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天后宮2025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過去為「鼓山國民小學」,現在成為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列為古蹟的大禮堂、教職員辦公、教室內分別陳設了不同的展覽,仔細陳述著旗山的歷史。 園區除了展覽外,建築也是一大看頭,三連拱及圓拱窗,屋頂尖端為木造的交叉山牆簡潔俐落,和洋式建築的典雅風格,充滿線條美感,也成為不少旅客到旗山一日遊時的打卡熱點。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建設多條軌道路線,有糖鐵、鹽鐵、礦鐵等等,用五分車來運送物資,有的路線也因此兼辦客運,旗山車站正是過去不少老旗山人搭乘五分車前往高雄市區的回憶樞紐,但在糖業鐵道拆除,曾經載客量名列高雄第三名的旗山車站也在1978年吹起熄燈號,隨即停用閒置。 臺灣廟宇大概不外乎拜的是媽祖、關公就是孔夫子了,在旗山鼓山公園內的旗山孔廟是全臺最大面積的孔廟,更是全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 旗山孔廟的前身為「旗山神社」的舊址,在日本退出臺灣後,旗山神社也旋即改建為孔廟,在1985正式落成。

  • 廟址位於今旗山鎮(註 1)湄州里永福路23巷16號,面對蕃薯街,背臨旗山老街中山路,係清嘉慶二十二年由羅漢門地方官員、仕紳與商家等共同出資興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落成;其後因風雨侵襲,導致廟身部分毀損,遂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倡議重建,距今約180年。
  • 此外,地方信仰中心的轉移也可由地方仕紳在天后宮建立之初,就將原在福德祠的〈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記〉(西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立)官方告諭石碑復刻鑲入天后宮外牆內之事見得。
  • 天后宮 廣場前有顆歷史悠久的大榕樹,廟宇、廣場前廟埕、老榕樹一併列入市府所定的古蹟範圍內。
  • 清乾隆中期以前,蕃薯寮的政經中心本來在福德祠周邊,但在清乾隆後期以後,政經中心便隨著開發轉往了今日的天后宮一帶。
  • 我曾去過臺中武德殿,跟旗山武德殿在建築上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 民國八十九年(2000)五月,由高雄縣(註 2)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公告之古蹟本體為廟建築本體及前方廟埕與榕樹。

文物陳列室內陳列有多件清代遺留古供器,如青花百壽字款三足香爐、松鶴紋境主公鉎鐵圓爐、軟身媽祖大媽轎前使用之錫質五賽1組。 10:30騎車從家裡出發 → 旗米場 → 旗山車站 → 碧蓮餐館午餐 → 旗山武德殿 → 皷山公園 → 旗山孔廟 → 旗山生活文創園區 → 旗山老街 →旗山天后宮 → 旗山桔仔大王 → 回家。 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於1824年落成,終年香火鼎盛的旗山天后宮,是旗山地區僅存的清領時期廟宇,更是旗山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由於香火鼎盛,媽祖神像臉部早已被香煙薰得黝黑發亮,宮內所供奉的金虎爺,以「換虎爺錢水、求好野」遠近馳名。 高雄市政府推出5大必玩遊程,首推「財神挺你」路線到高雄關帝廟、旗山天后宮等廟宇求財! 並以俗語「遇水財發、以水為財」發想,可順遊崗山之眼的天空廊道,漫步在彌陀漁港海岸光廊堤岸欣賞夕陽,最後在蚵仔寮漁港享受晚霞時刻,品嚐著漁港現撈海產,滿滿海岸風情讓本遊程劃下完美句點。

旗山天后宮: 臺南|鈺鼎步道:超親民健行步道推薦!眺望南化水庫,山川美景盡收

下一站往旗山老街展開散策之旅,踩點最熱門打卡地標「旗山車站」及旗山知名祈福勝地「旗山天后宮」,逛老街除了欣賞街道兩旁的歷史建築外,還要大飽口福這裡琳瑯滿目的小喫美食,精選出多樣在旗山老街上必喫的美食名單,有在地人的私房愛店「旗山碧蓮餐館」,火紅20多年的酥皮濃湯再三回味。 旗山天后宮內供奉著數尊媽祖神像,當中有1尊軟身媽祖神像,五尺八寸高,四肢關節可活動,方便穿衣,軟身神像實屬罕見。 以及另一尊「湄洲媽祖」,是百年前鹿港人遷居到旗山,從鹿港家鄉所迎來。

