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道從枋寮金興社區的伍龍廟出發,別錯過欣賞廟內潘麗水大師珍貴的門神畫作。 (攝影/Carter)與大武壠族人楊永坤(坤哥)約在金興社區伍龍廟會合,簡單的入山祈福儀式後,從金興吊橋下切進枋寮溪底,入秋的南臺灣已進入乾季,溪谷平坦寬闊,陽光仍有些炙熱,清淺溪水流過腳踝,帶來沁涼的療癒感。 六龜隧道2025 坤哥告訴我們,河谷原本深達7米,處處大石與深潭,即使冬季枯水期也不會乾涸,山壁上有人工架設的水圳,當時這段山徑即沿著水圳修築,八八風災後泥砂淤積,改變河谷地貌,現在才能輕易地溯溪而上。 從杉林區的枋寮溪谷經後山南稜到六龜裏(今六龜),在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曾記載這條連接楠梓仙溪和荖濃溪兩端的小路,過去,大武壠族往來兩地交易,漢人經此翻山越嶺前往臺南,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臺灣行旅,也為此段古道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古道因公路開發而逐漸被遺忘,透過步行探祕,爬梳荒煙蔓草間的人文遺跡、拜訪見證六龜繁華的池田屋和洪稛源商號,同時也感受秋高氣爽的南部裏山之美。
六龜四號隧道民國56年(1967年)5~6月災害整修時,營造商擅自降低洞內高度,致大型車無法通行,六龜農產品改以三輪車及鐵牛車接駁。 搜救人員繼續往山谷內搜尋,在距離老翁機車7公里處的溪流旁,尋獲體力透支,且已失溫的林姓老翁,幸老翁意識清楚,無生命危險,尚能在輔助下行走,遂由搜救人員協助老翁攀繩、拄杖,慢慢離開溪谷。 六龜隧道2025 因老翁已失聯1日,山區夜間氣溫驟降又下雨,義寶派出所副所長陳漢源緊急聯絡六龜消防分隊、民間救難團體飛鷹大隊及義寶裏裏長等,一同尋找老翁,終於在12月1日上午10時許,在火山山區外圍發現老翁所騎乘的機車。 新北市五股區一名周姓女子(48歲),今天下午近3時許,在五權路準備搭乘貨梯上樓,不料,疑因操作不慎,失足跌落3公尺深的電…
六龜隧道: 十八羅漢山為礫巖的特殊地景,因大大小小獨立的山頭,形似佛家修行的羅漢坐姿而得名。 圖/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提供
古厝為當時少見的磚造建築,亭仔腳串連外緣,歷經一年的整理,修舊如舊,讓這棟住商混合的L型街屋風華再現,室內仍保留六龜首富的日式牀組、梳妝臺、商櫃等物件,滿盈室內的檜木香氣似乎凝結了時間。 追隨日治時期住在枋寮大武壠族人的腳步,在神農宮離開山徑,進入繁榮六龜裏。 當時,六龜裏是伐木、採樟重鎮,設有發電所和行政中心,日人、閩南、客家、原住民族羣往來交易熱絡,走進位於老街三角窗黃金位置的「洪稛源商號」,彷彿還能看見人聲鼎沸的物產交易盛況。 1920年10月1日:行政區域調整,改編為高雄州屏東郡六龜莊,轄六龜、土壟灣、新威、新開、荖濃等五個大字。
- 保護區內的解說遊程,從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出發,進入第6號隧道,穿過5號隧道、4號隧道,抵達大崩壁後,再原路折返,共約2小時,沿途導覽包括地質地景特色、動植物生態、隧道人文歷史等。
- 直至民國42年由高雄客運承租,民國50年承購設站,正式成為六龜區對外門戶,經高市府推動的「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整修復原,保留日式旅社建築格局和編竹夾泥牆,也留下高雄客運候車亭的樣貌,讓不同年代的生活重疊交錯。
- 十八羅漢山位於六龜區省道臺27甲約5K處,與苗栗火炎山、南投九九峯並稱為臺灣三大火炎山;十八羅漢山是由礫巖層所構成,因礫石間的膠結不一,易受雨水沖刷裸露,數十座高聳的山峯遠觀彷彿神情動作各異的羅漢立姿,故得其名並有「臺灣小桂林」之稱。
- 臺南玉井也曾經有這樣的勝景,兩段路各五公里共兩千多棵芒果樹形成綠色隧道,卻在一星期內全部砍掉,使得玉井再也感受不到芒果之鄉的美麗。
- 889臺北客運三峽-捷運亞東醫院站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有個景觀橋和小隧道可以晃晃,從隧道出來剛好是停車場。 國道10 號旗尾端 ─ 高140 一 臺28 線 ─ 旗尾 ─ 美濃 (往六龜經竹子門電廠〉─ 新威 六龜隧道 ─ 臺27 甲線 ─ 十八羅漢山休憩區。 國道3 號田寮交流道 ─ 臺28 線 ─ 旗山 ─ 美濃〈往六龜經竹子門電廠〉─ 新威 ─ 臺27 甲線 ─ 十八羅漢山休憩區。 「十八羅漢山」的名稱由來要追溯到以前的經濟型態以及當地傳說。 當時地區有五座隧道,皆作為種植樟樹用途,生產樟腦丸並從高雄港輸出國外販賣。
六龜隧道: 臺灣哪裡會下雪?宜蘭、苗栗到南投…全臺8大賞雪景點推薦!
