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轉一次工12大好處2025!(小編推薦)

而疫情後打工仔的轉工情況亦較為頻繁,去年僱員普遍就職年期中位數為21個月,按年縮短13%,即不足2年便轉一次工。 一年轉一次工2025 院方表示,小犬過境讓許多員工回想起2016年同樣重創恆基的莫蘭蒂颱風,這次颱風恆春半島災害頻傳,只見同仁在院內羣組互相關心、加油打氣,並同心禱告「小犬」能快速離臺,希望各地不要有更多的災害發生。 最近的臺積電股價非常牛皮甚至是往下,當然會扯0050的後腿,導致報酬率縮水。

因此如上班不久後察覺新工作真的不適合自己的話,就應盡快考慮辭職,並考慮是否把這段工作經驗寫在CV內。 假設員工A是個Fresh Graduate,找了一份普通文職的工作,月薪萬一。 剛剛出來工作的他沒有甚麼明確方向,暫時只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加上公司福利不錯,同事和上司都對他十分照顧,因此即使薪金低他亦不打算轉工。 而在他工作的第三年,薪金加至萬四,不過原來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已經走了一半,新同事跟他不太合,偶爾都會有磨擦。

一年轉一次工: 決定要轉工後,要作怎樣的部署?

相反, 因為複雜難纏的人事關係、上司的針鋒相對、不滿薪金報酬等而離職,不論是不是第一份工作,都會顯得你目光短淺、抗壓性低和處事有欠成熟。 雖然好多人都認為工作要穩定,不過不同的行業其實有不同的需求。 一年轉一次工 只要瞭解自己的行業需求情況,各位打工仔應該要積極為自己爭取更合理的工資。 例如近年IT及工程行業人才缺乏,有關方面的需求大於供應,轉工後人工自然會較理想。 所以要擺脫過去認為「頻繁轉工一定不好」的思維,不過一份工作的好與壞除了人工上的加幅外,亦應考慮公司福利、打工仔的個人需求、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彈性等。

  •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小犬颱風來勢洶洶,恆春半島許多電桿、招牌、路樹倒塌掉落,2016年遭莫蘭蒂颱風重創的恆春基督教醫院,這次又遭強風襲擊,不僅醫療大樓中廊出入口電動門被吹走、碎玻璃滿地飛,停在停車場的公務車還被飛來的鐵條刺穿,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
  • 社會上對「第一份工作需待多久」眾說紛雲,「見履歷如見人」,試想僱主只能透過短短一兩頁的履歷判斷你是否有適合的個人特質、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勝任他們的工作,在職年期變相會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 辭職後不外乎要處理MPF﹑薪金﹑bonus等問題,跟舊公司計算清楚,免得將來有任何爭論,對雙方都有好處。
  • 最近在討論區上,有網民就開帖文「大家覺得幾耐轉一次工先叫正常」,網民指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適應新環境,但無奈轉工的加幅太吸引!
  • 他們與上一代人不同,上一代人的觀點是一份工作做一輩子,可以在年老的時候安享晚年,享受各種福利。

立即找Kaplan瞭解學士、碩士等課程,選擇跳出舒適圈,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另外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00923電子佔比約8成,0050則是約7成,「看起來」好像沒有差很多! 但是別忘了,0050中的臺積電就佔了約48%,其他電子股只佔約2成;而00923的臺積電約佔30%,其他電子則佔快50%,所以有更多的電子股在幫00923賺錢。 現在的市值型ETF有多,大家最熟悉的還是0050,不過它是20年前的金融商品,只有選擇市值前50大的股票,而且過度集中在臺積電。

一年轉一次工: 一年轉一次工 職場生涯可以點

而長時間做同一職位亦不一定好,難免讓人有種錯覺認為你不思長進,或是能力不足才無法晉升,因此轉工爭取跳title亦無妨。 一年轉一次工2025 工作5年以下不算很長時間,主要是累積了一些公司基本營運的經驗。 則要看你有沒有實際做過甚麼去提升你的能力,能對你的工作有幫助。 由始至終這位員工A的薪金都不高,只是一開始他認為工作其他方面的好可以抵銷薪金低的不足,到後來這些好處沒有了,薪金不足就成了他轉工的誘因。