廟身為磚木構造,二進式傳統閩南廟宇,分為三川殿與正殿,以廊相接, 正殿樑柱構架為疊鬥式,廟兩旁為後廳與廟室,中軸空間配置自前而後為廟埕、三川殿、天井、正殿。 它的木造結構、斗拱、裝飾及石材雕刻,皆來自中國,廟內石雕,樸實簡雅,其石材、雕飾物雅緻絢爛緊密,其木材亦是唐山福杉。

旗山天后宮: 分享此文:

1月8日開始大陸邊境全面開放,不僅入境不用隔離,也都不需要再做PCR檢測,不少民眾搶搭第一波,桃園機場在開放首日上午,人潮不斷湧入,地勤人員還表示,上午三個航班,班班客滿,報到櫃臺排隊旅客,甚至滿到紅龍外。 即時中心/李昶毅報導臺北市第三選區(中山、北松山)立委補選開票結束,民進黨籍吳怡農與國民黨籍王鴻薇互相拉鋸,最後吳怡農以5780票之差敗給王鴻薇。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民進黨九合一大選後改革、檢討未能讓人耳目一新,副總統賴清德未來接任民進黨主席應「大破大立」,讓改革有明確方向,否則氣氛若低迷下去,對未來總統大選不利。 像小編就喫是小碗的剛剛好,喫完好舒服,不會撐在那邊,還可以去喫其他老街好料 旗山天后宮 完美的安排。 55年的傳承,代代相傳的美味堅持,彈牙的麵條只有饕客瞭解那份美味,由第一代老闆「胖媽媽」賣著又大碗、口味又獨特的麻醬麵是當時旗山居民共同的回憶,其中油蔥乾麵和餛飩,也是眾多饕客們不可或缺的靈魂配角。 2016年4月1日,本宮在日治時代失去的廣場外土地,在委員會10年的努力下,終於在今日得以回歸至天后宮。

車站內保留著旗山車站古典美的樣子,購票後入園則是糖鐵故事館的營運空間,有著一座巨大的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及客運車廂可以體驗過去搭乘五分車的回顧感,展覽區也用文字、圖片等方式讓人認識旗山的繁榮時代。 創建於西元1909年的旗山糖廠舊稱「旗尾糖廠」,也稱高砂製糖旗尾製糖所。 是帶動旗山繁榮的火車頭,隨著糖廠於西元2002停止營運後,糖廠逐漸轉型,採多角化經營,不僅成為是一個地方旅遊的尾聲都會來走走看看的地方,而旗山糖廠中附設的冰品店也有各式美味好喫的糖廠冰,像是糖廠最經典的莫過於紅豆牛乳冰,好喫又便宜。

旗山天后宮: 旗山車站-糖鐵故事館

另外,旗山開基八路財神廟常有賺大錢、中樂透等事蹟流傳,當地名氣響亮。 以趙公明為開基財神,還有天、地、人、東、西、南、北、中的八路財神,以「八路發財金」紙聞名,此為金箔製作的非賣品,必須取得財神爺「聖筊」纔可取得。 旗山天后宮 彌陀海岸光廊是網路上熱門打卡景點,也是親子同遊的最佳景點,S型木棧道「水中廊道」、海景瞭望臺、兒童遊憩區、彩繪堤防等,漫步在海岸堤防邊能感受海風徐徐、聽著海浪潮聲漫遊體驗最舒服自然的白噪音交響樂。

旗山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 拜月老求命定天子 虎爺咬錢來 求發財金 保庇財運旺旺旺

廟內存有諸多文物,清嘉慶22年 (公元1817年)的「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記」鑲於左外牆上,從此碑可瞭解到當時被稱呼為「羅漢腳」的遊民成羣結黨,強行索錢、侵擾莊民,為害鄉裏相關單位治理的歷史過程。 另有道光4年(公元1824年)建廟完成時所立的「興建天后宮碑誌」,雖因年代久遠風化嚴重,碑文上字跡許多無法辨識,仍是天后宮發展的重要證明文物之一。 正殿上方掛有清道光2年 (公元1822年)「坤德配天」匾額1塊,說明瞭天后建廟的初始。 頭一次造訪,跟後來再揪妹妹兩個人一起去,我們倆對旗山老街的印象真的是很好! 除了旗山老街美食真的喫不完之外,周邊還有其他景點可以去走走逛逛,很容易就可以消耗掉半天甚至一天的時光,總之,是推薦大夥兒假日時來散步走走喫美食的一個好地方喔。 臺灣老街多,每條老街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旗山老街上幾乎都是經營超過數十載的老店,從前臺灣香蕉外銷很出名,其盛名就是出自旗山,雖然現在產業莫不如以往風光,但在旗山老街裡,還是有很多以香蕉作為主角的甜點美食,來這遊玩的觀光客大多都會人手一袋提著旗山蕉伴手禮回家。

