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上,鳶字是整體意象,搭配形狀類似於早期資訊時代當時 punch card 國立臺北 開窗的設計,便能夠融入位在三峽的校園景觀地理。 2009年,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三所專業型異質大學倡議共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是臺灣第二個大學系統,同時多方展開合作計畫,開放三校各學系相互雙主修、輔系,為全臺各大學系統首創,另該校亦於此年度起,開始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2010年9月,在時任臺北縣長周錫瑋、校長侯崇文,以及通識中心教師師朱彥華的推動下,臺北縣政府簽署同意三峽校地無償撥用,至此終於取得三峽校地完整管理權,使圖書資訊大樓得以興建。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附近有臺北捷運文湖線科技大樓站。 同樣位在大安區的大學有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等,鄰近的小學有國北教大附小、建安國小、大安國小。 附近的公共設施有大安運動中心、臺北市立圖書館道藩分館及成功閱覽室。 國立臺北 中心的前身是國立中興大學臺北進修部,於2000年2月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後,更名為「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雖然名稱有所變易,但在辦理夜間大學教育與進修學士班方面,是於臺灣地區各大專院校中歷史最悠久之國立大學,已為國家培養無數棟梁之材。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陳列該校自民國38年的前身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創立以來將近七十年歲月之歷史資料,記錄了多次改制的歷史淵源及創校的篳路藍縷,並展示了許多歷史檔案及學校文物。 校史館位於三峽校區圖書館總館6樓B棟,展區全名為「鳶飛三角湧」,並設置五大主題作為展區的主軸,分別作為不同時期的展示。
國立臺北: 學生自治組織
東吳大學合楓學舍:位於合江街53號原女生第二宿舍和女生第四宿舍,在2012年時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宿舍使用,已於2021年因租約到期中止。 一樓室內為籃球及羽球混合場地,二樓為看臺座位區,地下一樓則為桌球室。 中,由於是新興社區的的關係,所以校園周邊都是完整棋盤格式的林蔭大道與大量的新住宅社區。 除了北大特區之外,也鄰近著名的「三峽老街」、 「三峽祖師廟」、「鳶山」 和「李梅樹紀念館」,均為大臺北西南區著名的旅遊勝地。
- 該校早可追逤自臺灣總督府於明治45年7月5日(1912年)創立的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首任所長,分設木工科、金工及電工兩科,是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於日治時期幾經改制後成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
- 因與國立臺北商專比鄰而居,曾在1994年間研議與臺北工專整併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但最後北商校方反對,未果。
- 另外有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簽訂教育策略聯盟合約,自2013起辦理跨校「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學程」,以配合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潮流及產業趨勢。
- 校史館位於三峽校區圖書館總館6樓B棟,展區全名為「鳶飛三角湧」,並設置五大主題作為展區的主軸,分別作為不同時期的展示。
停招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音樂學系音樂碩士在職專班。 2008年,藝術學系、造形設計學系合併為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分組為藝術教育組、藝術理論與評論組、藝術創作組、工藝創作組及產品設計組。 文化產業學系、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繫所合一為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 原屬造形設計學系之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改與數位內容設計系整併、改名為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1998年,數理教育學系分拆為數學教育學系、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國立臺北: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生活輔導方面,牛津大學學生將擔任輔導員,協助學員適應環境,設計並帶領學員進行一系列社交活動,讓學員體驗牛津的日常學生生活。 2001年 國立臺北2025 8月1日,改制為「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設置二技日間部應用外語、財政稅務、財務金融系。 由光寶宋恭源、葉寅夫等人佔臺北上市公司十分之一的北科大股市董事長校友發起,透過產學研合作及海峽兩岸交流,同時也以聯誼委員的運作,實際參與卓越企業參訪觀摩、海峽兩岸交流互訪活動等。 忠孝東路北側與建國南路東側校區(東校區):為學生宿舍與運動場區,學生宿舍(兩棟)、學生餐廳、田徑場、億光大樓皆位於此。 1959年8月,當時擔任臺北工專訓導主任的李詠湘教授,建議以「誠、樸、精、勤」四字為校訓。 經張丹校長同意,提請校務會議研討,經校務會議通過,遂即報請教育廳、教育部核備,正式頒行。
- 在藝術文化與媒體界方面,北大也誕生了許多知名作家、藝術家、表演家、主播以及評論家,兩岸三地演藝圈內,亦不乏北大校友。
- 眾多,多活躍於政府及工商業等相關領域,包含擔任中華民國政府及外國政府的重要官職;大中華區各大企業的管理階層;多位學術界人士,均常見北大校友擔任要職,對臺灣社會具有貢獻。
- 「這學期因疫情逐漸解封,各項教學活動也都回歸正軌,很高興圖書館在歲末聖誕節前夕,精心規劃了這次圖書館週的活動。」校長特別指明,學校長期投入永續發展研究與教育,以及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計畫內容。
- 臺北校區設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桃園校區設有創新設計與經營學院,共14個系、所、學位學程,招收博士班、碩士班、四技、二技、五專、二專學生。
