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植物病理學系黃振文興大植病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明白農民需求,四十多年來師法自然,以友善環境的作法,投入植物病害防治,為臺灣當代研發微生物製劑的先驅。 興大人物誌第5集,紀錄黃振文在創新研發、產學合作與校務行政的積極投入與豐碩成果。 2022年2月,教育部覈准興大設立學士後醫學系,首招收23名公費生。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改名為「資訊工程學系」、增設循環經濟學院。 9月,南投校區啟用,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首先進駐,未來陸續將成立數據與人工智慧專業學院、環境設計與氣候變遷專業學院與法律專業學院。 2020年7月,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即透露國立中興大學有意在南投中興新村設立分校。
【國際交流】深化臺越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育 興大擕手越南胡志明市自然科學大學締結姊妹校Dec. 國立中興 學生活動中心:學校舉行開業式和畢業典禮等活動的場地,也是體育組的辦公室所在,大門口之題字為前副總統連戰先生所題。 目前建築中興樓:全校最高的建築物,也是921大地震時少數未被震垮的建築,是高二以及高三的教學區,教務處、學務處、教官室、輔導室以及社會科、自然科辦公室皆位於此。 地下一樓有桌球室、柔道室、文化演講廳以及電腦教室和儲藏室,底下空氣長時間不流通,學生在該區域活動時往往需要使用空調或其他通風裝備。
國立中興: 校園媒體
1988年,理工學院分設為「理學院」及「工學院」,理學院含化學系、植物學系、應用數學系及物理學系;工學院含環境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 國立中興 1946年9月1日,改制升格為臺灣省立農學院,俗稱臺中農學院。 1943年4月1日,脫離臺北帝國大學獨立,10月1日遷往臺中南郊頂橋仔頭(今校址)設校,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 1972年春季,中興大學公開徵求校徽設計圖案,在50多件應徵作品中選出一件,並經審查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程序審查通過。
- 2008年10月創立的興大夢工廠於2009年7月更名為鹿鳴電影工作坊。
- 【專業證照】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辦, 工程從業人員品質管理教育訓練,灌輸工程人員品質管理系統之新知,以提升工程品質管理之觀念,建立工程品質管理系統、預防工程缺失之發生。
- 2010年7月,前文學院林富士院長集結電子報、電影工作坊及電視臺,正式創立「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全國名列第六(依總金額排列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
- 1960年,植物病蟲害學系分別改制為植物病理學系和昆蟲學系。
- 「城」代表成大,取名臺南府「城」,又與「成」大諧音;「灣」意指中山的西子「灣」。
- 行政中心由學生會會長領導,下設有祕書處、新聞部、財務部、外務部、學會部、社團部、活動部、生活部、學生權益部、資訊部等各部門及選務委員會。
- 本系盼望能夠培育具備國際觀及擁有整合協調能力與人文關懷素養之管理專業人才。
中興大學是臺灣國立大學系統、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的成員之一,計有11間學院(醫學院籌備中)與興大附農、興大附中兩所附屬中學。 此外,管理學院為AACSB認證,並為臺灣EMBA商管聯盟的成員之一。 2008年10月創立的興大夢工廠於2009年7月更名為鹿鳴電影工作坊。 2010年7月,前文學院林富士院長集結電子報、電影工作坊及電視臺,正式創立「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目前除了輔助校內影視相關課程教學外,並持續承接校內各單位活動委託,透過影像紀錄校園生活。 1961年7月1日,臺灣省立農學院(臺中)與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臺北),合併成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為興大校名之始。
