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導、管理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組織擬訂對外及對港澳臺的文化交流政策,指導駐外使(領)館及駐港澳文化機構的工作,代表國家簽訂中外文化合作協定,組織實施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四)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推廣人文思想,帶動國民閱讀,建構健全文學、漫畫創作環境,扶植原創作品,辦理出版人才培育及獎勵出版,推動數位轉型並協助出版業行銷國際、出版跨界媒合等,開拓國內外市場,以透過價值與產值的雙重輸出,提振文化經濟,創造出版國際品牌。
文化和旅遊部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遊法律法規草案。 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 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推廣。 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文化部: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資訊輔導平臺
將日式建築文化園區內之老舊而且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房子, 加以整修、維護、活化、再利用,且更進一步與觀光結合,整體規劃將這些「點」,連成「面」,賦予更多的內涵,使它進入良性循環,帶動經濟發展。 本計畫將連江縣再造歷史現場定位為「冷戰島嶼的重生」,以20世紀後半葉軍民共生共存的馬祖戰地生活場景為主,兼重現昔日漁民生活、閩東聚落風貌、宗教民俗文化為輔,打造多層次的馬祖再造歷史現場。 為推廣臺灣多元音樂與拓展國際文化交流,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2022世界音樂節@臺灣」(World Music… 四、臺灣歷史、現當代社會、民俗文化相關文物與史料之蒐藏、登錄、管理、應用加值與保存修復研究及其人才培育。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並於5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本部設於文建會原址;除了原有的文化行政與推廣事務外,亦統一接手原行政院新聞局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覈委員會主管的廣播電視、電影與出版事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第一個新組成的部。
持續挖掘認定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升鄉村多元價值的重要舉措,對於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自強自信的決策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對已命名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列入建設名單且處在建設期內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鼓勵用好用足現有政策,先行先試,並給予政策扶持。 本計畫透過社區系統整合公私協力共同推動與住民自主性參與,包括經營、管理、防災等各項培力訓練,以及家戶聯防機制之建置,重現「瓊林千年歷史;活的閩南文化」 重要歷史現場;以聚落活化為背景,有形呈現瓊林八座國定古蹟和無形的瓊林祭祖、瓊林宴等亮點。 基於文化資產為全民共同珍貴遺產保存觀點,及社區參與式規劃方式,啟動居民自主能量,建立一個具市民運動基礎的都市歷史保存區。
文化部: 政策についてメニュー開閉
擬訂文化科技發展規劃;協調國家重點文化藝術科研項目攻關及重大成果推廣;推進文化科技信息化建設;負責高等藝術院校共建工作;指導文化行業藝術職業教育;組織擬訂藝術考級的政策和標準並協調、監督和實施;承擔跨省藝術考級機構的審批工作。 知識經濟已成為21世紀主要的趨勢,一個社會人力素質所蘊育的人文素養、知識存量與創新能力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主要來源。 而出版透過文字將知識與故事轉化為普世價值,將人文思想傳遞到世界的角落,扮演文化思想傳承之角色;出版亦是文創產業跨界結盟的源頭,藉由多元出版品之核心價值及內容,改編為電影、電視、戲劇、動畫、文創商品…,是文化產業之基石。
- 文化和旅遊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聚焦融合發展示範區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以產業發展要素爲主線,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實際,就如何更好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提出建設主要任務、工作機制和政策扶持措施。
- 對於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 堅持開門編規劃,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建議,並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機銜接。
- 擬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推進文化產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督促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負責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 當地羣衆對相關傳統農業系統的認知度、參與度較高,具有較強的價值認同和保護意識,支持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自覺履行保護傳承義務。
五、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支持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政策措施,開展省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工作。 (二)支持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建設單位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對納入地市級以上重大建設項目庫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項目合理用地予以傾斜支持。 文化部2025 指導、管理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組織擬訂對外及對港澳臺的文化交流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指導駐外使(領)館及駐港澳文化機構的工作;指導、管理中國駐外文化中心的工作,管理外國在華文化中心的工作;組織開展對港澳臺的文化交流工作;承辦中外文化合作協定簽訂的有關工作;組織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部: 政策文件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今(11)日於臺北君悅酒店舉辦「111年度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頒獎典禮」,今年6-10集作品「優…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的「第44屆優良電影劇本」,昨日(11/14)公佈得獎名單,…
文化部: 展覽:複寫‧新港
旅遊演藝作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重要載體,在豐富文化的傳播方式、增強旅遊的觀賞性和參與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 推動旅遊演藝、主題公園、紅色旅遊、文化節慶會展旅遊等現有融合業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着力培育融合發展的新型文化和旅遊業態。 文化部2025 給予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1-3年建設期限,列入名單的建設單位,可根據先期制定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進行建設。 列入名單1年及以上的,可根據工作安排,結合建設發展實際,在建設期限內提出驗收申請。
文化部: 人文及出版
四是會同合作金融機構,協助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建設單位優化投融資服務,做好項目策劃、投融資模式研究、投融資方案設計、風險防控等工作。 將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遊項目納入全國文化和旅遊投融資項目庫,引導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對項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 四、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及相關部門,要樹牢安全發展意識,確保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建設單位區域內文化和旅遊企業、項目及設施在內容安全、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管理、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方面沒有違法違規情況。 文化部 (四)會同合作金融機構,協助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建設單位優化投融資服務,做好項目策劃、投融資模式研究、投融資方案設計、風險防控等工作。 三、文化和旅遊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加強對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支持和動態管理。 對已命名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列入建設名單且處在建設期內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鼓勵用好用足現有政策,先行先試,並給予以下政策扶持。