- 2016年桃園高級農工職業學校併入北科大,成為附屬學校,改制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簡稱北科附工、北科桃農)。
- 在過去國立臺北大學尚未改制前的「中興法商」及存在著北韻獎的前身「興韻獎」。
同年12月5日,體育館、藝術館、視聽教育館落成。 1991年,改隸教育部,改名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簡稱「國北師」。 國立臺北 初等教育學系智能不足兒童教育組獨立為特殊教育學系。
國立臺北: 校園媒體
木藝教室是由懷德居基金會實物捐贈,可提供學生社團活動及展覽之空間,並有效提升全校師生之藝術氣息及對木工文化之瞭解。 臺北大學設有七個學院,以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為主;電資學院方面,以研究電腦科學、電機工程學及通信工程為主。 在過去國立臺北大學尚未改制前的「中興法商」及存在著北韻獎的前身「興韻獎」。
國立臺北: 校友
東吳大學合江學舍:位於合江街53號的原女生第一宿舍,在2011年時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和大一男生宿舍使用,已於2021年因租約到期中止。 東吳大學合樂學舍:位於合江街55號之1的原男生第一宿舍,在2017年時已租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和大一男生宿舍使用。 國立臺北2025 透過這次迎新宿營活動,在境外生們透過團康遊戲的過程中熟悉彼此,由團體行動來打破沉默與羞澀、更加熱絡,並藉著已熟悉臺灣和校園環境的學長姐們的經驗傳承,讓在異鄉求學的新生們能更快排除心中不安情緒,更有勇氣展開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國立臺北2025 國立臺北 餐廳,也就是電影哈利波特中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大食堂內用餐。
國立臺北: 活動訊息
1961年7月,「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與「臺灣省立農學院」合併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校本部設於臺中市原省立農學院校址,並同時增設理工學院,法商學院仍在臺北市原址,此即「中興法商」的名稱由來。 1969年中興大學復增設文學院,1971年8月中興大學改隸為國立中興大學,隸屬教育部,陸續增設生命科學學院等,成為一所綜合性的國立大學。 校長李承嘉說明,近2年因本土疫情升溫,校園有段時間暫停對外開放,各項教學活動被迫暫停或改採遠距進行。
國立臺北: 創新創業中心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改名心理與諮商學系、語文教育學系改名語文與創作學系(分設語文師資組、文學創作組)、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改名藝術學系、音樂教育學系改名音樂學系。 國民教育學系增設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創立於1955年8月,由「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及「臺灣省行政專修班」合併改制而成。
國立臺北: 國際
探討大專院校在ESG的角色,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陳子豪認為,深耕研究創新能量、發展永續教育宏圖、強化永續治理與實踐、發揮永續校園領導力,將是大學在永續議題的重要功能。 2011年 資訊科技與管理研究所改名為資訊與決策科學研究所,並取消分組。 2009年 增設四技日間部企業管理系、二技夜間部會計資訊系。 成立資訊科技與管理研究所,分設資訊科技組、資訊管理組。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簡稱北科附工、北科桃農,隸屬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位於桃園市桃園區。 前身為創立於1938年的「新竹州立桃園農業學校」。
國立臺北: 校園環境
災防中心也將開放學生實習,並協助相關課程規劃,深化災害防治教育。 國立臺北2025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木藝教室:木藝教室由懷德居基金會實物捐贈,可提供學生社團活動及展覽之空間,並能提升北大學生之藝術氣息及對木工文化之瞭解,此案在2017年8月正式動工,於2019年6月29日落成並投入使用。 行政大樓:國立臺北大學的行政中心,但進修暨推廣部辦公室設在臺北校區,其一樓設有嘿咖啡北大店,地下一樓亦設有臺北大學郵局(板橋36支)。 2018年9月25日,為因應室內籃球場與羽球場缺乏的急迫性,綜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主場館先行有限度啟用,但整體工程尚未完工。 2018年10月22日簡易多功能場館(崇越館)正式啟用,為三峽校總區第一個完工的室內體育場館,結束校本部自臺北校區搬遷以來18年沒有室內體育場館的日子。 2019年2月21日綜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全區正式啟用並營運,其中包含北大的第一個游泳池,宣告三峽校總區所有室內體育場館均已投入使用。
國立臺北: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臺灣三所師範大學成立後,各師範學院(今教育大學)逐漸沒落,2006年經教育部評鑑,該校師資培育中心中等教育學程被評為「三等」,依規定於2007年由教育部勒令停招,同時期被評為三等且勒令停招的學校有:中華大學、義守大學。 該中心於2009年2月1日更名為「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2010年,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改名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含碩士班)。
國立臺北: 行政單位
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班改名兒童英語教育學系英語教育碩士班。 國立臺北 2007年,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併入造形設計學系為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2001年,美勞教育學系改名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並與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繫所合一。 增設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體育學系碩士班。 1999年,増設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