旗山天后宮: 旗山老街周邊景點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臺北8日電)臺灣虎航因應疫後市場回溫人力需求,將招聘80名運務人員,明天起到2月10日開放報名。 此外,高雄母親之河愛河也是必遊的水域景點,可全家共同搭乘愛之船或浪漫的貢多拉船,或到愛河灣的大港橋上吹風、欣賞兩岸燈火,在愛河灣的璀璨夜景中畫下完美行程句點。 岡山壽天宮供奉主神為媽祖,由於岡山是全臺螺絲生產重鎮,媽祖神像以螺絲打造,全臺獨一無二。

旗山天后宮: 旗山碾米廠:見證時代轉折的日式米倉

於第三年(民國97年/2008年),在睽違191年後,於9月4日圓滿恭請湄洲媽祖金身再次踏上湄洲祖廟。 1815年(嘉慶二十年三月),天后宮完成重修事宜,廟內有一座「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記載。 北上:上中山高,走國道一號接國道10號往旗山,到達旗山端後接臺3線,走到T字路口時右轉,接臺21線,約15-10分鐘即到達鎮上延平一路,復新街(左轉),中山路(右轉)。

旗山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 拜月老求命定天子 虎爺咬錢來 求發財金 保庇財運旺旺旺 0則留言

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左祀『境主公』、右祀『註生娘娘』。 有千里眼、順風耳二護法將軍,座下有山神座騎-虎爺,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都舉行廟會祭典,以往旗山天后宮固定在鼠年、龍年、猴年每四年擴大舉辦平安遶境。 位湄洲裏永福街二三巷十六號,廟後方以中山路相隔為仿巴洛克式街屋。 天后宮是旗山的「媽祖廟」,相傳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旗山人信仰活動的中心。 現旗山天后宮之建築形式,廟身為磚木構造二進式傳統閩南廟宇,磚牆採用美式砌法,分為三川殿與正殿,以廊相接,正殿樑柱構架為疊鬥式,廟兩邊為後廳與廟室,中軸空間配置自前而後為牌樓、廟埕、三川殿、天井、正殿。 它的木造結構、斗拱、裝飾及石材雕刻,皆來自中國,雖然經過好幾次的整修、擴建,但仍然保持閩南廟宇的風味。

旗山天后宮: 高雄愛河夜景美麗,還可搭乘愛之船或浪漫的貢多拉船遊河。 圖/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所以每年將近媽祖聖誕時,請鹿港天后宮進香媽、鹿港新祖宮同安媽到莊頭遶境。 當時只有十二個莊頭,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個莊頭,但名字依舊是同安寮十二莊。 2007年,獲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國內十大景點,也是廟宇首次進入,可見鹿港天后宮在宗教及觀光的發展盛況。

旗山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媽祖今遶境 7/19將放2小時煙火秀

旗山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建於清道光四(1824)年,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信眾多稱呼該廟媽祖為旗山媽。 今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旗山天后宮配合政府政策以避免羣聚感染,經擲筊向天上聖母指示,宣佈遶境日期延後。 但臺灣防堵疫情有成,旗山天后宮也宣佈今年的遶境日期,可說是臺灣面臨新冠肺炎後的第一場大型遶境。 旗山天后宮 臺灣自年初面臨新冠肺炎的嚴峻挑戰後,大型宗教活動若不是取消就是延後舉辦,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佈6月7日起國內將進行大規解封,位於高雄的旗山天后宮也宣佈,獲得媽祖四個聖杯,將在7月14日到19日,舉辦為期六天的遶境活動。 有清朝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鹿港天后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給鹿港天后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臺灣絕無僅有之文物。 旗山天后宮2025 此外,尚還有明朝宣德年製的進香爐、民初時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

旗山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中元普度代拜服務

臺灣有好幾處武德殿,武德殿是在大日本帝國時期為推廣武道而興建的武道場,推廣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的地方。 我曾去過臺中武德殿,跟旗山武德殿在建築上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旗山武德殿曾經歷火災,而後修建,但修建後其特色之一的黑瓦屋頂並未依照原樣修復,於是在2014年4月再次進行第二次的修復,重現原始樣貌。