全區均被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範圍,近年來觀光業蓬勃發展。 六龜隧道2025 六龜隧道2025 民國七十九年,因應現時交通需要而闢建外環路,至八十一年春通車,總長二千一百公尺、寬八公尺,並於兩側栽植豔紫荊,增加美觀。 在很久很久以前,屏東平原也是一個山脈羣起的地方,因為造山運動的影響,突然向下降落,這件事怎麼發生的?
- ※ 隧道內因已依據「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設置了六龜「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禁止一般遊客進入,欲進入需事先向屏東林管處提出申請。
- 古道中段有個適合戲水的小瀑布,經過瀑布後即將離開水路,轉往山徑。
- 十八羅漢山,是由很厚的六龜礫巖組成,六龜礫巖具有相當複雜的礫巖組織,受地形發育和構造作用的結果,形成一座座獨立的山頭,從北側方向觀察,形狀奇特像龜狀,而從荖濃溪對岸可見十八座山頭,狀似佛家羅漢立姿,因此得名。
- 六龜區位居高屏平原與中央山脈山地之丘陵交會地,地當六龜地塹帶,荖濃溪縱谷西岸六龜河階上,屬沙礫沖積河階,南北狹長,全區除「彩蝶谷風景特定區」外多位於本轄境內。
- 隨著生活日趨穩定,當地居民便根據河面六座石龜的特殊景觀,因而將此地區定名為「六龜」。
- 由於十八羅漢山為自然保護區,為兼顧保護區及發展地方生態旅遊,將先行開放六龜隧道第2、4、5號部分,及原不屬保護區的第6號隧道,開放原則為總量管制、團進團出、專業導覽,除辦理保險外,並全程配戴安全帽等防護裝備,遇特殊天候將關閉並撤離人員。
目前隧道設置了六龜「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禁止一般遊客進入,欲進入需事先向屏東林管處提出申請。 建議可停留約1小時,搭配專業導覽服務,細細品味在地文化底蘊。 因當時戰事緊張,日本人有隨時將重要物源、機具撤移至六龜地區各處囤積做預備,短時間內必須修復運輸暢通,而五號出口已無腹地,且有再次沖毀之虞,便開掘第六號隧道,內壁還是原始礫石洞壁。 民國79年,應交通需要另闢外環路,民國81年春通車,總長2100米、寬8米,並於兩側栽植豔紫荊,增加美觀,而昔日的艷紫荊大道在98年的莫拉克風災已不復往昔了。 ※ 六龜隧道 隧道內因已依據「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設置了六龜「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禁止一般遊客進入,欲進入需事先向屏東林管處提出申請。 (往美濃)六龜隧道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六龜區十八羅漢山的隧道,日治時期昭和12年(1937年)7~9月落成、10月21日通車。
六龜隧道: 車站構造
地方上有人建議可將其放置於水池之上並刷洗鏽鐵質地,露出原來青雲翻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雲彩圖樣,如此必能令其庇祐鄉民,龜卵遇水而重生且發,以洗刷人類因貪婪而生的畏懼傳說。 往十八羅漢山區內,常見到的特殊地形有U型谷、峽谷、山頭、曲流、和乾旱溪谷,在往顯示此地曾發生激烈的地形作用,所遺留的證明,是絕佳的戶外地理教室。 於一八四旗六公路隧道處,即本鄉文武村舊在巷至新興村二坡止,面積約三百公頃。 沒進去,站在洞口看,這隧道與苗栗的火車隧道都不一樣,真的是鑿山而過的粗獷又原始,隧道壁看得到一顆顆大小的石頭,水不停的滴下來,地上都濕濕的,要走這隧道感覺應該要穿雨鞋、戴工程帽還得帶手電筒。 喬一下角度還可把對面的山景框在裡面,十八羅漢山雖然不高,但圓錐狀的山脈羣聚在一起,峯峯相連交錯,山形優美,周邊視野清明,一直很喜歡。 〈六龜四號隧道災害修復工程 營造廠商擅降高度 致使車輛無法通行〉,《民聲日報》,1967年6月7日。