國立中興: 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全國名列第六(依總金額排列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 國立中興 【專業證照】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辦, 工程從業人員品質管理教育訓練,灌輸工程人員品質管理系統之新知,以提升工程品質管理之觀念,建立工程品質管理系統、預防工程缺失之發生。 國立中興 註2: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營養學等等屬於生命科學學門,心理學屬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生物醫學工程屬工程及工程業學門,醫務管理屬商業及管理學門,獸醫及動物科學屬農林漁業及獸醫領域,以上不列入。
2008年,再度入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五年五百億)第二階段。 興大與中科合組中科產學訓協會,5月國立中興大學中科校區落成啟用。 2002年,隸屬生命科學院的植物學系、動物學系整合成生命科學系所。 8月1日,進修部與推廣教育中心合併成為進修推廣部,並由教學單位轉型成行政單位。 1994年,理學院成立動物科學系,由理學院原有之植物學系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及動物學系合併設立「生命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成立博士班。
國立中興: 校園安全通報網
不定期邀請作家或藝術家駐校,提昇師生人文涵養,刺激藝文交流,進一步透過長期駐校加強藝術家與校園的互動,提升校園藝文氛圍。 2008年,駐校作家相關的施行辦法由前校長蕭介夫、前文學院院長林富士聯手推動,並於當年底執行。 初期邀請作家駐校,以靜態演講為主,並提供諮詢時間(office hour)。 自2013年,《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家邱若龍駐校後,活動形式更為多元,除演講外,還包括畫展、創作工坊等系列活動,藉此提高與師生、民眾的互動性。 2018年4月10日,成立全國首座植物教學醫院,變更校徽及校本部內之路名。 國立中興 1997年8月,臺中夜間部轉型為臺中進修部、臺北校區夜間部亦轉型為臺北進修部,隔年再成立推廣教育中心。
國立中興: 系統連結
1963年時任泰國國王的蒲美蓬曾經訪問臺灣,並參觀省政府所在的中興新村,時任省主席黃傑亦親自陪同,當時即在當時的校門前拍照留下身影。 註1:本表依據2017年教育部之學科標準分類架構(第5次修正)作編排,僅列入醫藥衛生學門四年制(含)以上學士班學系,學士後學系以及二年制、五專相關學科不列入。 師範院校及設有師培相關學系之大學亦可能有師資培育中心,僅擇一列入。
國立中興: 國立中興大學農藥殘留檢測中心,誠徵【分析工程師】1名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興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共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 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臺大、政大、輔大、興大)。 1971年7月1日,臺灣省議會提議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升格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但未果。 1950年代,國立臺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省立農學院(興大前身)、省立工學院(國立成功大學前身)時為臺灣高等教育四大學府。 與臺灣省政府的所在地中興新村相同,「中興」之名意謂反攻大陸(重演中國歷代中興)的國家願景。
國立中興: 學校緊急連絡電話
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對國內大學各系所學程辦理五年一輪的系所評鑑,興大在第一週期系所評鑑中(評鑑時間:96年度下),僅一個學程為待觀察外,其餘全數通過評鑑。 【專業證照】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辦, 本班係屬工程品管人員在職專業訓練,充實工程品管人員專業領域及管理領域之新知,加強品管人員專業素養,提昇公共工程施工品質。 振興樓:為地震後重蓋之建築物,外觀為ㄇ字型,主要為高一學生活動區域,數學科辦公室、K書中心、美術教室、地科教室、專任教室、化學實驗室、家政教室皆位於此。 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興高中校舍嚴重受損,包含靠近環山路的原女生宿舍、教師宿舍、實習教室以及由修澤蘭建築師建造的原中興八景一-中興高中科學館。 配合臺灣省政府移設中興新村,為了便利臺灣省政府員工的子弟就學,於1957年4月開始籌備,9月成立,定名為「臺灣省立中興中學」。
國立中興: 教學單位
