 其狀圓頂,手提寶珠錫杖,並抱持嬰兒,故名護兒地藏。 護兒地藏原為妙心手大本山鎮山之至寶,禪師率團遠渡重洋,運來臺灣,其情可感,友誼珍貴,寶覺寺住持心觀法師特為之建地藏亭一座,以為供奉。 寶覺寺自心觀法師繼任住持後,成立觀音會,教唱經懺梵唄,宏揚佛法。
南普陀: 廈門南普陀寺
民國四十八起在全省廣播電臺講經說法,迄今三十餘年未曾中斷。 民國四十九年創辦慈明雜誌,五十三年創辦慈聲月刊,並創設慈明商工職校,新任校長,創辦慈明佛學院、十方叢林學院、中華佛學院,作育僧才無數。 五四年六月四日理監事會議決議依法組成財團法人。
民國四十年,臺中佛教蓮社結社後,雪公等方離開法華寺。 住持釋真智尼師,俗名吳楊麵,民國六年生,智慧具足,每見一事,便問根源。 南普陀2025 當時家境清貧,生活艱苦,耕農收入稀少,兼差又找不到事做,人生三十餘年生涯中,時欲思解脫之法。 有一次昏迷,暗裏興念言欲出家,當矇隴之中耳邊聞聽有人說,「放棄它!把它送還回去」,奇緣出現,清醒時身已在牀上,姻親眷屬人圍繞其身邊,真智尼師詳說迷昏中情景,親朋莫不稱奇,頌其再來比丘尼。 因緣成熟後,發願興建寺院,投拜常諦上人為皈依師,取法號為真智。 民國六十三年依達航法師出家,民國六十四年往臺北獲國古祥寺乞授三壇大成,完成出家心願。
生法寺位於臺中市東區,民國五十八年元月,由紀阿生(法號正心)老居士於七十八歲時,與夫人李來法(法號寬心時年七十五歲)共同創建,惜同年農曆四月廿二日,建寺未久,寬心居士辭世,享年七十五歲。 之後紀阿生老居士全心主持寺務,善行善舉廣為人所欽敬。 紀阿生老居士生於民前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與夫人扳依佛門,同在榮宗老和尚的座下,受其導化。 皈依三寶之後的紀阿生老居士樂善好施,時常濟助貧困,曾在其七十大壽時捐出所有壽禮充作勞軍,故曾於民國五十一年被選為第五屆好人好事代表。 大覺院董事長聖印法師,字果玄,臺中縣人,民國十九年生,十七歲時在臺北北投慈航寺禮智性老和尚剃度出家,二十歲赴新竹靈隱寺臺灣佛學院就讀,二十五歲在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受具足戒。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宗興法師與寺院僧眾一同恭請道海長老晉山為第三任住持暨佛學院院長,繼續帶領比丘僧團如法行持。
南普陀: 南普陀寺導遊詞 篇9
前任住持真得法師,俗名鍾文業,原籍臺中縣東勢角社寮甲人氏,世代以木器業為生,真得法師早年失怙,由叔父鍾樹業收養,幼年生活困苦,為人牧牛,十六歲移住三姑母家中,終日助耕,備極艱苦。 廿二歲婚劉氏女,翌年得一子阿金,甫八月,真得法師偶染奇疾,一息如絲,命在旦夕,家人以為必死,故已為其穿著喪服,待殮人葬,豈料三日後法師死而復甦,一時傳為奇談。 淨願寺是一個重視修行與慈善弘法的道場,目前的常住共十二位,除聖智老和尚及果法尼師外,比丘尼七位,沙彌尼三位,皆女眾。 南普陀2025 法華寺建物年久失修,百廢待舉,志心法師接任後,經費短絀,因而先將部分修改,當時接受臺中市佛會理事長聖印法師之提議,擬將妙亨日持之靈骸遷移,安置於寶覺寺日人之墓,以免妨礙法華寺之發展,詎料,不可思議之事於是發生。 正在法華寺進行修改工事中,竟然多位日人來寺參訪。
南普陀: 南普陀寺開放時間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1927年,會泉首屆方丈任滿,自請退居,公推太虛大師繼任方丈兼學院院長。 當時太虛正擔任中國佛教會主席職務,對推行佛教改革和改進僧伽教育極爲重視。 他來廈門就職後,聘請大醒、芝峯諸法師來閩南佛學院負責教務工作,將禪寺和學院作爲推行佛教改革和改進僧伽教育的實驗基地,積極開展工作。 積善念佛堂,位於臺中市南區頂橋三巷六二號,係是在家居士達圍所創,是一所淨化人生向善之莊嚴佛堂,供奉三寶佛,建立於民國五十一年。 寺成後並禮請覺性法師,放映佛教幻燈影片,弘揚佛法,修持唸佛。
當時在場的,尚有副院長 會宗 法師、訓育長 仁清 法師、教務助理 淨化 法師、知客 如圓 法師及侍者 淨航 沙彌等共五人。 臨拜別前,老人家突然提出要 學人 至 南普陀 任課,並擔任此次戒會尊證師。 「才第一次見面,不太好吧?」心裏如此想著,因此有些猶豫。 但在其他幾位法師的強力遊說下,當時也只得以不敢答應,亦不便拒絕的態度而告別了 老和尚。 只是在後續的日子裏,其他法師的電話催促,以及 會宗 法師的誠意來到 埔里 造訪,似乎再推託已成了「不近情理」,因此就這樣在 南普陀 開啟了講課的因緣。 而自己住山的清閒安適,也只得適當地調整了。
中軸兩側則有左右廂房、鐘樓鼓樓、羅漢堂、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舍等。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 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天王殿是1920_年,會泉法師任方丈時重建的。 它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四大天王,背後供護法天神韋馱,這種格局和全國寺廟都是一樣的。
因此在幾次與職事法師的商談中,都誠懇地婉謝了 老和尚的抬愛。 當時心想:如此讓 南普陀 為 學人 破例怎麼可以? 因此還是狠下心來,誠懇而又難過地婉辭了 老和尚的提議。 南普陀 可以感受到的, 老和尚確實有點失望,但老菩薩重病乏人照料 學人 也實在別無選擇。 南普陀 經過這次電話中當面的婉拒,老人家算是體諒後學者的困難,而未再提起此事了。 藏經閣後有摩崖石刻多處,其中有塊大石,鐫刻著一個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寬一丈,粗獷豪放雄健有力,為中國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