六龜隧道: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目前禁止一般遊客進入,欲進入需事先向屏東林管處提出申請。 六龜隧道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六龜區十八羅漢山的隧道,日治時期昭和12年(1937年)7~9月落成、10月21日通車。 目前隧道內因已依據「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設置了六龜「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禁止一般遊客進入,遊客欲進入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需15天前向屏東林管處預約申請。 惟近期(2020年5月)曾辦理指定日期至十八羅漢山服務區臨櫃報名付費參訪。 由於十八羅漢山為自然保護區,為兼顧保護區及發展地方生態旅遊,將先行開放六龜隧道第2、4、5號部分,及原不屬保護區的第6號隧道,開放原則為總量管制、團進團出、專業導覽,除辦理保險外,並全程配戴安全帽等防護裝備,遇特殊天候將關閉並撤離人員。 〔記者蘇福男/六龜報導〕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鬼斧神工,觀光資源豐富,地方看好其中六龜隧道生態旅遊,立委管碧玲、邱議瑩居中協調拍板定案,明年6月將開放4條生態解說路線。
六龜隧道: 智慧農園管理 臺灣精緻農打出一片天
目前十八羅漢山屬於自然生態保護區,進入前記得需向屏東林區管理處申請,建議來此可停留約1-2個小時為佳。 六龜隧道 十八羅漢山與六龜人文采風、六龜隧道歷史沿革、十八羅漢山地質地景特色觀察與解說、U型溪谷、沿途生態導覽。 六龜隧道2025 由礫巖形成特殊地景,以及U型谷、峽谷等,可以看見造山運動、侵蝕、沉積的軌跡,藏著古氣候及水文環境變遷的訊息。
六龜隧道: 六龜隧道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時序逐漸進入冬天,又到了天冷喫鍋的季節,高雄最強鍋物羊肉爐強勢來襲,征服喫客味蕾。 喫羊肉爐不見得聽過羊肉的故事,本文嚴選特色店家,深度報導羊肉爐的前世今生,從清燉鮮嫩溫體羊肉到香濃補身的藥燉湯頭,嚐遍羊肉的萬般好風味。 古道的前段涉水上溯,後段接上山徑,經過電塔後一路上坡,沿途可看到日治時期推動撫墾政策,為通報監控而架設的舊木電桿和礙子,樹林間留下刨木薯籤的舊機器,稜線高點則有一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設立的基石,相當罕見。 接著下行至舊稱「石埕」的後山駁坎平臺,石砌駁坎為清朝的原、漢交界處,而古道結束前遇見的筍竈與筍塹的遺構,則是近代採筍的痕跡。
六龜隧道: 臺灣熱門目的地
初次看到「廣西桂林好聚落」,讓人一度以為是少數民族的祕境,但這綠意盎然的美麗老宅聚落,其實位於高雄前鎮區。 這片佔地近2公頃的臺電宿舍平房羣,曾被圍牆阻隔,現在經過活化後,精緻咖啡店、讓人一秒置身日本的咖哩屋,南法風橄欖油專賣店落腳生根,成為洋溢生活感的幸福角落。 淨零轉型與綠能永續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高雄身為國際城市,除從綠建築概念的 「高雄厝」著手進行,今年起更進一步推動城市景觀綠化的高雄公園,新落成啟用的「府北公園」、「籬仔內公園」,便是具有在地風格和地域生態特性的高雄特色公園,為港都帶來嶄新的綠色美學。 「洪稛源商號」為日治時期的原、漢物產交易所,臨街主屋為紅磚屋,後側的土埆磚屋則提供原住民來交易物品時的住宿場所。 (攝影/Carter)商號內部保有原屋格局,日式牀組、梳妝臺、商櫃等傢俱皆由檜木製作。 (攝影/Carter)「洪稛源商號」六龜支店是洪見濤於1914年開設,原本居住在旗山的他到六龜任職警察,時常受託將原住民的作物或獵物帶下山交易,憑藉著與原住民的良好關係,以及在旗山開設洋雜貨及蕃產交換商號的經驗,於六龜住家開設商號支店,經營雜貨、菸酒買賣、以及原漢山地物產交易中心。
六龜隧道: 百年追尋 六龜枋寮祕境古道
十八羅漢山,是由很厚的六龜礫巖組成,六龜礫巖具有相當複雜的礫巖組織,受地形發育和構造作用的結果,形成一座座獨立的山頭,從北側方向觀察,形狀奇特像龜狀,而從荖濃溪對岸可見十八座山頭,狀似佛家羅漢立姿,因此得名。 然而昔日六龜隧道外側的艷紫荊大道在民國98年(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中溪水暴漲沖毀路基,已不復往昔,外環道中斷期間,救災車輛行駛已廢棄的六龜隧道,直至同年9月底溪底便道通車為止。 停用後的六龜隧道初期並未封閉,有關單位曾舉辦多項活動,例如民國88年(1999年)3月28日隧道健行、民國91年(2002年)2月元宵節點燈祈福、民國92年(2003年)2月28日隧道懷舊之旅。 六龜隧道 戰後,六龜隧道由臺灣省公路局接管保養,歷年來常因豪雨、颱風、山洪造成落石、山崩,特別是一隧入口和六隧出口處問題特別多,早期出入六隧的民眾,大多數人都曾有被困隧道中的慘痛經驗,還曾有因隧道崩坍造成交通中斷,歷時四個月才重建貫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