新成立應用數學系和土木工程學系,並合併設立理工學院,化學系與植物學系改隸理工學院,農化系保留至「農學院」。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95年,為中興大學全校的學生自治組織,於中興大學註冊的學生均為中興大學學生會的當然會員。 中興大學學生會採三權分立的學生政府架構,設有「行政中心」、「學生代表大會」、「學生法院」分別為行政、立法、司法權。 行政中心由學生會會長領導,下設有祕書處、新聞部、財務部、外務部、學會部、社團部、活動部、生活部、學生權益部、資訊部等各部門及選務委員會。 學生代表大會由學生代表組成,互選議長主持議事,下設有各委員會。 2017年,拆除位於舊校門的蔣中正銅像,改為已故校長湯惠蓀銅像,原基座之中華民國國徽則改為興大校訓。
國立中興: 國立中興大學
興大附屬的惠蓀林場在日治時期曾經是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的實驗林,當時的總督府農林學院的教師皆為北海道帝大畢業生。 圖案形狀為正體中文校名「國立中興大學」由左至右排於上方,英譯校名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自左至右,排於下方成U字形。 1943年4月1日,脫離臺北帝國大學獨立,同年10月1日,遷往臺中南郊頂橋仔頭設校,現今此校地位置,為中興大學臺中校本部,佔地54.96公頃。 針對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規範輔導培訓,課程重點整理,分類易讀,現場模擬練習測驗,室內裝修七大工作項目及19項技能種類等工種專業必修。 本校校徽圖案在1971年公開徵求設計圖案,在近50件應徵作品中選出一件,先後經審查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程序審查通過。
國立中興: 校園與設施
中興大學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研究領域見長 。 國立中興2025 近年中興大學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牀上。 興大也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等面相帶動區域發展。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成立於民國五十九年,於民國七十一年成立獸醫學研究所同時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因應時代之需要於民國七十九年大學部擴大招生成立雙班,並自民國八十二年起招收博士班研究生。 為了增加學生對動物疾病診療實習機會及加強對社區之服務需要,於民國六十九年興建獸醫教學醫院,不僅可提供學生完善之各種動物疾病診治實習機會,並且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鄉村之動物醫療保健宣導服務工作。
同時,與當時也是省立大學的成大並列,即可組成「中興成功」的造句。 校旗圖案在1972年春,公開徵求設計圖案,在五十多件應徵作品中選出一件,並經審查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程序審查通過後採用。 校旗的圖案為長方形,長二尺五,闊二尺,黃底,上方自左至右橫書「國立中興大學」,正楷字,黑色。 中間為六十齒輪圓圈,內書「興大」兩字,均白色,與校徽同;其下書校訓:「誠、樸、精、勤」四字,篆體,黑色,繞圓圈下,成半月形,自右至左。
1960年,植物病蟲害學系分別改制為植物病理學系和昆蟲學系。 11月,行政院覈定以臺中農學院為基礎籌設大學,並考慮以臺中大學、中正大學及中興大學,三者之一為校名。 國立中興2025 1919年4月18日,臺灣總督府敕令成立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於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現址,設立農業科、林業科。 2005年教育部委託社團法人臺灣評鑑協會對國內大學辦理評鑑,在全國各大學當中,興大的農學專業領域與海大、臺大並列表現較優。 2007年世界大學「科學研究」競爭力排行榜世界大學科學研究競爭力排行榜」位列全球第590名(全臺第八)。
從興大與臺北帝國大學的深厚淵源、極早創校但較晚改制大學、做為主要國立大學之一、以農學立校、擁有大面積實驗林場等特色。 興大有3任校長畢業於北海道大學(北大),包括大島金太郎(1920~1934年)、八谷正義(1934~1938年)與野田幸豬(1938~1948年)。 興大與中央、中山、政大、交大、成大、清大、臺科大、中正共九校所組成的EMBA商管聯盟,打破校際限制,混合分組,期望以跨校的研討方式,讓各校EMBA學生充分聯誼與學習。 國立中興2025 混合分組除讓知識學習上能更加完整外,從北到南的串連網路,讓學生跨越了校際、地理限制,擴大人脈知識網,同時增加同業或異業結合交流的機會。 早期的興大有訂定週會、軍訓課需穿制服之規定,但隨著時代變遷,自由的風氣興起,穿制服之規定已廢除。