經常聽長輩感歎:「以後有排你捱啊!」踏入職場就是一場幾十年的長徵,第一份工作一定會打破你很多的認知,亦難免需跌跌撞撞、摸索一番才能認清方向。 而在職年期實在難以一概而論,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更受不同因素影響,某些工種例如市場策劃,其人事變動頻繁,變相行內在職年期短是普遍現象。 又如有些工作單純是技術活,只要工多便藝熟,比較不注重經驗,那麼工作年期便不是僱主會考慮的條件。 所以其實沒有甚麼金科玉律可以指引大家,不要受社會的框條限制自己所想。 相比在職年期的長短,能從工作中認清自己的目標、學習並吸取到經驗和智慧更重要。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襲臺恆春半島釀災 恆基醫護直呼難忘2016莫蘭蒂惡夢

環保局也持續針對病媒蚊監測指數較高的區域進行水、熱噴的化學噴藥消毒防治工作,惟有大家一起加強環境清潔、清除工作,纔能有效防制病媒蚊孳生,降低病媒蚊密度。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目前本土登革熱疫情仍未緩解,雨後48小時為防止豪大雨後居家或戶外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請市民朋友務必針對住家內、外環境進行檢查,配合室內及室外周遭之「巡、倒、清、刷」,徹底清除積水容器或低窪積水處等孳生源。 例如你是一個社交平臺專頁的小編,你的目標是轉型成為graphic designer,因此你必須學懂運用各類繪圖軟件(如AI/PS),準備好個人作品,才能在轉工時展示給僱主看,讓他明白你想轉工的決心。 如你獲發簽證來港工作,及後離職,你或你的僱主須通知入境事務處。 此外,未經入境事務處許可,不得在港轉換工作或從事兼職工作。

而以18至22歲的「新鮮人」,平均任職僅9.3個月便跳槽到新的職場。 一年轉一次工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確定了新工作的上班日期後,可以預先做好準備,例如與新上司聯絡,看看有甚麼需要注意和配合,部署好你未來的工作時間表,如何盡快上手等等。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來襲》北北基桃上班族很忙 雲層流動也很忙

「回想轉工,應該是我這些年來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原來你不嘗試離開,你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好。」正所謂「魚不過塘不會肥」,據市場調查顯示,轉職的人工升幅通常可達20-30%,比在同一間公司的按年加薪比率多五至六倍。 一年轉一次工2025 對她而言,金錢是工作的最大推動力,間接減薪對她的人生計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原本的置業計劃需要暫停,這時侯我才明白,既然這份人工不能滿足自己,爭取過也失敗,那就另謀高就。總要找到一份能滿足的工作,我才能過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經過了兩年的求職過程,尋尋覓覓,Mag最終成功加入現在的公司,人工升約四成。

一年轉一次工: 第一份工作沒做滿一年是「死罪」?

東駿控股(8383)過往的盈利不足$1000萬,上年度更出現虧損。 就算假設一間企業,每年有$1000盈利,以佢從事從事包裝印刷業務計,業務沒有太大的獨特性,盈利難以大增,市盈率不會太高。 就算比20倍市盈率佢(已經比多),佢的市值應該只值$2億。 另外,不少僱主都能理解很多職場新人的第一份工作仍處於摸索階段,體諒他們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短。 為了長遠的發展,Leo以傳統營銷的根基,自學數碼營銷,由線下走到線上。

一年轉一次工: 工作5年儲蓄 $100萬 學識理財你都做到

同時,你須注意離職時所收取的款項,例如代通知金、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等(如適用),是否正確計算及填報於通知書上。 他指人工由入職的$13,500 ,在6年間跳至$38,500,而同期畢業的人,卻只加了一至兩次人工,甚至同一分工做6年都只得20-25k。 而他指自己最近又做了差不多一年又想跳槽,但卻擔心被人認為「太跳太Jumpy」,於是問其他打工仔平均轉工時間是多久。 不過,最多人選擇轉工的原因還是「不滿意公司文化或管理風格」,比率高達五成。 JobsDB香港區行政總裁仇崑石指,僱主應視員工為寶貴資產,在適當的時候予以表揚,方能提升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願意留任效力。 報告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三成的受訪者轉過工,當中有49%便是因為「不滿意薪酬及福利」而跳槽,當中有37%指,新工能為他們增加收入,即使停留在同一職級也在所不計。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來襲》高市逾百棵樹吹壞 陳其邁要求加速排除斷枝障礙

轉工前大概可從五方面考慮:薪金、晉升前景、跟老闆同事的合作、個人心態及進步空間、公司文化,若考慮以下的所有因素後,仍然無法決定去留,尋找專業人士作諮詢,可從市場的形勢,給你新的見解及客觀的分析。 如你本身並未持有任何強積金計劃下的「個人帳戶」及滿意舊公司所選用的強積金計劃,你亦可以考慮把強積金權益保留在舊公司的計劃中,以「個人帳戶」形式繼續投資。 最近在討論區上,有網民就開帖文「大家覺得幾耐轉一次工先叫正常」,網民指自己本身不太喜歡適應新環境,但無奈轉工的加幅太吸引!