石拱圈亭仔腳為旗山市街極具特色的都市設計空間,不僅見證旗山百年發展的歷史,同時也是旗山市街空間之重要特色,除有歷史文化之資產價值外,也是旗山市街空間再出發的重要利基。 說到旗山必喫的就是香蕉冰,而說到旗山冰店,這間開業超過70年的「常美冰店」經常因為政治立場而上電視新聞;也因為日本捐贈臺灣疫苗,宣佈永久招待日本人喫冰,不少知名人物也都是座上賓客,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高雄冰店! 常美冰店第三代接手後,傳承了店家最高人氣的古早味香蕉冰,第一次來品嚐點上一份「招牌冰」是最棒的選擇,有香蕉冰、清冰搭配紅豆、芋頭、仙草及一球綜合口味的冰淇淋,料多味美,成為特色招牌

旗山天后宮: 旗山老街:糖鐵時代拉出的繁榮街區

高砂製糖株式會社所修建的九曲堂至旗尾的鐵道線,從1910年開始營運,軌道向東經旗尾糖廠,終點可達美濃竹頭角莊,往南直抵九曲堂莊,在此可轉接縱貫鐵道連通打狗港市乃至全臺,其中,旗山車站便是此鐵道線最重要的客貨運輸樞紐,亦為近代旗山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交通建設。 這裡跟三峽老街的建築風格其實相同,都是日治時期所建的巴洛克式建築,只不過旗山老街有留下更多原貌,而三峽老街則是有著重修過後的新生。 回程也是一樣,在旗山轉運站搭「旗美國道快捷」回到高鐵左營站,非常便利。 旗山天后宮2025 用手機APP「臺灣公車通」就可以看到客運抵達時間,末班車滿晚的,可以安心逛旗山老街,不用怕太晚沒車回市區。 不是自己開車的時候,搭客運會是最便捷的方式,我們兩次都是搭乘「旗美國道快捷」過去的,從高鐵左營站到旗山老街,大約50分鐘的時間即可抵達。 喫米不知道米價,也總能夠瞭解怎麼從稻穗變成能煮成熟飯的生米過程。

旗山天后宮: 高雄、旗山一日遊|打開旗山老街裡的時光蕉囊・16個旗山景點、交通、美食、住宿

2009年,在福建莆田舉行兩岸湄洲媽祖金身巡安遶境活動,湄洲祖廟媽祖金身及臺灣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祖金身遶境興化,祈兩岸和平並賀( 媽祖信俗) 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旗山天后宮自建立起便取代了旗山福德祠原有的境主廟地位,這其中也與蕃薯寮街的政經中心北移有關。 清乾隆中期以前,蕃薯寮的政經中心本來在福德祠周邊,但在清乾隆後期以後,政經中心便隨著開發轉往了今日的天后宮一帶。

天后宮中保有道光二年(1822)的「坤德配天」匾以及嘉慶二十二年重修的「奉憲立絕棍害碑」(即皇帝詔令),是相當有價值的古物。 廟中的木雕、石獅、剪黏和泥塑,均有其特色,為天后宮重要的文化資產。 三川殿的正脊和垂脊沿著屋頂三面環開,處處是色彩豐富、造型熱鬧的剪黏和泥塑,以龍鳳、仙翁、山水、鳥獸與卷草為題。 旗山天后宮 大木作的獅座疊鬥、三爪瓜筒等傳統或創意的手法,雖非知名匠師所做卻令人驚喜。 正殿神龕上端坐著微黑透著亮光的媽祖神像為軟身雕刻作品,同時殿中有1只石質展耳香爐,飾以淺浮雕之唐草紋,爐身正面為側身雲龍紋,爐口陰刻有「天上聖母」4字,從造形來看為標準的清晚期風格,可能是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始建或清道光24年(公元1844年)重建時所置。

廟內石雕樸實簡雅,木雕、銅塑則裝飾得華美多采,是遊客來旗山必去的景點之一。 登錄種類:國定古蹟詳細登錄資料鹿港天后宮,又稱鹿港媽祖宮、鹿港湄洲媽,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信仰中心,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此尊湄洲島天上聖母(開基二媽)是清代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迎奉來臺,也是世界僅存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神尊。 旗山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三百多年,目前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評定為國定古蹟。 旗山天后宮是高雄市定古蹟,旗山人稱天后宮為媽祖廟,是旗山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宮廟的屋脊上也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剪黏藝術以及樑柱上的雕刻之作;我們很幸運地剛好在去的那天碰上宮廟有活動,可以拍下這一張張漂亮的照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