文化部: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計畫整合相關大沙灣古蹟羣歷史敘事空間,以特色區概念進行整合規畫,同時,大沙灣古蹟羣位處二沙灣及旭丘雙核心歷史軸帶重要心臟位置, 爰此,本計畫除了反映基隆特殊地理多重歷史文化價值外,具啟動與連結雙核心歷史軸帶之重要意義。 1982年5月,根據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部委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將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合併,設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爲主管全國文化藝術事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原組成部門,成立於1954年9月,其前身爲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依據:「流行音樂人才培訓補助要點」第六點公告事項:一、申請期間:即日… 文化部2025 1967年11月10日,「教育部文化局」在臺北市重新成立,為中華民國第一個中央部會級的文化事務專責機關,當時主管文化藝術、廣播、電視與電影相關事務。 包括歷史來源和發展歷程,對重要農業物種起源傳播、重大農耕技術和制度創新推廣的重要意義。
文化部: 「【家】聚落新埔市街歷史現場活化發展 計畫(2.0延續型計畫)
管理文化行政事業經費;指導、監督駐外文化機構和直屬單位的財務工作;負責文化系統的統計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基本建設、國有資產、政府採購和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負責駐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工作。 負責機關、直屬單位和駐外文化機構的人事管理、教育培訓、機構編制、勞動工資等工作;擬訂並組織實施文化藝術行業人才建設規劃,會同有關主管部門指導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工作。 2014年1月16日,文化部本部與相關所屬機關搬遷至新北市新莊副都心的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 文化部2025 4月7日,文化部成立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先將原教育部監督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今國家兩廳院)納入管理,隸屬文化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則待完工後才納入管理;另外原隸屬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的臺中大都會歌劇院(今臺中國家歌劇院),2016年國有化的法定程序完成後已納入管理。
文化部: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4月13日,文化部藝術銀行在臺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開幕,收藏作品只租不賣。 對於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承諾保護該農業文化遺產及其相關的生產方式、知識體系、鄉土文化和農業景觀,制定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保必要的機構、人員和財政資金支持,建立以農民爲核心的多方參與共享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和採取有效政策措施推進保護傳承工作。
文化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二、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廳(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牽頭做好本行政區融合發展示範區申報、審覈、推薦工作。 有關推薦名額、申報流程、驗收要求及相關事項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申報指南》(附件2)。 文化部 一、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原則上以區縣爲單位,採取自願申報、統籌確定方式,建設工作有關要求見《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指南》(附件1)。 擬訂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指導羣衆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導圖書館和文化館(站)事業;指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和古籍保護工作;指導基層羣衆文化活動,指導村文化活動室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擬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扶持和促進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推進文化產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督促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負責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1993年,中華民國著名聲樂家申學庸接任文建會主委後,文建會的文化政策進入轉型期,包括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成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建立國立文化藝術機構、發展地方性的藝術季(全國文藝季)與國際小型展演活動等等。 二是支持融合發展示範區及建設單位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對納入地市級以上重大建設項目庫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項目合理用地予以傾斜支持。 文化部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41號),提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做出了組建文化和旅遊部的重大決策,這對於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04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 這是一個以工藝為主體,由時間的概念、觀看、感知,直入臺灣工藝的展覽,希望透過百年的梳理,看見臺灣工藝滾動、累積並自我再生的特質。 拓展國際行銷,持續輔導出版業者參加國際重要書展,並拓展亞太及國際市場,未來臺北國際書展將配合民眾及出版業者需求進行改革及轉型。 積極培育臺灣原創人才,鼓勵跨業合作,讓出版產業發揮多元出版能量,成為其它文創產業強而有力的故事後勤及IP輸出國。 包括當地歷史文化特色,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鄉村傳統技藝,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古蹟遺址等分佈和保護傳承情況。 說明傳統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農耕技術知識體系所包含內容和農民掌握、應用情況。 申報責任人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負責同志;由申報主體指定相關政府組成部門爲申報實施主體,該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爲申報聯絡員。
文化部: 公告事項
「宜蘭興自造」為本計畫基地兼具動詞與名詞的價值主張,並透過四子項目:「有形文化資產修復設計與再利用」、「產業調查研究」、「社區自造實驗」與 「公共空間活化參與」為園區提出方向,用羣眾自己的語言描繪出地方歷史,以應變新時代並提升文化影響力。 宜蘭縣 綜合與其他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園區總面積共14公頃,主展館規劃常設展、特展、兒童探索區等,展示宜蘭的人文歷史及自然生態的多樣面貌,是國內首座以地方為主題的綜合博物館,透過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公眾服務及環境保育,形塑一個動態的鄉土教育場域。 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擬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保護規劃;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承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的申報與評審工作;組織實施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承擔清史纂修工作。 擬訂文化藝術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統籌協調重要文化政策調研工作;擬訂文化藝術中長期發展規劃;承辦機關法律事務;指導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
文化部: 申請・募集・情報公開メニュー開閉
2013年3月25日,文化部宣佈啟動藝術銀行,藝術銀行政策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 5月23日,文化部舉行「5年5億紀錄片行動計畫─臺灣影視新亮點」記者會,邀請2013年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為臺灣紀錄片發聲,計畫於2014年開始實行。 文化部2025 1973年7月31日,教育部文化局被裁撤,廣播電視與電影事務主管機關改為行政院新聞局,部分文化藝術相關業務改由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管。 年保護傳承相關工作考慮,包括但不限於農業文化遺產的調查評估、保護措施、價值發掘、開發利用、宣傳教育等方面。 圍繞傳統農業產業形成的鄉土文化,融入羣衆日常生產生活,蘊含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具有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特徵的農業景觀,反映當地傳統特色。 文化部 五是講好航天產業故事,挖掘航天文化,推動發展以參觀航天發射、體驗模擬航天、開展航天科普教育、開發航天文創產品等爲主要內容的體驗式、科普式航天文化和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