一年轉一次工: 工作經驗5年或以下

預期佢的股息約為4%-4.5%,吸引力中等,未到吸引水平,但企業本身都有投資價值,其實已可分注買入。 問題是令我地成長的路,你要明白,問題一定有,大家都是由乜都唔識開始,有問題,有野唔明,其實好正常,唔識唔好怕問人,果一下可能要克服心理,但其實呢樣野好正常,每個人都有。 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一年轉一次工: 小犬吹強風 苑裡土地公廟百年楓樹倒

而因「工作量或壓力過大」而決定轉工的人也多達整體轉工人數的31%。 另外,由於佢有地產業務,而地產部分每年都會重估的,物業價格上升的部分,都會在損益表中入賬,成為盈利的一部分,但這部分的盈利其實不是來自經營。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表示,強積金計劃有約470萬名成員,每人約兩三個賬戶,預計有逾一千萬個賬戶需要過渡至新平臺,由於平臺轉移涉及大量資料,要小心處理,而新平臺構建及測試進展良好,有信心在明年第二季推出。 一年轉一次工 他們加入新公司,知道自己必須快速學習,給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提高自己的水平,所有這些都應該在幾年的時間裡做到,然後去征服下一個目標。 結果,他們往往成為超乎意料的成功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大量的知識。 Tenny認為一份工作大概做二至三年最為理想(亦視乎工種和職位),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對升職和轉工都有利。

一年轉一次工: 臺南登革熱病例逼近1萬3 小犬颱風後可能帶來新1波傳染

如你需要轉職,不論是因個人意願抑或因其他理由而須終止與現職僱主的僱傭合約,包括因公司結業或裁員,在轉投新工作前,身為僱員的你需要注意下列事項。 而最重要的是員工應時常反省︰「如果你能讓公司更有價值,就能讓自己更有價值。」相反,便是你應考慮轉工的時候了。 剛進入職場一般都是從初級職位做起,經過經驗的累積,職位和薪金逐步增加,然後年復年重複流程,直到退休。 此外,重劃區內25米以上計畫道路,原則上都會納入人本交通規劃,於路口設置行人庇護島、行人穿越線退縮,兼顧車行順暢與行人安全,不同於過去塭仔圳地區的坑疤小路,擺脫行人地獄污名。 汪禮國表示,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面積397公頃,闢建30米大道,已命名為「領航路」,預計今年底完工,可銜接新北大道及中環路,打通新莊與泰山交通的任督二脈;區內公兒三公園已完工,廣三停車場提供140個停車位,建置地下滯洪池,可增加5340平方公尺滯洪量。 一年轉一次工2025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推動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目前正在施工,區內首條30米計畫道路已命名為「領航路」,預計年底完工,可串聯新莊與泰山的交通動脈,並分擔新莊區中正路的交通流量,翻轉曾是鐵皮違章工廠遍佈的區域,促進當地繁榮發展。

一年轉一次工: 港男每年轉工!人工入職$13,500 六年後加到$XX 網民:好成功

因為買股票是等企業成長,中短期可以上落,萬一當你要錢的時候,股價下跌你就會有較大的損失(因為就算股票優質,中短期都可以跌)。 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係等佢的長期成長,要有耐心先得,太短視根本無意思。 另外,將信義玻璃(0868)轉到信義光能(0968),雖然有少少風險提高,但問題不太大,所以不用擔心。 周大福(1929)有一定的質素,無論是規模及品牌,都是行業裡的龍頭,優質的。 一年轉一次工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小犬今整天在高雄引發陣陣強風,累計吹損逾百棵路樹,市長陳其邁今視察各路段清理作業,除感謝第一線辛勞,也要求加速排除樹木障礙、恢復市容。 而2021年已見復甦的「酒店款待/酒店服務業」的招聘數字,亦按年增長28%,較2020年高61.1%。

一年轉一次工: 【新人迷思】 第一份工一定要做滿一年?經驗值兩年起計 勉強纔有幸福?

一般情況而言,如果終止僱傭合約的要求是由你提出,你須根據終止僱傭合約的規定,給予僱主終止合約所需的通知期或代通知金。 如果終止僱傭合約的要求是由僱主提出,他亦必須遵守有關規定。 此外,你應查明自己是否合資格領取終止僱傭合約的款項,例如年終酬金、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等。

Mag笑言自己很麻煩,不想浪費時間見工,每一份工作都向很多人查探虛實。 其實朋友和前同事是很重要的人脈,不要怕麻煩對方而不聯絡對方,當你主動打開第一次話題,你會發展對方其實會樂意與你交流,畢竟大家都深明職場「識人好過識字」和「他朝山水有相逢」的道理。 以前讀書時,我們總被勸說一份工作最起碼要做滿多少年,因為怕轉工太頻密會被僱主認為不穩定,影響求職成功率。 但近日有位從事工程行業的網民,在討論區以「每年轉一次工算唔算癲」為題,分享過去5年的薪酬變化。 一年轉一次工2025 這位網民這5年來人工由12,000元,第2年有25,000元,第3年為22,000元,第4年為26,000元,到第5年為28,000元。

經常轉工的行為被稱為「Jumpy」,這樣做人通常是為追求更高的薪資和工作環境,但這種行為是否明智呢? 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文,指自己追求更好的工作,每年轉一次工,每次加薪2至3千元,由月薪2.1萬增加到2.6萬,因而詢問網民自己是不是太「Jumpy」。 一年轉一次工2025 網民意見各有不同,有人認為完全沒問題,亦有人指會影響長遠的業發展。 一年轉一次工 筆者亦作不少資料蒐集,某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或獵頭顧問表示不止是第一份工,有些HR會視任何在職時間少於1年的打工仔為Jumpy,事實上,短時間就轉行或轉公司,部份僱主會抱有「你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多少?」的疑問。

總記得有人會說,經常轉工會導致履歷表花,面試時老闆會認為這個人不可靠,無法勝任,對公司不忠,不能承擔責任,等等。 新生代尤指 1984年 – 1996年 左右出生,似乎放下了對「轉工」的偏見,這是一件好事。 這代人開始投身社會,他們希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他們與上一代人不同,上一代人的觀點是一份工作做一輩子,可以在年老的時候安享晚年,享受各種福利。 不過,部分企業由於中高層人員的流動性低,加上市場上不少人選擇自組Start-up初創企業,平穩升遷模式開始出現變化。

可見薪金問題並不一定是主因,往往是有其他因素才放大了薪金的問題。 JobsDB向全港二十個行業包活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教育及培訓界、廣告、媒體及出版界、互聯網及創企、飲食界等六千名從業員發出問卷調查,深入發掘他們對工作的期望。 欲知更多香港打工仔的訴求,可參閱jobsDB引才法則 (Laws of Attraction) 一年轉一次工 互動網站的按需分析。 多謝各位提問,若然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的,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的部分刪去。

例如你是Sales Team的主管,你曾幫公司一年內達到1M收入、開拓了新客源、簽了極具潛力的大客等都是你的成就,可讓新僱主從中評估你的工作能力。 想轉工不多不少是為了有更好的薪金待遇,因此作出去留前必須比較新、舊工作的人工是否合理,如查看不同機構的薪酬調查報告,而jobsDB於每年4月尾或5月初公佈各行業的薪酬調查報告,從而可瞭解行業的加薪幅度或工作時數等行程。 有研究指,經常轉工的人能不斷跳出舒適圈,並於進入新公司後,可迅速交出好成績,展現對工作的熱情和活力。 而LinkedIn 創辦人Reid Hoffman亦發現,大部人打工仔都會出現「3年之癢」,原因是當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和崗位待了3年後,開始能夠嫻熟地處理各種問題,但對工作的樂趣和熱情卻日漸減少,而報酬增幅亦會遞減。 JobsDB香港區營運總監李政勳表示,隨著香港恢復通關,預計相關行業的招聘情況將持續復甦,大部分企業亦願意用更高的薪酬招募一些有經驗的員工,有意迴流的打工仔可以積極留意相關的招聘情況。 「轉工能為你帶來甚麼改變呢?」、「新工作是否接近你想做的事?」、「轉工能否使你進步?」等,這些問題都應該問自己一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